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攝影 – 因為旅行時所拍下的種種照片與作品,而「攝影旅行」則是為了攝影所規畫行程,聽起來像是在繞口令,玩文字遊戲,但這兩者間卻是有著極大不同的心態、心得在裡頭,而我也是花費了不少時間,數次的分享會,才感覺得到這兩者之的差別,並且享受與追求這兩種「攝影」的樂趣。
更多 [照片之後] 文章請點我 |
文章陪讀 |
.攝影人的步伐
攝影人的步伐總是與觀光客很不一樣的,觀光客是一點、一點、一點間隨興的走動,忽快忽慢,自在的隨心情而走,也許一個迷人的景點足以讓他們耗上大半天,或是僅匆匆一瞥就離開,看的是什麼? 旅遊書推薦的? 他人的心得? 自己的心情? 或是旅行團所規畫的節奏? 這是旅人的腳步。
攝影人的步伐就明快許多,只要知道「這裡那裡」,直直的走中間不停留,因為他們知道要的是什麼,這個景、那個光,現在的時間、什麼的角度,都很清楚明快的決定;但有時會有意外得收獲,到底追景人大多不可能一年四季同個景都拍上一輪,春夏秋冬四季輪轉,那片沙灘與海就永遠在那兒不動,差的是日出日落的角度與時間不同,隨時停了下來也是常有的事情。
不管是觀光客或是攝影人,這二種人是不能走在一起的。
一個要前進、一個想停留,前進的一刻都不能管,留的一時又走不了,這樣子的團體勢必得要協調與分開,因為這是二種不同心態的人,剛好走在這條路上。
.照片的角色
在觀光客的手機相機,或是他們的相機裡,每張照片的順序,記錄著他們足跡記錄,照著檔案順序看是 OK 的,想知道他們這一路上經過、停留、做些什麼,照著檔案順序看就好,英文與數字所組合的照片名稱,就是他們的旅程代名詞。
在攝影人的相機裡,照片檔名不會因此有什麼不同,檔名順序同樣代表他們拍的順序,但中間可能會「刪除」,部分號碼不見了,事後的照片分類也不見得以檔名做排序,而是以「拍攝主題」先來個資料夾,在眾多照片先做大分類,再資料夾中再挑選最值得分享的出來,照片檔名的角色是區分「這張跟那張的不同」,而不僅代表拍照先後順序,又或著是「多張疊合、組合」 出來的高動態照片、巨幅作品,那麼「照片檔名」更不重要了。
.心態上的差別
觀光客心態是,凡走過必流下痕跡,痕跡留在那兒,照片握在手裡頭,為何一定要到某個點,有些點沒去過留下足跡,別說你到過,至於現今流行的「打卡」,那當然是更加深刻記錄行程,對於觀光客來說「去過,待過,比什麼都重要」。
攝影人的心態,終於與觀光客有些重疊的部分了,心態上的重點,而不是地理上的重疊,為了追求某個構圖與畫面,不去到那兒,你是不可能拍得到的,如何證明你有到過,而不是拿著別人的照片自稱去過? 故是「我拍,故我在」,一張自己拍的 JPG/RAW 證明了一切,而與觀光客不同的,攝影人因構圖需求, 可能置身在該點之中,或是離的甚遠,以第三者的角度來看待「那個點」的全貌。
.旅行,誰不攝影
辦過非常多場「旅行攝影」,每次結束收拾東西,心裡總有那麼不踏實,每講完一場,越覺得好像心虛了一點,非但沒有講到心裡想講的,同時又在猜想底下的觀眾,到底有沒有滿意? 做問卷調查? NO NO NO,我知道一定不夠好,連做問卷的想法也沒有。
但觀眾也許確實只想要聽你說說旅行中的見聞,看看照片欣賞、聽聽故事精采,穿插著意外驚險與笑料百出,這也是有樂趣、有學習、長知識的一晚,當然也是有,如果是這樣「旅行攝影」講座,應該更偏向「旅行者的腳步」做主軸,旅行才是重點,攝影則是點綴。
.攝影旅行
追求的那點、逐光而停留前進,中間經過其它的點點滴滴卻不重要,能否獲得心中那片景像,除了自己的所有準備,還得燒香拜佛、看看農民曆、氣象預測與報告,最後得到了作品、謝自己、謝他人,最終還要謝個天,讓我們掌握每一個環節,成就每一張照片。
旅程豈會是重點? 不,旅程只是陪襯的角色,不可能完全一路傻傻裝死、睡死就抵達終點,任何人心中目的不同,旅程的體會不同,最終抵達的感受與期待也不同,作品呈現的方式也各有套故事在背後,也可說「旅程」也在照片中呈現,如何解讀旅程對自己的體驗,最終照片「解壓縮」的過程中,也能出旅程在這張作品中,扮演著什麼角色。
重點依舊是「攝影」,沒有這段旅程,是不可能有最後的作品。
.旅行攝影 & 攝影旅行
在這攝影太過方便隨手取拾的數位時代,旅行中誰不攝影? 而為了攝影規畫的旅行,就是另外一件事,這兩者共通的部分都有「照片」,而照片的意義卻也定義了旅程的定位。
我追求的是「攝影旅行」,但享受著「旅行攝影」二種不同的樂趣,當分的清楚,自然對電腦硬碟裡,那十來堆的數位照片中,看待的想法可就大有不同,並沒有哪些照片「優於」其它照片,都是我愛的、我拍的,當我看待照片時,看的不只是「照片」,而是「背後的故事」給我觀看的當下,心裡又有何感受。
更多 [照片之後] 文章請點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