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整理了所有 "攝影教學影片" ,持續更新 - 點我來看教學影片整理

縮時攝影,就是透過一連串的照片「串連」起來,加以製作成為一隻影片,本質是「照片」,再依影片製作的過程加以完成,可以記錄從第一張照片開始,直到最後離開結束前一刻,所有的景像變化都被記錄的一清二楚,因此近年我在一定點拍攝,我都會帶上另一台相機,同時拍攝縮時錄影,記錄這段拍攝時間的光影變化。

更多 [照片之後] 文章請點我

[照片之後093] 縮時攝影,記錄你的每分、每秒

 

文章陪讀

.為何不錄影

錄影,若是採用 FHD 錄製的話,每秒產生至少 10-20 MB 不等的資料量,那麼光是錄個一小時,那可是非常佔記憶空間的,雖然最能如實祥細的記錄眼前景色的變化,但真的太佔空間 與容量了。

另一方面,在高反差的場景,像是這張正在拍攝日出的情景,錄影較無法在事後,平衡好亮暗的比例,雖然也能錄影時加裝漸層減光鏡,但依然不如單張 RAW 檔來得方便處理。

最重要的一點,就算前二點你不在意,錄好了三小時的影片,你該如何處理呢? 當你要看時,得花三小時重播看完它嗎? 嗯,大多情況下是不可能這麼看,可能要加速 100 倍、200 倍的時間,將影片壓縮至 1-2 分鐘以內才有耐心看完。

那麼,這樣子花記憶卡容量、畫質又不如縮時攝影,最後還是得用「加速影片」方式看完,最後的結果還不如使用縮時攝影來得方便。

 

.縮時攝影迷人處

在拍攝時,我們的雙眼與大腦沉浸在當下,除非是光影變化甚大,才會讓我們再握著相機,調整參數拍下照片,同時我們雙眼會瞞騙我們,光線進入雙眼,並角「腦補」我們大腦,覺得前一刻與後一刻差別並不大,也因此我們可能在定點拍攝時,即使你一直盯著天空,也不覺得有什麼變化。

當我們在等景色改變時,光影變化是微小而細膩的,而我們無論在等待或是在拍攝當下,我們每一次的按下快門,都是記錄著「那時、那刻、那瞬間」,而我們也不可能毫無節制的一直按下快門、一直連拍,也許拍個幾張,再等一會,等光影變化了些,再微調曝光參數,再拍幾張。

爾後,照片與照片之間,往往已經是數秒、數分後的差別,照片內光線與景色一定有所落差,而追求的就是不同光影變化的落差,才值得我們站在定點,花時間等待、拍攝,直到回到電腦前開始後製這些作品時,不時會想「啊,前張與後張之間,是不是該多拍二張,最後的結果又是否不同呢?」

這時縮時攝影,就能替我們達成這個需求。

縮時攝影之所以迷人,就是一切都設定好的「自動拍攝」,無需我們再去操作留意,只要設定好正確的測光與曝光,一切就隨它吧,最後後製出來的影片,在短短的 10-20 秒之間,就能看盡、記錄 3-4 小時內光影變化,或是鏡頭下任何一處的改變,在觀看過程時,勾起你當時你心中不留意、或是無法留意再多的景色變化,

若你也有定點拍攝的經驗,在觀看自己照片的過程,也相信你會覺得「照片與照片之間」所沒拍到的景像,或多或少感到好奇…,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事? 值得我們再次的記錄? 當你有這想法後,也許你也可以開始學習縮時攝影的拍攝與記錄。

 

.從縮時攝影反觀攝影

「時間」我覺得這點在攝影裡是非常重要的,無論你拍攝什麼主題,風景也好、運動、競技、比賽、人像、動物等等,那個「決定性的瞬間」,往往是一張照片最重要的關鍵,快了慢了那不到半秒的差別,就是得不到最好的作品。

在風景攝影上,大部分情況,這個「時間、瞬間」就顯得不會太重要,通常的你可以好整以暇的慢慢整理好器材,開始拍攝,就算差個半分鐘、一分鐘,眼前的景像也不至於差的太多,但是過了 10 分鐘、20 分鐘,那將會差上非常多,這時再開機,將固定在腳架上的相機,對著同樣的構圖再多拍幾張。

從縮時攝影的角度來看,當按下「播放鍵」,我們可以在時間軸上查找任何一張照片當下的光影變化,並且暫停,來比較二張照片之間,在我們不注意時間消失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變化,對我來說,重要的並不只是「前一張、後一張」照片,而是中間消失了什麼,是我沒去留意、沒去拍的部分,透過縮時攝影,我才發現何時飛來一朵雲,那朵雲又何時消散

有時會發現,在兩兩照片之間,反而有些畫面不錯,是因為那片雲漂了過來,點綴了部分空白的天空,使得畫面更加可愛了一些,再從縮時攝影照片堆裡,挑出那一張出來,雖然縮時攝影的「影片」是累積的,但終究仍是一張張「瞬間」的照片,運用這種方式拍攝風景照片,也是另外的樂趣。

更多 [照片之後] 文章請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