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潮家 - 電子防潮箱,春季團購,價格下殺,加䁬 LED 感應燈 - 點我來填單

如果你跟我一樣,學攝影過程中,從「不會拍照片」到「學會拍到」,中間再經歷過「不會修圖」再到「會點簡單的修圖」,那麼接下來這句話或許你也會同意:「手機相機拍出來的照片,基本上都會幫你把照片修得好好看的」,已經差不多不用再去其它軟體重新編輯,無論是曝光程度、亮暗細節、銳利度、飽和度等等,都能讓我們「一眼就喜歡上」。

 

更多 [照片之後] 文章請點我

 

文章陪讀

[照片之後009] 有人懂吃、 懂喝,我們懂看,興趣不同

.各家廠牌仍有不同

手機相機拍照出來的「整體表現」確實不用多說了,不追求細節,以及拍照的自由度,已經比起 3-5 年前進步太多,每一家手機表現的都很好,只是各有千秋與特點。

不同品牌手機相機,面對相同場景,還是有許多不同,比如我們常說的「測光的正確性」「HDR 是否補正過頭」「飽和度與色彩正確度」,這些簡單幾個大項目,即使相同品牌,高中低不同等手機,拍出來的還是有所差別。

這就讓我感到有趣的一點 – 現在買手機,除了外觀尺吋外,是不是「照片的色彩風格」成為消費者購買手機的指標之一? 這點就如同我們過去選用不同的底片道理是差不多的,如果各家手機相機,拍出來的色彩風格確實有明顯的落差,那麼消費者購買前,多多了解一下這點再購買,我覺得倒是未來手機購買的考量之一。

 

.我個人是這麼使用

就像這張照片一樣,相機的部分已經拍完了,我一定還是會用手機再多拍幾張,面對這逆光的場景,我很期待手機一拍下去,最後看到照片的成果會是如何?

高光的部分會不會過曝,低光的部分細節雜訊會不會太多? HDR 處理會不會過頭? 色彩能否鮮豔好讓我一看就順眼?

每一次按下手機相機快門後,在不到一秒的時間,我總是有很大的期待,但通常最後的照片結果,心中都會有「哇喔~」的感受,比起手邊剛用相機拍好照片相比,手機照片真的明顯看起來好太多了 – 手機自動幫你修圖了,而相機拍出來的照片,還要回去調整過才能擁有最好的表現,可是…,在那當下,我實在很難去喜歡「那時候相機裡剛拍好的照片」。

當然,真金不怕火煉,擁有較高細節品質的相機拍出來的照片,回到家加工的彈性空間,比起手機相機照片來的更多、更多,將二張照片拿出來比較,相機拍出來的照片,依舊遠勝手機相機不少,只要將這二張照片放在約 22 吋電腦螢幕上看,任何人都能看得出差別,這點是不用細細比較就能分出勝負。

但是,若這二張照片「都放在手機螢幕上」來看的話,其實又好像把二張照片差別給抺平,又特別是放在 FB / LINE 這些社群通訊軟體上,再把照片「壓縮破壞」給你看,這樣一來好像又沒有太大的差別了。

 

.我們的媒體環境

還有在上班的的朋友,回家多少人還會開電腦? 甚至連筆電、平板都省下來了,一隻手機就解決所有大小事,沒在上班的老朋友、小朋友,似乎更沒有什麼必要性還打開電腦使用,通通都在 5-7 吋左左的手機上,觀看每一張自己、他人、各處拍攝的照片,又在這些社群、通訊軟體平台裡,照片品質壓縮的非常高,品質再好的照片,仍無法在這樣子的媒體環境下,表現出多少優秀的特色。

或許就是這二點 「手機相機的進步」以及「我們媒體環境」二個因素下,讓我們漸漸覺得不大需要相機來拍照,重、花錢、麻煩,還不大會用,反而用手機一按下快門,什麼都幫你負責到好,在「這樣子的觀看條件下」滿意就好,我相信不少原本喜好拍照的朋友,都被這二個條件的影響下,漸漸失去拿起相機的念頭,畢竟相機 AI 程度不如手機相機來聰明,同時又要另外帶出門,回來還要再處理一下,這些種種不便,還不如讓一隻手機幫我們「一開始什麼都處理好」。

 

.其它觀點與批評

但以上這些,對於「熱愛拍照、不嫌麻煩」的熱情攝影愛好者,是完全沒有影響的,他們知道箇中差別之外,而且樂此不彼,更重要的我相信一點 – 心中有一信念,認為 「相機自動拍到好的作品,不完全屬於自己的」,就算自己拍的不夠好看,後製修圖技巧也不如手機 AI ,但從一張照片無中生有,到最後呈現,心中面對這些照片更加問心無愧,每一步驟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相對起「只按快門,其它不管」的拍照態度,用心拍照,用心處理照片每一個環節的攝影人,這是心中最大的成就與樂趣之一。

甚至還聽到極端一點的批評聲音,對於「拿手機相機拍照,而沾沾自喜」的心態的人,也許會這麼說「沒了那台手機,你還會拍出這些出色的照片嗎」? 你做的只有構圖、按下快門,其它的通通都不是你的,這樣子的批評我也是聽過看過,但這樣子批抨我覺得並不需要,並竟,每個人對任何事物追求的熱忱、興趣不同,無需將自己的熱情、高標準強加在他人身上

這就好比「喝咖啡」這件事 好了,對於「咖啡」非常講究的朋友,應該很看不慣像我這種附庸風雅,只喜歡去星巴克坐在那裡點一杯咖啡,享受裡優裕、沉浸在其中的感受,我這種人往往被視為「你不是在喝咖啡,是在喝星巴克」,雖然是個刻薄的批評,也是個笑話,但對我這種對咖啡一點也不懂的人來說,一斤 1000 元的咖啡豆,跟一斤 100 元的咖啡豆,用相同方式充泡出來的咖啡,老實說…,不好意思,我喝不出來,但我很可能喜歡焦糖多一點的那一杯。

「沒什麼好批評的,是每個人對相同事物,不同的追求程度」,有人懂吃、有懂喝,而我們仍舊喜歡拍照的就是「懂看」,沒有人什麼都懂、什麼都精、什麼都用最高標準追求生活中每一個事物。

我覺得重要的一點就是 – 用自己擅長的事物、高標準的態度,去欣賞其它人,是如何追求不同事物的熱情,我想背後都有著相同的道理 – 深深的被某些事物所吸引,在其中樂起不彼,將這些事物轉化為生活中美好的一環,如此而已。

更多 [照片之後] 文章請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