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圓「冰島環島」之夢嗎? 精緻旅行團行程,賀禎禎親自帶你造訪冰島 - 點我看行程

因為喜歡攝影,我曾經想過是否也能學學吉它,這是看不懂五線譜的我來說最容易學會的樂器,但又為何想學? 因為我覺得「音樂」可以「組團」,來同一首曲子變成有 100 種不同的演出、呈現方式,同時與其它樂手互動、即興表演的樂趣,我覺得這是一種「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興趣。

更多 [照片之後] 文章請點我

文章陪讀

 

[照片之後070] 攝影是個內向的對話的過程

 

.攝影,不行

攝影就無法做到這點了,怎麼說呢? 五位精通不同樂器的樂手,各自拿著不同樂器,看著同一個樂譜,朝著相同的目標演奏出同一個曲子,若再加點隨機、即興的表演,同一個曲子,同樣的五位樂手,可以表演出超過 100 種以上變化,在現場聽真的讓人感受到,這五位樂手彼此間合作默契的熱情,以及音樂在現場繚繞的感受,真是激情澎湃。

但攝影就…,不大行,五位精通攝影的攝影師、攝影玩家,無法拿著各自的機器,看著同一個景,現場共同表演出不同的「作品」,你會說這五位攝影師可以彼此交流討論,面對相同的場景,拍出五種不同的作品,甚至超過 100 種作品呀?

是呀,但是這五種,或是這 100 張作品,彼此間還是「獨立存在」,並無法將每一張作品「疊加」成另一副作品,這五位專精的攝影師,用的還是「相機」,不如樂器一樣有著截然不同的樂理條件與、背景、表現特質,「溶合出」不同的頻率產生聲波,經由我們的雙耳傳至我們的腦裡,那麼樣的充滿變化。

照片,不管是用再多不同的機身、鏡頭、濾鏡、各式技巧、拍法,最後的成果還是彼此一張張的「獨立精神的作品」,這就是為什麼我說攝影本質上是一種「獨樂樂」的興趣,無法成為「眾樂樂」的樂趣。

 

.攝影也是能協力

攝影,也不是「完全」是獨樂樂,也是能透過某些「協力」的方式來創作,就現場實拍來說,有人提燈、有人指引,有人幫忙提道具,一張看似普通的照片,事實上是眾人合力下才有這樣的作品。

婚妙攝影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新娘需要專業的新秘來上妝,攝影需要助手來提道具、提燈、測光,並不只是攝影師一個人就能做好每一個細節,這背後需要專業的分工,來完成一張精緻的作品。

但「終究」還是一張張獨立的作品,所以攝影就有所謂的「攝影展」,透過數位攝影師、上百張作品,朝著策主題來拍攝作品,並且加以展示,某方面來說,這才是「攝影」與他人共同譜著一份作品的表現方式,只是與樂團不同,無法現場完成作品,也缺乏了些即興、隨興的表演性質。

 

.攝影是個內向的對話

事實上我覺得,攝影是個「內向的對話」,不能與音樂表演相提並論,用音樂所呈現方式標準來衡量攝影,是不對的,單就「現場即興表演」來評份,攝影可就輸得大了,拍出來的東西存在相機裡,螢幕就不超過 4 吋,同時照片還需要後期製作才算完成的作品,在這樣子種種限制下,攝影本就不是個「當下就能展現價值」的一項活動。

所以拿著樂團表演的標準,來衡量攝影,就是不洽當的比較,就好比拿猴子與鯊魚,叫他們來比誰爬樹比較快,或是誰水裡游的比較強,對任何一方都不公平。

而攝影的展現價值,並不是在「當下」而是「事後」,在「當下與事後」中間,是攝影師自己與作品「對話」的過程,從按下快門完後那一刻算起,直到作品呈現出來,中間怎麼說也需要經過數小時的時間才完成,中間所經歷的時間與過程,只有攝影師一個人能與作品「獨享」的階段,唯有最後作品完成公諸於世,才能與他人一同同樂。

所以「攝影」這項樂趣、這項活動,較適合個性沉穩、內向個性的人,若是強調表演、即時、互動個性的人,可能不容易對攝影有較大的興趣,並且加以投入。

 

.我就是內向個性的人

「老師,不是吧,你怎麼會是內向個性的人呢」,你們看到我在直播前、鏡頭前、教室課堂上,那是我「工作表演的那一面」,但我個人離開了瑩光幕,走下了舞台與講桌,離開了工作,我自己清楚我是內向個性的人格特質,所以攝影太適合我的個性,這一點絕對是相同契合的。

但如果在二十多年前自學吉他有成,我也許會朝著「吉他老師」「音樂老師」前進,今天就不會有「賀禎禎攝影教室」,而是「賀禎禎音樂教室」,因為呀,並不是所有學音樂的人,就喜歡、習慣在舞台前,有些人就比較適合在幕後成就他的成就,同樣的攝影也不完全都是適合內向個性的人,有些人就比較擅長站在台上、走在人群前面。

而我,本身即是內向個性的人,卻因為工作關係不得不站在台上、人前,我能同時體會這二種截然不同興趣領域的差別。

或許哪一天,我們能看到街頭的「攝影表演」,即興的帶給現場的人「即興」的作品欣賞,那也說不一定呢。

更多 [照片之後] 文章請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