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時,刻意拍到窗子,還更刻意的拍到窗子旁邊的梁柱,好呈現出窗子的相對位置、關係,以及重要窗外的風景,突顯出人在室內與戶外風景的強烈對比,透過這種對比好隱藏出許多一張照片裡看不出的線索,這種構圖方式很多人喜歡,也是初學者最常運用的構圖規則之一。
更多 [照片之後] 文章請點我 |
.窗子內外
從照片中可以簡單猜得出季節,至少不是在冬季,雖然這麼說也不是很準,冬季也未必不是每個地方都會下雪,但可以排除在冬季的選項。
時間點呢? 儘管雲層遮蔽了陽光,從色溫的判斷上,應該是早上時刻的色溫,除了色溫的判斷上,照片裡完全沒有任何一點線索 可以判斷,現在是一天中的何時。
室內的溫度約是舒適的 26-28 度左右,外頭的溫度可就差多,由於是 10 月左右奧地利山區的民宿,但外頭依然十分的寒冷,一定低於 10 度以下,帶點小小的風勢,也還好不算太剌骨,若是外頭溫度再低一些,窗子可能就會結霧,無法拍出較為透徹的窗景。
我們所住的這間民宿共有二層樓,一樓…算是大廳,部分房門是上鎖,僅留下共同進出的走道空間,我們上到二樓,約有 20 坪左右,算是十分的寬敞,有客廳、開放式廚房、二個房間等,而我所在的其中一個較小的房間,由於有這面朝著天花板的天窗,讓我躺在床上,也能透過窗外的景像,半仰望著外頭的景色,可以動也不動懶洋洋的躲在被窗裡,欣賞著它。
視線焦點再進中在窗框內,人是在床上被窩裡,心卻已經飛出去的感覺,這時心裡產生一種奇妙的感受:
在被子裡暖乎乎的,耳朵不時聽到外頭傳來風切呼嘯聲,使得聽覺上產生了「冷」的感受,再加上昨日前來這兒體感溫度的感受,心頭產生有些矛盾、不諧調的感覺,此時下床想確認外頭是否如想像中的冷,稍稍推開了窗子 「咻~」的數聲作響,風自縫口切入室內,感受到外頭的清涼,馬上將窗子關緊。
這時想到北風與太陽的故事,誰能讓穿著大衣的人脫下外套,答案就在這個好奇心的行動下,透過身體來感受誰會勝出。
.隱含於照片中
常常說「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言」,但事實上「腦中自我補足大過一切事實」,前面這些描述的部分,已經是這張照片 7 年後的 2022 年今天,透過這張照片前後數張照片想想,依著可能的記憶下,撰寫下來的感受。
如果我們想要確認前面說的是否屬實,應該看著溫度計,量量內內外的溫度,再錄個影片證明我聽到外頭的風切聲,透過這些資料才能證明 – 上面說的這些部分是真的,而不是憑空想像杜撰出來。
但是非得要「屬實」才能寫這些感受嗎? 當然不是,但如果我們說著那句老話「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是說著照片能讓我們回想起當時曾經、經歷過的種種「真實事件的過程?」 還是讓我們「想像著」當時曾經有過的體驗?
或許是我鑽牛角尖,小題大作,何必在那句話打轉這麼久? 我也不曉得,但是這句話在從小懂事以來,就一直出現在生活周遭,讓我一直以為,照片真的用來記錄生活大小事「最好的工具」,沒有什麼比一張照片還能記錄、傳達更好、更有效率的東西。
但事實上,一張照片除了傳達「視覺看得到」的東西,以外的東西全都屏除在外,像是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全都沒了,而且視覺也會因照片格式、顯示設備,產生許多失真,再加上鏡頭視角、變形下,反而是篩選後的結果,再想想這句話,我們被誤導了非常久而不自知,以為一張照片真的能告訴我們很多事。
.你是如何看待照片
你是如何看待曾經拍過的每一張照片? 嗯,也許這是個很好的問題,你是如何看待這問題,就代表你是如何看待「攝影」對你的意義。
現在的我,早已經不再視照片為「真實」的記錄,而是「詮釋」的結果,在這個「詮釋」下,讓我們大腦重新的選擇「我們想要理解的事情」,理解後的結果,也許接近當時的事實,又或是更加的遠離,畢竟我們人腦最擅長之一的工作,就是遺忘以及想像力。
遺忘痛苦,透過想像力來「腦補」出快樂,我們的人生才能繼續的往前,即使透過照片,已經是盡可能記錄最多的「真實」給我們,但這個真實也是選擇下的結果,反而我看每一張照片,都會猜想「拍下這張照片前、後發生了什麼」,為何不拍下來,而是選擇拍下這一張照片? 那些沒有被我選擇拍下來的東西,又是什麼呢?
正如同我手邊,並沒有這間房間其它照片,也沒有客廳、開放式廚房的照片,更沒有另一間房間的照片,儘管這張照片留了下來,讓我保有「想像當時旅行的體驗」,但也更勾起那些,不被我相機留下的畫面,那些畫面又是什麼? 只能透過想像力去想著…。
拍的越多,不就解決了? 也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但要想著,到底還是一張張數位照片,照片本質上就已經排除了其它身體感官下所接受到的感觸,拍的再多的照片,永遠就像是缺了片拼圖的圖像,永遠需要想像力來補足「缺少的那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