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潮家 - 電子防潮箱,春季團購,價格下殺,加䁬 LED 感應燈 - 點我來填單

為何想拍? 為何景在那你會想去拍? 知道自己為何想拍,又能知道別人為何不想拍嗎? 我們會簡單的說「想拍的人就會去拍呀」,再追問一點會說「因為哪兒漂亮,就想去拍,或是去見證」,反過來不想拍的就會不想拍,也就不必多問了,那如果一群人都去某處,相信也都想拍,想必構圖與拍攝方式不同,既然不同又是為什麼呢?

更多 [照片之後] 文章請點我

[照片之後62] 論「構圖」,我心中的構圖定義與想法

本篇文章目錄

.攝影不只是拍照

這裡我想把「攝影」再擴大一點,並不只是準備好攝影器材,抱著一顆拍照的情,以及讓人說不清楚的攝影眼等等,而我想說的是 – 攝影,不只是這些而已,而包含了出發前的念頭、準備、路程、拍照、照片呈現等種種過程。

前二篇我們提到了「動機」以及「歷程」,每個人到此處的動機不同,中間經歷的歷程也不一樣,再加上對於景點的感受也隨各人感受不同,最後到了相同地點,種種的變數下,讓人面對相同的景觀,做出了不同的決定。

 

.各人的決定

有人決定,隨手拍拍就好,要的是親眼見證「我來過了」,用手機拍下幾張照片留念,加上現今 2021 年底下,智慧型手機拍照,也非常的實用、非常的漂亮,著重在構圖,將想要的畫面留住,雖然說是「隨手拍拍」,但一點也不隨手,但拍拍拍幾張是有的。

有人決定,拿出相機,用高畫質的方式記錄下來,無論你是拿 APS-C 規格相機,或是 FF 全片幅相機,儘管搭配的是入門鏡頭,記錄下來的畫質也是非常的精彩動人,將照片放大至 1:1 下看微小的水花與石塊仍清晰可見,這樣子照片放個 10 年後的螢幕顯示器,也依舊動人。

更甚者,會採取不同的鏡頭、換上不同的位置,更換不同的器材,為同一個景做出更多不同的創造,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切入角度,不同的焦段取下不同的片段,不同的曝光創造完全不同的景色,要的不只是「記錄」,追求的是另一種目的 – 創作,比起前面兩者來說,這樣子的動機更是積極不少

 

.你會站在哪兒

照片中這裡,也許你看不出來是哪兒,但想必是一處熱門景點,且實際上的人還比照片還再多出一倍左右,試問若是你的個性,以及習慣的拍照方式,你會站在哪兒? 並且用什麼方式來拍照?

100 種人拿著相機,有著 100 種以上的構圖,構圖則是視野與曝光的組合,而視野取決你所站的位置、使用的鏡頭,曝光則是快門、光圈、感光度三著的搭配,那麼照片中約略 20-30 人,就絕對超過 100 種以上的照片,對著同一個景按上超過 500 張以上的照片,

也許你會說「我站在哪不知道,由於人多,也無法想站哪兒就站哪,就盡量嘍」,但如果我們將照片的人通通清開讓你包場,你會選擇什麼位置、什麼的拍攝內容呢? 這樣子的答案,就顯得開闊許多。

前面兩篇文章分別提了「動機」以及「旅程經驗」,相信我們都可以了解,畫面中的每個人前來的動機不完全相同,旅程中的經驗也許大同小異,但最大的不同就是,當「動機與旅程經驗」交錯下,以及再加上「對當下景點的感受」,那就會決定你會採取什麼方式,進行接下來一連串的拍攝,也似乎能回答「你會站在哪兒」

為何大多數的人選擇站著,而畫面僅有一位坐在地上,採用低角度構圖? 若照片放大看,相機品牌不說,每個人使用鏡頭約略近似,但由於站的位置將決定你的視野與角度,肩並肩站著拍,也會有不同的結果,最後你會以什麼方式按下快門,我相信都是「動機」「旅程經驗」以及「當下的感受」多重因素下的一種表現

當然,沒人說你只能站著不同,這兒是開放的場合,下一步你又會站在哪裡? 又會不會採取完全不同的拍攝方式呢?

 

.當我們談構圖

好像把「構圖」當成只有「當下視覺的判斷」而已,至於那些過往的經驗,以及當下的感受,在「構圖論述」中,好像它們的位置消失了。

我認為「構圖」不只是如何用鏡頭去補捉想見的畫面、不只是決定哪些物件的取捨,並且可以追溯至一開始「前來拍照的動機」、「經過的旅程」、以及「當下的感受」,這三者組合了你會採取什麼樣的態度、拍攝方式來「構圖」,這是我認為的「構圖」。

我更認為「構圖」絕不是靜態,應是充滿動態、長時間的考量,甚至也可說是種種變數「累積」下的開花結果,前面提到的「你會站在哪兒」第一個位置,就是第一個當下的念頭,而隨著一分一秒過去,現場光影變化,也將改變你「當下的感受」,採取下一個動作、下一個拍攝方式、下一個構圖表現。

 

.照片的價值

儘管再怎麼普通的照片,隨手用手機一拍的照片,或是費盡心思力氣得到的照片,任何一張照片意義,最終仍是影響自己最大也最深,照片中每個人,即使對著同一個景像拍照,就算構圖最後大同小異,但是在前面幾個重要變數下,最後照片作品,給自己的感受意義也是獨一無二、非凡的價值。

這就能充份解釋了一點,為何到了相同的景點,每個人總是喜歡拍照,為何不願假手他人來完成? 明知自己拍的不如更專業的攝影師作品,又為何依舊拿出手機也好、相機也好,來取下屬於自己的風景回去? 就不會只能單純地說「因為這是我拍的,屬於我自己的」,聽起來像是答案,但如果這句話最後加上一個「Why ?」聽起來的答案成為了追尋的問題。

而這篇與前二篇,就是我想告訴你的答案 – 為何我們仍舊喜歡拍照,即使拍的不如他人來的好,但依舊我們仍會按下快門……,這個問題,可真是費盡了我許多心思來解答。

更多 [照片之後] 文章請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