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相機,能取代相機嗎? 這話題總是在攝影圈內討論的,大多都是從畫質、技術、鏡頭更換與否,等較為「攝影的角度」來切入,我覺得這話題可以從不同的觀點,來討論「手機能否取代相機」這話題,本篇教攝影,來為大家談談這個話題。
= 2024 手機相機照片品質 =
手機攝影,一直是我長年來關注的主題,而我也定期的「更新」我的手機,希望能親身感受手機相機的進步,以及攝影體驗,而不是只看他人討論等二手資訊。
2024 年 03 月,我攜帶了目前市場上攝影評價不錯的手機 – VIVO X100 PRO,以及 iPhone 15 Pro Max 前往冰島環島,我們就先從這兩隻手機所拍出來的照片「直觀地」來看看拍攝出來的品質如何。
.順光下的表現
圖01.iPhone 15 Pro Max 拍攝
圖02. iPhone 15 Pro Max 拍攝
圖03. VIVO X100 PRO 拍攝
圖04. iPhone 15 Pro Max 拍攝
順光表現下,算是安全且簡單的拍攝條件,只要相機測光正確,拍出來的照片大多都沒有什麼可以挑剔的地方,都能獲得不錯的亮暗以及色彩表現,這點對於手機相機來說,並沒有太大的難度,只要掌握光線的方向,就能拍出不錯滿意的照片。
.逆光下的表現
攝影場合下,逆光表現有二個我們可以留意的,其一是「動態範圍」的表現,也就是照片明暗的範圍,可以含括多少,讓亮部不會過曝,暗部不會死黑,這點以 2024 年的手機相機來說,HDR 技術足以達到讓一張照片動態範圍表現,更能實現「比眼睛看的更多色彩」的程度。
圖05.使用 VIVO X100 PRO拍攝
圖06. 使用 iPhone 15 Pro Max 拍攝
這兩張照片來說,手機相機在動態範圍的演算表現下,拍攝出來的亮暗表現,還算是接近現場看到的,當下我拍完看了看照片,並不會覺得照片與現場有落太大的落差,或是有一種「不真實感」的感受。
逆光下第二個要留意的,就是「測光」的正確性,同時這也考驗相機的 HDR 的演算法,該如何在正確的測光下,正確的計算 HDR 的程度,較能拍出消費者期望看到的景觀,不會拍出「過頭」的照片
[線上課程終生看] 10 堂課 940 分鐘攝影入門全解析 + 480 分鐘 LR 編修入門,限時特價 $6990 點我報名 |
圖07. 使用 VIVO X100 PRO 拍攝
比如說這張大逆光照片為例,我覺得測光就蠻正確,同時 HDR 的演算也真的不錯,留意照片下半邊的綠藻逆光側,逆光側理當就是暗,但又不會死黑一團,再看看太陽亮部的周邊,也有不錯的亮部漸層出現,拍攝太陽不會亮成一片。
圖08 採用 iPhone 15 Pro Max 拍攝
這張照片也是大逆光下拍攝,個人覺得 iPhone 15 Pro Max 對於逆光下的 HDR 表現較為保守一些,整體使用感覺上是稍暗一些,但可以留意太陽的部分,也不會拍出像火球一團般的明亮,也是能保留漸層的亮部細節。
.長焦鏡頭的表現
觀察到近年的手機相機,在鏡頭上的設計,也是越來越多元,除了具備基本的廣角大光圈主鏡頭,約略是 24mm/f1.8 左右的規格之外,同時也在「長焦」的表現也是越來越講究,僅管這兩隻手機鏡頭設計上各有長處,但這裡不談規格,只看看「直觀看」拍出來的照片,你滿不滿意
圖09. 使用 VIVO X100 PRO 拍攝
圖10. 使用 iPhone 15 Pro Max 拍攝
手機相機在「長焦」的表現上,也確實逐年有在增長,特別是 VIVO X100 Pro 這隻手機,長焦表現確實不錯,細節也稱得上一定程度的水準之上,就連 iPhone 15 Pro Max 在長焦上,也是有所進步不少。
圖11. 使用 VIVO X100 Pro 拍攝
本網站上千篇攝影教學,全文免費開放閱讀,這裡需要您的一份支持,以讓攝影教學網站,能持續的走下去 - 點我來贊助 |
圖12. 使用 iPhone 15 Pro Max 拍攝
如果我們把倍數拉大一點,就能看得出這兩隻手機,在長焦鏡頭規格的落差,iPhone 15 Pro Max 拍出來的照片,那種「油畫感」就比較重一些,而 VIVO X100 Pro 拍出來的照片,較為紮實、銳利一些。
.極端的攝影主題
極端一點的攝影主題,以這次冰島行程來說,那就是「極光攝影」最為困難,而拍攝方式採取一般人會使用的方式 – 直接拿起手機來拍,並無採用其它像是三腳架、M 模式來拍攝,這樣子更能考驗手機相機軟、硬體的表現。
圖13. 使用 VIVO X100 PRO 拍攝
圖14. 使用 IPHONE 15 PRO MAX 拍攝
到底手機能否拍到極光? 這點已不是什麼大問題,只要「肉眼可視極光」下,手機都能補捉得到極光的形態,這點在 2019 年的旗艦手機,都能做到,而到了 2024 年的今天,更不是問題。
以這對比圖來說,IPHONE 15 PRO MAX 表現較好,不但極光補捉得更亮眼之外,甚至連天空的星星,都能看的一清二楚,VIVO X100 PRO 雖然也能補捉到極光,但直觀看就不如 IPHONE 15 PRO MAX 拍攝的更加讓人滿意。
.簡單小結
基本上做為一隻 2024 年品牌的旗艦級手機來說,以本文的採用的範例 VIVO X100 PRO/IPHONE 15 PRO MAX 來說,我覺得比起 2019 年我所測試的手機 (Huawei P30 Pro/Note10+),我覺得手機相機更加進步不少。
這一層的進步,不只是硬體上的進步,包含「感光元件、鏡頭」的規格,同時在軟體上也有長足的進步,在各種光線表現上,都能補捉到讓我感到更加滿意的照片,而且都是全自動測光、拍照,沒有刻意的去調整曝光補償,都能獲得不錯的作品
到這裡做個小結,以握在手上的「手機相機」來說,我真心覺得手機相機拍攝出來的品質,已經能滿足我對它的期望,對於不懂攝影的普羅大眾消費者,那無疑的更是滿意,我們甚至可以說,如果不追求細節表現,手機相機當作記錄旅行點滴,已經十分的稱職。
= 手機相機 V.S 相機 =
這裡我們拉回來本文最初的問題,到底手機相機能否取代相機這個問題,我並不想從「攝影硬觀點」來回答這問題,因為相機擁有的硬體特性,比如大感光元件、可換鏡頭等等,都是全面贏過手機相機;但反過來說,手機相機的「易用與輕便性」,完全勝過相機不知多少。
無論是相機硬體優於手機相機,或是手機相機易用性勝過相機,我個人覺得,拿著一邊的優點,去對比另一邊的缺點,這樣子比較是沒有意義的,這樣子是沒辦法回答「手機相機能否取代相機」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背後有個隱藏的假設 – 只能擇一,不能通拿,不知道大家發現了嗎? 現實上我們並沒有這個限制,誰說拿了相機,就不能用手機相機拍照? 反過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難道就不能「兩個都拿」嗎? 一但用這個答案來回應,似乎依舊無法說服一些人,覺得這樣子「通拿」的答案,只是回避問題而已。
沒錯,如果回應「相機 & 手機相機通拿」,確實是回避問題,於是我將提出一個觀點來回應 – 手機相機,以及相機各有其不同的「用途」,甚至某些照片主題,只會存在「相機」或是「手機相機」裡面,沒有誰能取代誰的問題,只有誰能做到。
那麼,我們來看看哪些例子,能充份的表述我上面的觀點。
.相機才能做得到的
這裡指的「相機」,我稍微限縮一下範圍 – 指的是大片幅 (APS-C 以上),以及可交換鏡頭,這兩個條件下,才符合我說的相機,雖然範圍限縮不小,但比較能聚焦討論。
圖15
「畫質、畫質、畫質」,這點絕對是「大片幅」相機,搭配正確的攝影觀念與相機的操作,才能獲得的照片,透過相機拍攝的照片,在越好的瑩幕下觀看,細節的表現絕對是遠超過手機相機所能達到的程度,至少在 2024 年撰文的今天,答案是絕對的。
圖16
可換鏡頭也是相機硬體上的優點,這張照片為全片幅相機 + 12mm 鏡頭才能含括整個洞口,至於手機相機能否做到? 就撰文的今天是沒有一家手機相機做得到。
相機硬體上的優勢,我想就簡單的提這兩張照片做例子,當然,我知道要提更多相機硬體上的優勢還有很多,但這裡我只點到這兒,因為光這兩點就是手機相機做不到的,更不用提到其它相機更多的優點。
.手機相機才能做到的
有什麼主題,是「手機相機」才能做得到的呢? 那我們當然還是從「易用隨手性」等優點來切入。
圖17
旅行途中,我會盡量用手機拍下我覺得有趣、用得上的照片,做為未來工作上使用,就像上面這張照片為例,我想記錄在仁川機場看到的充電設備,覺得這樣子的設計非常實用,於是我拍了下來。
你說這張照片,相機在手上也可以拍呀? 當然可以,取決於相機的「易用性」,如果就在手邊當然可以拍得到,但也因為相機的易用性不如手機方便,這類的照片通常只會出現在手機相機裡。
圖18
這個例子,是我記錄我在冰島旅行,如何簡單的準備自己的早餐,儘管相機我轉身就能拿到,也容易拍,但這類做為「旅行點滴」的照片,還是由易用性高的手機相機,隨手一按就記錄下來,更容易出現在手機相機裡。
圖19
那有沒有「真的相機拍不到的主題」? 有的,就像這張照片,想記錄我拍攝噴泉的現場情況的記錄,相機就架在那裡,我就是要拍下相機搭配三腳架的畫面,這種照片絕對是相機所拍不到的主題,除非你有帶兩台,但大多情況下,不多人會隨身帶上兩台相機在身上。
圖20
圖21
在冰島旅行,租車是絕對需要的,但車行並不會 24 小時都有人,很多車行也提供 24 小時取/還車的服務,以我拍攝這兩張照片,相機並不在身邊,為了記錄我的旅行點滴,當然是不離身的手機相機才拍得到的主題。
圖22
我自己有個習慣,當行李已經寄掛出去,我會把行李條存根連,拍一張照片留著,以免這存根連不見了,一但需要它,你就知道多麻煩,拍一張這樣的照片在手機相機裡,更加方便、安全。
圖23
我自己「長年」有個拍攝主題蒐集 – 蒐集各種廁所的符號,無論在國內、國外,只要我看到,覺得有趣我都會拍下來,但你說這張照片,相機也拍得到,但是這個主題較為敏感,很容易被人誤會你在偷拍,這時手機相機的易用性就比較容易且快速的取得這張照片。
圖24
這張照片是我個人覺得蠻有趣的,在冰島旅行,為了避免淋雨而帶雨傘,是件傻傻的決定,因為冰島風大,你幾乎是看不到會有人攜帶雨傘,而我在車上避短暫的風雨,看到窗外的旅客拿出雨傘,覺得這畫面有趣而趕緊拍下來,這時若轉頭拿相機,那肯定得不到這張照片。
類似的例子太多,那麼同樣的我例子點到這裡,雖然不能說相機拍不到,但是通常這些照片「僅存在手機相機」的機會大了些,這些也因為手機相機的易用性才比較容易取得的照片。
= 用另一種角度來思考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
當你檢視出國回來,用相機所拍的照片,一張張看完,雖然照片都很精美且具價值,但看完總覺得…,好像許多旅行過程中體驗的回憶,都不在相機記憶卡裡面? 反而在看看手機相機拍的照片,更能把旅行點滴,那些種種眼睛看到、鼻子聞到、嘴裡嚐到、雙手摸到、雙腳踩到等回憶給重新的帶回來?
我很晚才開始出國攝影、旅行,直到 2013 年才第一次去歐洲,我就去了一個月,當時還帶了三台相機、五顆鏡頭,這樣子應該能把許多照片給好好的「保存下來」吧? 但回到家整理照片,雖然相機拍的照片精美、回憶滿滿,但「相對於手機相機所拍的照片,還是少了許多回憶在裡頭」。
那時就有種感觸 – 雖然手機相機拍的畫質不好,但真正能帶給我許多旅行回憶與體驗的,確實是手機相機所拍的那些看似平常的照片,才能帶給我更多回憶。
圖25
比如這張我稱之為「心痛的感覺」的照片,是紀念我「第一次一個人」到義大利佛羅倫斯 – 米開朗基羅廣場,結束當天夜拍時的紀念照片,為何稱作「心痛的感覺?」 因為這小小一杯,大概就要 10 歐元,以當年一歐元兌換近 40 台幣匯率來看,這一杯要價快 400 元,能不心痛嗎? 雖然畫質不好,甚至還有過曝的地方,但這些不重要,重要是立馬把我當下「心痛」的感覺給記錄下來,畫質好不好真的不是我的重點。
你說「這種心痛的感覺」應該用相機來拍呀? 那我們來看下一個例子。
圖26
在羅馬街頭,看到了街頭藝人的表演,第一次看到真的覺得「老天,真是神奇啊」,於是我趕緊先用手機拍了這一張照片,心裡有種「見證奇蹟的感覺」。
圖27
當然這種見證奇蹟的照片,手機拍完後「立馬」拿出我的 Canon 5D3 來拍下這張照片,當然要用高畫素、高畫質的照片來記錄這個奇蹟。
圖28
當時為了證明「我沒造假」,還用手機翻拍了相機畫面,上傳到臉書跟大家分享,馬上這個我視為奇蹟的照片,就有人分享他們的手法,得到答案我心裡既歡喜,又失望複雜的心情難以言喻,但「這張照片」可不是相機可以拍得到的,只有手機相機才能做得到。
當然,如果你身上有兩台相機也是拍得到,只是比較麻煩而已,但從「易用性」的角度切入,就算你身上有兩台相機,同時相機也能透過 wifi 傳照片到手機裡,但在急於跟網路上的親朋好友分享,你會拿出第二台相機來拍嗎?
當我回國後整理這些照片,前面說到的一點 「旅行的點滴回憶」,手機相機拍到的照片,相較於精美的相機照片,手機拍的照片帶給我更多旅行的回憶,畫質好不好真的不是那麼重要。
= 魚跟熊掌,都能兼得 =
手機能否取代相機? 前面說到,拿 A 的優點去比較 B 的缺點,就說 A 能取代掉 B,無論 A/B 哪個是相機,哪個是手機相機,我覺得這是沒有意義的比較。
難道非得比較出…誰能否取代誰? 難道我們不能同時擁有嗎? 在我看來兩者都有其優點,各取所長就好,且各自有其「對方做不到的事」,有很多畫面相機拍不到,精美的畫質手機相機做不到,那麼我們只要同時擁有,就沒有「誰能否取代誰、誰比誰好」這個問題。
= 結論 =
會有這個「手機相機能否取代相機」這問題,大概是消費者,甚至攝影圈的愛好者,都感受到手機相機真的越來越進步,從「堪用」躍昇至「實用」,才會有這個討論出來。
前面我也提了幾個例子,確實我們可以感受得到,手機相機能維持差不多的體積之下,畫質表現上的進步,確實真的不錯,但拿相機來比較,又會陷入「拿 A 的優點,去比較 B 的缺點」這個無盡的輪迴。
於是我提出一個觀點 – 有些照片,確實只存在手機相機,或是相機記憶卡裡的觀點,並提出數個實例,希望透過這個觀點,來為這個問題「手機相機能否取代相機」來找出另一條思考的路徑。
對於喜歡拍照的我來說,只是是能拍照的東西,找到其優點,了解其特性加以運用就好,當真的夠了解手上運用的拍照器材,「誰可不可以取代誰」這種問題自然在我心中,就不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