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整理了所有 "攝影教學影片" ,持續更新 - 點我來看教學影片整理

相機的技術越是進步,我們的手功夫也就更加退步」,不曉得大家認不認同這句話呢? 我們就別談到底片時代的拍法,就從數位時期開始聊起,第一台的單眼相機,簡單的對焦性能、不夠快速的連拍、不夠順手的設計、不夠直覺的選單,反而讓我們必需花更多一點時間,在手上相機摸索一陣子,才能在煞那間出現的景下時,把把住那個只有 1-2 秒間的機會。

 

更多 [照片之後] 文章請點我

 

文章陪讀

 

[照片之後017] 攝影、技術、AI 與儀式感

.談談相機對焦

使用 DSLR 機種的朋友都知道,對焦點越多、越廣、越密集,能更精準的補捉物體的「確定的部分」,像是人、動物的眼睛,隱藏在花瓣裡的花蕊,當拍攝的物體物小,比如遠處的動物,或是近處的小物,更加精準對焦是非常重要的功夫。

DSLR 使用反光鏡系統下的對焦系統,無法做到如今日無反光鏡系統相機般,從偵測到人臉,進而偵側到「雙眼」,還可以區分左眼、右眼,甚至以我拍攝經驗,老實說,我不知道區分左、右眼在實務上差別在哪裡。

除了偵測到人臉、進而偵測到人的左右眼之外,同時還能辨識不同的物體,比如說是拍貓、還是拍狗? 甚至是拍鳥,或是拍車子,都已經漸漸在新一代的相機上看得到的功能,相機能在廣乏的畫面中,許多的物體加以辦識,更讓你想都不用想,相機判斷速度快到,只要有物體出現在畫面中,就能判斷「是什麼物體」,並且對焦在它們身上。

這點真的很方便哪,相機能自動判斷「物體」加以「辨識」後進行「對焦」,這種方便性在過去是不曾想像過的功能,在過去使用 DSLR 時期對焦,我們只能「快眼、快手」,快速的拿起相機,操作對焦點在特定的主角上,半按快門對焦完成,一但物體前後位置改變,那麼你的對焦點仍跟著物體走,不但構圖被限制住,同時還要不斷的半按住快門 (或是反覆按、放快門) 來持續追焦。

有那麼一點懷念那個時候的「拍照功夫」,確實眼前出現理想的畫面,得要快手、快腳馬上完成,不但是攝影觀念的理解熟悉,更是攝影器材一定程度的熟練才能達到。

 

.新相機讓我們變笨

但那些曾經讓我們「小小自豪」一點的對焦、追焦技巧,現在已經被相機 AI 給取代掉,若拍的精準的照片,反而是非常簡單的事情,雖然方便了我們拍照,讓我們更加輕鬆,以及更高的準確性,但有時拿回舊相機拍照,就有感舊相機的操作起來的笨拙。

不過相機並沒有改變他的按鍵功能與位置,變得是我們太過依賴新相機所帶來的新技術,讓我們面對一般場合,更困難場景,反而更加的不需要刻意的練習與準備,相信相機總是能幫我們做得好,從這一點來看,我們相機更加進步,負面的觀點來審視,確實是我們拍照技術,也越來越被這些 AI 給取代掉。

 

.好事,還是壞事

有好,也有壞,好的是讓我們拍的更簡單一點,壞的是好像我們「個人」在整個拍攝流程中,所扮演的「比重」好像更低了一點,似乎連旁邊的朋友拿起相機,也能做到差不多的事情,此時我多少會想一下,過去有一些拍照的「小秘訣」,現在都被相機自動化給包辦到好,那麼過去過這個「小秘訣」賣點藝賺點錢,到現在就不夠實用,以及有吸引力。

享受新科技帶來的方便同時,好像有一種感覺也漸漸不見了,一種「儀式感」被破壞掉了,過去拍出像這張照片,在拿起相機之前,就腦海裡先簡單有了拍照的方式,拿起相機每操作任何一個動作,都在進行這種「拍照的儀式」,照片成為了最後的成品。

一但「對焦」這個動作,交由相機自己去判斷,好像將完成一張作品的部分工作「外包出去」的感覺,雖然這也沒有什麼,不但快,反而讓我們拍的更輕鬆,但有時我們拍照,並不只是要那一張照片而已,而是要享受那種「每一件事情,按部就班的完成」這種儀式的過程,把部分工作「外包」出去,好像讓這個「儀式」更少了些什麼。

然後再面對這張照片,雖然口口聲聲是「自己拍的」,確實也是自己拍的沒錯,但心中仍有一點點「沒那麼踏實感」,因為我們把「追焦」這個動作「外包」給相機幫我們完成,說這張照片每一個小細微的工作都是我們親手完成,好像心裡就有那麼一點點心虛。

而我們自學習攝影觀念,到器材的熟掌握,最後到了實地完成作品,每一個環節都是由我們自主決定與操作,我們心中所獲得的成就感也相對越大;反之,若相機越來越聰明,能為我們做的事情也就越多,雖然仍然完成了相同的作品,但我們或許…,真的只要按下快門,就能完成之前複雜的 10 個動作,那麼這樣子的拍照過程,我們還會喜歡嗎?

也許我們喜歡拍照,喜歡的並不只是最後的照片,很可能一大部分,都是與相機在大地這舞台上一起「共舞」的過程所產生的種種感覺,最後的照片,也即是觀眾的掌聲,不過只是錦上添花罷了。

更多 [照片之後] 文章請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