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潮家 - 電子防潮箱,春季團購,價格下殺,加䁬 LED 感應燈 - 點我來填單

「我拍.故我在」,想分享的觀念是 – 一張照片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我們人就在那時、那裡,透過我們在當下對環境的感受下,做出取捨、判斷後,最後按下快門,照片已是整個攝影過程的句點、終點,才能證明我存在在那兒,而我們欣賞一張照片,欣賞的不只是一張照片帶來的視覺,更是這張照片背後的創作者的行動與精神,而「我拍.故我在」,即代表作為創作者的精神與價值

 

本篇文章目錄

= 從一張照片說起 =

.算好的時間抵達

2019 年 10 月,第一團由我一手策畫的「冰島攝影旅行團」出發,行程第 4 天我們經過冰島南岸的黑沙灘,此時已經下午三點半點左右,10 月底的日照不算長,但如果時間算得好的話,我們可以得到一張最美的照片。

 

[教攝影116] 照片並非讓他人欣賞美景,更是你個人精神延伸與展現

圖01

下了巴士,繞過玄武岩山,我們就可以看到這個海蝕洞,經年累月下慢慢侵蝕下的結晶,大多數的觀光客,僅站在海蝕洞前對著洞口內拍照,並不曉得這裡最美的角度,是你走進海蝕洞裡頭。

 

.最美的角度

[教攝影116] 照片並非讓他人欣賞美景,更是你個人精神延伸與展現

圖02

當你走進這個海蝕洞,轉身朝著海面一望 – 你會對這景像感到十分吃驚,一顆鵝黃色的太陽,如此溫暖、耀眼,同時一點兒也不剌眼,雙眼睜著都能輕鬆的直視它,在 10 月的冰島天候下,顯得更加適切地存在在這時、這裡。

該怎麼拍下這張照片? 為了景深夠大,我將光圈縮小至 F16,再小我也不願意了,畫質衰減將會更嚴重,在感光度 ISO 100 下,快門速度使用 1/250s ,來獲得最後的曝光亮度,且再看仔細一些,即將沉入海平面的太陽,一根一根的光茫自中心如同爆炸般散射出來,此時、此刻視線所及的每一個角落,都那麼溫暖,都那麼明亮,這一切都是他的功勞。

鏡頭的視野是個取捨,你永遠都不滿足當下鏡頭所帶給你的視野,你永遠無法擁有一顆鏡頭,能毫不失真地留下你眼前所見的每一吋視野,別忘了我們擁有的是 2 顆視角 180 度的眼球,相機也只不過一顆鏡頭,在全片幅相機 24mm 焦距下,不過也才 84 度,「此時」你所要做的,就是如何運用這 84 度的視野,圈住你想要帶給他人所見的視野。

 

[教攝影116] 照片並非讓他人欣賞美景,更是你個人精神延伸與展現

圖03

我稍稍的改變一下構圖,讓底下的沙灘能再多一點,並且刻意地讓海蝕洞在畫面中的比例更多一點,同時結合底下沙灘區域,形成如同畫框般,將遠處的夕陽,以及海面框進畫面裡,好讓你的視野能被這畫框所引導。

 

[教攝影116] 照片並非讓他人欣賞美景,更是你個人精神延伸與展現

圖04

由於鏡頭為 24mm/84 度,覺得還是想讓畫面「再寬一些」,於是選擇再後退一少,就顯得不是那麼的理想,一來夕陽被洞口給檔住,質是那種半圓弧形的山洞構圖也不復存在。

 

.後製也是一種詮釋

[教攝影116] 照片並非讓他人欣賞美景,更是你個人精神延伸與展現

圖05

如此高反差的場合,當然不是單純靠著一張照片,就能夠輕易完成一張作品,如果是原始照片的話 – 一張 RAW 格式照片,不帶著任何相機美、修飾的照片,結果自然不理想,甚至是讓人大失所望,此時我們需要適當的透過軟體、調整出最後的作品。

 

[教攝影116] 照片並非讓他人欣賞美景,更是你個人精神延伸與展現

圖06

現在的電腦、修圖軟體非常方便,提供許多精細的控制,好讓你能依喜好,微調出理想的作品出來。

在調整的過程中,首先我著重在海蝕洞口的部分,既不要暗成一片,也不該十分明亮違反直覺,經過反複的調整,同時回想當下的感受,最後讓海蝕洞口左側較為明亮,右側稍稍欠曝一些,以較顯得討喜一些。

其次是就遠處的天空,逐步調整,同樣的反複的微調,以將寶藍色的天空、鵝黃色的夕陽中間過度的漸層更加合諧調,最後就是色彩的部分,稍稍提高色彩飽和度,不刻意的加強黃色、藍色,平均的增加,雖然我很想讓黃色的夕陽更加突出一些,但覺得會過度驕情而放棄這念頭。

 

= 你就在那時那裡 =

[教攝影116] 照片並非讓他人欣賞美景,更是你個人精神延伸與展現

如果多人上課較不符合你上課方式,一對一攝影教學,手把手教會你,從「攝影基礎」、「相機操作」,甚至到「照片編修」都可以為你量身打造課程 - 點我看課程

圖07

我們依舊回到這張照片,算好差不多日落時間,抵達冰島黑沙灘的海蝕洞,並且走進洞口轉身取景,此時太陽落在洞口視野內,當時我採用全片幅相機,使用 24mm/84 度視野的鏡頭,採用 ISO 100 & F16 & 1/250s 完成曝光,回到家裡透過軟體微調曝光、色彩表現,以完成最後我想給你看到的成果。

從行程規畫、出發到抵達,想了想這張照片想帶給你的剌激與感受,衡量手上器材,操作著相機完成這張照片最初的模樣,直到返家後做最後的後製處理,每一個過程、過程中每一個步驟,甚至細到曝光參數的選擇、後製處理每一個變數的選擇,無一不是「我、在那時、那裡」下所做的選擇與決定。

要完成這張照片,首先要得謝天才行,是需要帶點運氣的成份,若不是天氣好再怎麼會拍也是不可能達成,特別是冰島黑沙灘這兒,經常烏雲密布,少有這麼好的天氣景色;另一方面時間也得配合得好,算好日落時間前抵達這裡,也因我是本團領隊,時間控制上自然是我能決定的事,加上我已經來過這裡 3 次了,對這裡的環境、地勢有一定度的熟悉,在天時、地利、人和下,我帶著團員成功補捉這一刻。

這張照片從無中生有,確實是個繁瑣的過程,「構圖目的」開始,每一動作的曝光參數的選擇,以到最後軟體後製數個動作,每一個動作都是「你在那裡、那裡」下所做的決定,即使有人與你同行,持著相同的器材 – 甚至是構圖故事也都相同,也不會得到相同的結果

 

[教攝影116] 照片並非讓他人欣賞美景,更是你個人精神延伸與展現

圖08

我一直想說的觀念 – 我拍,故我在,不斷強調一個想法,一張照片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你,在那時、那裡」,帶著你對當下環境的感知,產生出你心裡當下想詮釋的故事,操作著你的相機,決定好每一個曝光參數,以到最後軟體後製處理,這一切都是「你」的決定,任何人也無法取代你的作品,即使有其它人與你肩並肩站在你身旁,複製著你的所有動作,甚至包含構圖創作的念頭,最後的作品也絕對與你不同。

因為每一張照片並非僅承載著點、線、面、光影、色彩,那些由符號所構成的畫面,那些我們肉眼所看到的東西,還有更重要的是…,照片更代表作為創作者的「你」,你的價值與精神,更是超脫你肉體以外意志力的延伸。也因為我們心裡知道這點,我們更加堅持到了每一個地點,每一張照片都必需由我們親自創作,不假手他人,就算再怎麼好、再怎麼不好,那都是屬於自己的一部分。

如果我們並不在意這點的話,那麼該如何解釋…,即使與一群人到了相同的地點,就算拍照技術不如同行的伙伴,我們仍堅持完成這一系列繁瑣的過程,只為了得到一張「我自己拍的照片

 

= 手機攝影自動化 =

近年的手機相機,真的是越來越利害了,除了畫質表現比起多年前有著大幅度的進步外,又特別是在難以拍攝的主題有著不錯的進展,我曾在這二篇文章 – 「帶著 P30 Pro 遊冰島」以及 「三款旗艦級手機帶你環冰島看景點」,這二篇文章照片,全是用手機相機所拍攝完成,且完全不經任何軟體加以修飾,同時也採用「全自動拍攝」,都能獲得這麼出色的成果,衡量手機相機的「方便性、畫質表現」上,手機相機確實滿足了絕大多數人對於「拍照」的要求,但我不會說是滿足「攝影」的要求,因為我心裡對於「攝影、拍照」這二個名詞概念上,還是有某程度上非常大的差別。

 

[教攝影116] 照片並非讓他人欣賞美景,更是你個人精神延伸與展現

圖09

這張照片,與前面討論的照片,都是我拍的,相同的時間、地點,差不多的構圖,不同的是採用手機相機「全自動」下拍攝完成,從開機、打開 APP ,直到按下快門前不超過 15、20 秒,甚至連照片後製處理這一動作也都省下來了,就能完成這張照片,呈現在你我眼前。

雖然也是我拍的,但是…,我會將拍攝這張照片的過程…,我會稱為「拍照」,而不會用「攝影」一詞來解釋,這是我的主觀偏見,在我心裡這二個名詞是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對我來說…這樣子產生這張照片,我會用「拍照」,而不是「攝影

攝影,在我心裡依舊是「以光做畫的過程」,在前一篇文章「我拍,故我在」中,我深刻花了點篇幅來解釋這個過程,而該如何「實踐攝影這個過程」,從你握著相機開始 (甚至…,從你前來這裡的路上就已經開始),到了現場產生了諸多感受,操作相機進行一系列手續、動作,最後完成這張照片,直到最後後製調整完成,到此…,照片僅是這過程的「句點」,代表著你的精神、你的價值、你的詮釋,每一個動作都是為了最後作品呈現而努力。

非常繁瑣的過程,每一個動作都必需由你親自操作,如此一來我們才能透過欣賞一張照片,進一步的欣賞你追求作品精神、技術,認同你的努力,肯定你在這過程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任何人也無法輕易取代你,同時也必需有你這張照片才有存在的意義。

這過程很辛苦,也正因為辛苦與繁瑣,才能彰顯你個人的價值。

 

[教攝影116] 照片並非讓他人欣賞美景,更是你個人精神延伸與展現

圖10

但如果今天….,非常聰明、利害的手機相機,只要一顆按鍵就輕易取代了所有…每一個過程、每一個動作,不到一秒的時間,就完成了所有的動作,那麼…,你說這張照片再怎麼精彩、再怎麼漂亮,其實也都與你無關,因為任何人都能輕易的擁有這隻手機相機,任何人按下這顆按鍵,都能達到相同的成果

 

[教攝影116] 照片並非讓他人欣賞美景,更是你個人精神延伸與展現

圖11

再回到這張照片,確實我只是做了「按下快門的動作」就完成了,面對這種複雜光源、高反差場合下,手機相機自動化的完成所有動作,我無需去考慮曝光參數,甚至 HDR 效果都自動幫我處理好,讓洞口內不至於過暗,遠處的夕陽、天空也不會過曝,看起來真是美好。

這一切都是「自動化完成」,在這過程中我無法插手去決定其它事情,我無法決定「哪裡亮一點、哪裡暗」,我也無法決定該用多少曝光參數,來影響照片中任何一個細節,我在裡頭只是個「按鍵人」,功用只是按下快門而已,其它所有的一切,都只是這台「非常聰明的手機相機」來完成,其它的與我無關。

這張照片不但無法彰顯你的價值、你的精神,同時任何人在這裡,擁有相同的器材,就能得到相同的結果,那麼..,是誰在這裡按下這個快門,一點也不重要,面對這情況,我們是推崇「這隻手機相機很利害」還是該認同「在當下僅是按下快門的我」?

這問題,我想答案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