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提出一個觀念 「 攝影修行三種層次 」,與初學朋友分享這觀念,找出自己的象限與定位很重要,我反對初學者,在觀念還沒有建立,技術也不夠熟練,急急忙忙買了一堆器材,囫圇吞棗般上了許多攝影課程,接著衝出去外拍…,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疑問也無心去深入思考,就拿著照片四處請益,一心想追求美學的展現,好讓自己在這領域快速揚名立萬,我覺得這是不正確的攝影學習路徑。
`
= 攝影教學 文章導讀 =
影片
= 從照片批評開始 =
.思考照片批評「目的」
圖02
最常遇到一種情況,初學朋友拿著作品來找我討論,看看一張照片該如何變的「更好」,通常會得不到我直接的答案,告訴你這張照片「構圖」如何更好,或是曝光參數是否可以調整,反倒是我會問初學者一個最簡單的問題「你覺得你希望這張照片,是想得到更多的掌聲? 還是能參加比賽得獎?」。
一被我這麼反問,通常答不大出來的居多,其實我也了解初學朋友心裡想的是什麼,很單純的就是「要這張照片更好看一點」,但我希望初學朋友,先不要馬上跳到 “美學展現” 這一塊,而是先試著回答自己「這張照片對你的價值是什麼」,我在這篇文章「如何批評攝影作品 」有簡單談到一個觀念,
“先別從美學角度來討論一張照片價值,而是將主觀美學好壞,從一張照片抽出,剩下的為物理表現,包含那些快門、光圈、感光度、對焦、景深與白平衡那些組成一張照片的基本原素,你能否每個元素取用、配置的洽到好處”
.照片構成的元素
圖03.
我認為一張照片組成的元素,不外乎「曝光三元素」外,還有「使用的相機、鏡頭」等等的運用。
一張照片的組成包含了許多元素組合、配置的「巧思」,每一個元素都是由我們親手操作相機,一步、一步的達成我們想要的畫面,像是快門速度快一點、慢一點,光圈大一些小一些,色溫高一點低一點,這些將會決定一張照片給我們的感受,就像是畫家透過畫筆,將眼前看到的風景,透過心中的想法,揮動畫筆來完成他們的作品一樣的過程。
圖04
當你能將那些「創作一張照片的元素」,快速、靈活的操作,隨時隨地都能完成每一張照片該有的條件,而且能反複、反複地「再現」這些創作的過程,直到這裡,我才會認為「你終於達到一個…,我認為可以 “進級” 的初學者」。
圖05
反過來說,如果你是「偶有佳作」,或是無法「自在地操作那些攝影元素,並且拍出你的作品」,就如同上圖 05 ,想拍個動靜對比的照片,呈現表演者當下的舞姿,可惜明顯失敗…,基本的觀念不夠健全,操作器材不夠熟練,如果是這程度想要馬上跳到「自己美學的展演」那個層次,有些操之過急。
任何一張作品,無論是強調 「獲得他人的認同」,或是 「講究對自身的意義」,還是貪心一點二者兼備,我覺得都可以,沒人說攝影必須滿足哪種標準才稱得上攝影,但是呢…..,如果連基本觀念也不夠了解,攝影技術不夠熟練,又如何「創造一張照片,來再現自己的感動,呈現在他人面前」,好比一個鋼琴音樂家連基本樂理不甚了解,剛琴也彈的生硬沒有感情,又如何讓聽眾感受他內心的感動呢?
= 攝影修行三種層次 =
我認為人人都能透過一張照片,展現你的想法、觀點,或是籠統的說「美學價值」,這並非少數人的特權,也並非遙不可及,只是我們都是凡人,不可能一蹴可幾,上個月才買相機,下個月就出道成大師,而應該要有先後順序與層次。
圖06.
我將 「攝影修行三種層次 」,粗淺的區分這三個層次與順序,任何人都應該了解自己所在的位置,並且依序逐步向上進步,懂得自己所在的「象限」我覺得很重要,才知道自己哪些條件尚待加強與努力。
.第一層次
這個層次我認為是「觀念的建立」以及「技術的運用」二個層面,同時「觀念的建立」又再細分二點 – 攝影基本原理的認識 + 器材的熟練,當觀念有了良好的建立,才能更進一步的技術的運用。
[線上課程終生看] 10 堂課 940 分鐘攝影入門全解析 + 480 分鐘 LR 編修入門,限時特價 $6990 點我報名 |
圖07.
究竟「攝影基本原理的認識」與「器材的熟練」有沒有實際的分野? ,反之買了器材卻沒有理論也無法正確拍出你的作品,二者是同時存在,好比是向前走路,當左腳向前跨一步,右腳已經準備提起跟上前,才能一步一腳印的前進。
當有了理論基礎,搭配對器材的熟練,透過較基本、簡單的攝影主題,來讓這二者更加的熟練。拍出一張曝光正確的作品,同時組成照片中的「元素」才是適合、適當的,當你達到這種程度,我認為就滿足了「觀念的建立」
圖08.
技術的運用比較好理解,選擇較難的主題來挑戰,透過較難攝影創作,才發現原來一張照片是「基本的觀念再深入應用」,在這過程中,相信會發現…,可能自己某些攝影基本知識,不夠了解,或是誤解,唯有在更難的主題下,才會發現這個問題。
圖09.
發現問題再試著退一步,回頭看看哪些「自己以為懂的觀念,實際上是誤解,或是了解不夠深前」,當克服這些難關後,再找尋不同難度的主題挑戰,直到許多主題都能迎刃而解,我們終於完成第一層的功課。
.第二層次
這層次是「主題的練習」,當你的基本功夫都熟練了,結合理論、觀念與器材實作,你不再困惱著一張照片該怎麼拍,對你已經不是問題,此時的你將去尋找「自己喜歡的主題」。
圖10
「風景攝影」,是最多人喜歡的主題,也似乎是少數幾個沒有人不曾嚐試的主題,因為這主題不大需要特別的器材就能入門,同時也能在初期得到較多的成就感。
圖11
「人像攝影」也是很好的入門選擇,大多會建議配合個大光圈定焦鏡頭入門,較容易開始練習,也是非常熱門、簡單的練習主題。
2019 年數位攝影入門,全文自由開放閱讀,建立起你的攝影基礎與架構 -> 點我看文章 |
圖12
街頭攝影也是個有趣的主題,同時也是很好練習的機會,表演的拍攝需要更多的技巧、判斷,可以熟練你的技巧運用,不過有時器材的硬體條件會有高低之分,性能較弱的機身,更是需要更好的技術來搭配,我認為是比較難的主題。
圖13
無論是哪一種主題,都可以嚐試看看,你不用跟風的去拍,但要找到自己喜歡的主題,然後重複的練習、重複的練習,而這個階段我稱之為「持續的熱情」,唯有持續的熱情,才能支持你這麼做。
.第三層次
對我來說,什麼主題是我現在「最喜歡的主題」,答案是 – 旅行攝影,我認為旅行攝影不應只是「旅行中拿起相機拍照」而已,而是從旅行前「器材的選用」到旅行中「現場的行動」都是展現我對於這主題的詮釋。
圖14
舉例來說好了,我現在出國攜帶的鏡頭,幾乎都是這兩顆鏡頭「Canon EF 24-70mm F4L IS」以及「Canon EF 16-35mm F4L IS」。 我覺得這兩顆鏡頭,已經充份的含括我所有「想拍的畫面」,並不需要再帶更多鏡頭出門。
當然會有人覺得「更遠的景色我不想拍嗎?」,在這篇文章 “Canon EF 24-70mm F4L IS 長期使用體驗心得分享” 我提到一個觀念,當你選擇一顆鏡頭,你就已經決定了你想拍的畫面,自然不覺得這顆鏡頭夠不夠廣、夠不夠遠。
所以我選用了這兩顆鏡頭,也代表我的「旅行視野」,不攜帶定焦鏡頭,也不購買 F2.8 大光圈鏡頭,也展現了我「並不是那麼喜歡淺景深」的價值觀。
圖15
另一方面,我也有感覺到…,旅行攝影也不單只是「照片」,應該還有照片以外的東西值得保留下來,於是這二年我開始增加了「錄影」以及「全景照片、影片」,我開始增加了不同型式的攝、錄影機,在我的旅行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有興趣參考我如何運用這些器材,請看這篇 “旅行攝影器材心得 、分享介紹,來看看我是如何活用這些攝錄器材”
圖16
這些我想表達什麼? 如何跟「旅行攝影」的主題緊密結合? 又如何代表我對旅行攝影的詮釋? 沒錯,到這裡我無法跟你表達的太清楚,因為…,我也還在「努力、實踐」。
心中有一些感想,不斷的在心裡、腦海裡打轉,這種感想我說不出來,只能透過一次次的旅行、一次次的實踐,希望有一天能清楚用文章、照片、影片來告訴我的朋友「這…,就是我對旅行攝影的定義」,當達到這麼一天,就是一種「美學的詮釋」,也是「個人價值的展現」。
但還不到那一天,我還在努力,玩了攝影十幾年,寫攝影教學也進入第八年,我了不起才停留在「剛跨出第二層,努力往第三層前進」的階段,何時到達第三層,或是否能到達第三層…,我不知道,但相信我持續的走下去,總有一天會到的。
= 別急的想飛 =
別急的想飛,先學會跑步再說。
沒有人一開始就確定自己就喜歡攝影,也很少人能找到明確的主題,一直練習下去,我也不曾想過今天「旅行攝影」成為我這輩子不斷追逐的主題,而是「與攝影相處」的過程中,發現攝影對自己的影響與幫助,才有幸的能一直埾持下去不中斷。
從過去到現在,見到太多朋友「本持的熱情」接觸攝影,沒多久就放棄這興趣,連第一層都還沒走完就賣了相機,有些可惜,希望透過這篇文章,提供初學朋友一些方向以「了解自己所在的位置」再往下努力。
講到這裡或許說的太多了,而每一點都是另一篇值得討論的文章,希望有機會未來多與各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