想一圓「冰島環島」之夢嗎? 精緻旅行團行程,賀禎禎親自帶你造訪冰島 - 點我看行程

我相信,只要拿起相機拍照是開心的,從看到美景,拿起相機、開機,開始構圖,最後按下快門,直到看到照片,這些零零總總的過程,是一個開心的總合,在最後那張照片,將這些過程累積在裡頭,即使,蹲的低一點、久一點、累一點,拍到自己喜歡的畫面,都是會讓你開心的。

更多 [照片之後] 文章請點我

[照片之後058] 攝影的儀式性

本篇文章目錄

.過去為何想拍照

這問題在之前,我也分享過我的看法,不過這問題答案,隨著不同時間再想一次,都會有不同的角度,來切入相同的問題。

假設今天拍照,並不如像今天這麼方便,隨手拿起手機就可以輕鬆拍照,而是回到 20、30 年前,還沒有數位相機,或是沒那麼普及的科技生活下,那時拍照的感覺,跟我們今天還會是一樣嗎? 如果不一樣的話,那「為何想拍照」這個念頭,就應該會不一樣才是

如果是 20 年前,我還可以回憶一下,還有一些使用數位相機的經驗,那時對攝影還一竅不通,只是拿起相機隨手亂拍,看到什麼就想拍,盡管曝光不正確、色彩白平衡也不對,但那時對數位相機還是十分的感到「神奇」,覺得看到什麼就拍什麼,留下當時的憶,給未來的自己,現在到了 2021 年今天,看看 2000 年左右時拍的照片,雖然已經想不到那些照片當下拍下的心情是什麼,但對這些照片依然感到溫暖的感受。

如果再往前推 10 年,那就是根本想像不到數位相機的年紀,那還沒聽過數位相機這東西,能用傻瓜相機,買個軟片裝進去拍,在當時就不是個便宜的事情,只有非常重要的時刻才會做「拍照」這件事,回頭看看那時的照片,大概是「重要的活動」「生日慶生」「家庭聚會」等主題,才會想要去相片行、便利商店買軟片來拍照。

 

.現在為何想拍照

到了 2021 年底的今天,拍早老早已不是一件奢侈的消費活動,而是可說接近「0 成本」的事情,這裡指的是單純用手機拍下任何一張照片,那麼我們今天對於「為何想拍照」,還會跟 20、30 年前想的是一樣的嗎?

我覺得一定不一樣。

以我來說,拍照目的可以有很多種,一種當然是記錄生活每一件大小事,大到生日慶生,小到午餐菜色,甚至是路上看到覺得有趣的東西,像是有趣的店名、招牌、可愛的裝置藝術等等,這些都是隨手可拍的東西,拍的目的是為了證明它們的存在,也為了讓日後的自己,回頭看看這些照片,回想當時的生活種種。

還有一種目的,就是為了「記錄特別的事情」,就像我最近幾個月,開始會拍一些…因為疫情下,各公共場合所見到有關防疫下的各項措施,比如說餐桌上的檔板、進出口的安排、入口前的實名認證、酒精隨手消毒、保持社交距禮標語,這些是們現在日常生活一部分,也還不知道會持續多久,但相信再過個三、五年回頭再看這些照片,一定百感交集。

這樣看下來,拍照的「目的」就顯得更加多元了,手機不但方便、隨身,同時畫質雖然比不上大片幅相機,但已經算是非常實用,對於許多不追求功能、畫質的一般使用者來說,這樣子的手機相機畫質,已經可以替代掉過去的消費級小相機。

 

.拍照的儀式性

我覺得,過去的拍照是有一種「儀式性」的象徵,這個儀式性,指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是一連串的動作組合,且這些動作是有次序、意義與象徵性,其中的重點就是「重覆」,形成一種規律的過程,這就是儀式性。

在30、40 年前拍照,我想這個儀式性會更加的強烈、明顯,由於拍攝一張照片成本並不算太便宜,包含軟片的購買、沖洗、輸出至照片,以我有記憶以來,一張看得到的 3×5 的照片大概平均要 10 元左右,也因為「按一次的快門」蠻貴的,自然會珍惜每一張照片,從購買底片開始,安裝至相機,設定好曝光後,接著開始構圖,而被照的對象,同樣也會保把每一張照片的價值,至少會珍惜一卷底片只有 36 張左右,也不會隨興的亂拍,無論是站姿也好、坐姿也好,總是會在按下快門之前,稍徵整理一下儀容,留意一下姿勢,希望留下來的照片是最好的。

無論是攝影師也好,或是被拍的人也好,拍照在過去確實是「儀式性」比較強烈一些,並不是如今天「想拍、就拍」,就算是底片時期,沖洗一張照片成本已經越來越低,但還是得經歷前述的過程 (買底片、裝好它、拍完、送洗),這些過程是有「次序」「重覆」,且還有其「象徵」的價值,使得一張照片擁有的意義,不只是「照片本身」而已,在拍照過程中「儀式性的過程」無形也加強了這些照片對當事人的意義在裡頭。

而現在的數位攝影實在太過方便了,隨手一拍就完成了一張照片,如此方便使用下,過度的簡化拍照,反而讓「拿起相機拍照的儀式感」更加消失在過程之中,某方面來說我們自己「弱化」了這張照片的價值,只著重「照片裡面內容的討論」,缺促了如何創造出這張照片過程的論述,讓我們追求一張照片如何的精美,卻也無法表達更多如何創造一張照片的過程,因為這些充滿儀式性的過程,已經漸漸消失在數位攝影時代下。

 

.好,也不好

這麼看下來,好像「數位攝影」確實破壞了一張照片的價值,如果從「儀式性」的角度來看,感覺確實如此,不少人更認為,那種儀式性的拍照動作,反而才是攝影的浪漫,反而愛上了這種浪漫的也不在少數。

但往正面的看待,更加方便、簡單、便宜的拍照方式,讓我們創作更加方便、主題更加多元,不再因過高的創作成本,壓抑了某些不同攝影主題的創作,。

我既是正面看待數位相機帶來的優點,也同樣負面看待一張照片完成,那些浪漫儀式感的消逝,或許…,現在仍舊願拿著相機拍照的我們,依然沉浸在那浪漫之中的一群人。

更多 [照片之後] 文章請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