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相機會取代專業相機 嗎? 何時開始產生這種錯覺? 但我們卻不可否認一點,手機相機近二、三年進步,已從過早些年的「新鮮、好玩、有趣」,經過「堪用」直到 2019 年底的今天,已經達到我認為的「生動與實用」,這十多年來手機相機發展,確實是讓我們很有感觸,2019 年今天,我使用了今年指標性的手機相機,做了一些深度的使用比較,來跟大家談談這個話題。
= 手機攝影夠用嗎 =
.從夜拍開始挑戰
圖02. Samsung Note10+
絕對是夠用的,甚至我還可以說「實用」,前幾年手機一推出上市 「夜拍」表現絕對是最先被考驗的主題,而夜拍在 2019 年今天的手機相機來說,已經不是件難面對的主題,在「大光圈、防手震、優秀演算」下,夜拍已經可以讓使用者感到「實用、滿意」。
圖03. Huawei P30 Pro
夜拍主題很多種 – 只要入夜後的攝影主題,我們都稱為「夜拍」,這種尚未進入全黑的夜晚,天色尚未全黑,街燈開始亮起,如何搭配出和諧的曝光,考驗相機「測光正確性,以及「動態範圍」的表現,讓稍亮的天空,與偏暗的地景,不會完全過亮與過暗,確實也是夜拍表現考量之一。
圖04.Huawei P30 Pro
在 2019 年今天,夜拍已經不是手機相機的致命傷,至少不會讓使用者感到失望、難上手使用,已目前多數的手機相機,光圈也都至少有 F2.0 甚至更大來到 F1.6 ,價位上也不再高攀不起,足以讓使用者能輕易的獲得出色的夜拍照片。
.比夜拍更難主題 – 逆光高反差
![]() |
目前市面上 CP 值最高的 CFExpress Type-B 記憶卡,現正團購中 -> 點我來團購 |
圖05. Samsung Note10+
夜拍已經不是件難事,更難的主題為是「逆光」的表現,逆光下高反差主題,是考驗手機相機的「測光與修正」的能力,既要保留亮部細節,不至於過亮過曝、死白成一片,暗部細節也不能黑成一片,各家手機在這方面下的功夫,從過去要主動開啟「HDR」功能來達成,現在已經將這功能「自動化」,按下快門,就完成這張照片作品。
圖06.Samsung Note10+
更大的逆光場合,逆光補正的功夫就更顯的重要,盡管我認為這張照片逆光下,暗部細節補強的過了頭,有點失去了現場所視的感受,但不得不說,這樣子的照片會讓使用者拍完當下「馬上感到開心、滿意」。
圖07. Google Pixel 4 XL
逆光拍攝,是我認為比夜景還更難處理的主題,不像夜景長曝光,搭配濾鏡就能處理非常得好,逆光光線非常強,難以透過濾鏡就能處理得自在,特別是面對不規則的物件,我們無法單一使用如「漸層減光鏡」就能妥善處理,此時我們更加依賴,若相機能自動處理好亮、暗細節,會更讓我們拍照開的更開心。
![]() |
浪漫冰島攝影團,出發日期 2023/10/12(四) – 2023/10/21(六),由我親自為攝影人所打造的攝影行程,同時親自帶隊帶你一訪這冰與火的國度 -> 點我看行程 點我加入Line 群組 |
圖08. Google Pixel 4 XL
至於逆光下的表現,每家相機處理後的結果不同,每個人喜好也不同,沒有個標準答案,有人認為「暗部細節要清楚、明辨是好的」,但天平另一端認為「要盡力的符合現場所視才是對的,肉眼是不可能看得如此清楚」,這問題我認為是個人喜好問題,難有標準答案。
.廣、更廣
圖09. Huawei P30 Pro
在曝光、明暗上克服了,還不僅止於此,我們希望範圍「更大、更多」也就是更廣的視角,讓我們能含蓋更多太陽夜下新鮮事。
圖10. Samsung NOTE10+
在手機上加上「超廣角鏡頭」,Samsung NOTE10+ 絕對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廣的一個」,但手機相機漸漸的將「超廣角鏡頭」視為必備的規格,自第一款擁有超廣角鏡頭手機 – LG G5 開了先例後,後續手機也漸漸加上這規格,甚至是在規格較為相對保守的「iPhone 11 Pro」也加入超廣角鏡頭,就可見此一重要性。
圖11. Samsung Note10+
超廣角鏡頭帶來視覺效果的「張力」絕對是讓人喜歡的,甚至是有一種「魔力」,能讓你一用就愛上,甚至捨不得放下,特別是在風景攝影上用的更是精采,不少攝影愛好者,將超廣角鏡頭,視為手機相機「必備」的標準規格。
.遠、還要更遠一點
圖12. Huawei P30 Pro
圖13. Huawei P30 Pro
說到拍的更遠,也是我們的慾望,以目前 2019 年底市售手機相機,拍的最遠、表現最好的,Huawei P30 Pro 相信絕對是口袋名單,擁有較長的實體焦長,等效單眼相機 80mm 視野範圍,再加上數位演算下,可達將近 280mm 的視角範圍,且仍能維持一定的品質。
圖14. Huawei P30 Pro
圖15. Huawei P30 Pro
10 倍的變焦下,對於「相機」並不是難事,嚴格說是等效 280mm 望遠視角會更正確一點,但是對於機身厚到如此薄的手機相機,能有這表現,還能清楚呈現遠處頭石上的紋路細節,我想已經讓人對手機攝影,有著更多的期待。
圖16. Huawei P30 Pro
甚至是「超過 10 倍以上」也是做得到,至於品質表現上,仍差強人意,而當我們使用的是一隻「具備拍照功能的手機」,似乎也同意了目前這樣子的結果,若需求更高的品質,我們自然會拿出相機、單眼、更長的鏡頭、更高的畫素來達成。
你說實用嗎? 我覺得「實用」,因為滿足了我們當下的需求,而這個需求是建立在我們所使用的器材,對它有一定程度的認知下的評價,我想這標準是相對客觀的,至少我不會拿「單眼相機 + 高畫質鏡頭」的標準,來衡量上圖 16 的表現加以評分。
.更廣更遠 + 更好曝光
圖17. Samsung NOTE10+
「更廣的視角 + 更均勻的曝光」,結合這二點,就是更能滿足使用者攝影上的需求,當我們想拍的畫面都含括進來了,同時曝光處理、色彩補捉都能更讓我們滿意,還有什麼主題更難應付呢?
圖18. Samsung NOTE10+
就攝影主題上,我們會遇上幾個需求
- 鏡頭焦段 – 即是視角範圍,我們能拍的多廣、多遠
- 測光曝光 – 測光正確,同時對亮、暗細節進行補正
- 色彩正確 – 補捉更多色彩記錄細節
這三個當下讓我們難以克服的攝影條件,若是相機能透過「多顆鏡頭、漂亮的演算」來幫我們解決這問題,那我想會讓人更愛上攝影。
圖19. Huawei P30 Pro
如果想要「更強的表現」,當然透過手機更多功能、設定來完成,更重要的,這些功能大多皆具備,設定也不難上手 (甚至完全不需操作),大幅降低使用者學習門檻。
圖20. Samsung NOTE10+
一些過去想拍下來,卻做不到的畫面,現在用手機相機輕易的補捉,我覺得這點很棒,不用時時大台相機在手上,就能快速補捉想留念的畫面,這點…,手機相機這幾年進步確實神速。
= 極端攝影 =
圖21. Huawei P30 Pro
極端攝影,似乎也稍稍的被手機相機一步步的「征服」,極光攝影絕對是非常「極光」的主題,需求的是非常高階的相機、鏡頭,搭配技術才能完成的主題,如果這樣子還稱不上「極端」,還有什麼主題配得上呢?
圖22. Huawei P30 Pro
上圖這二張照片,我使用的是「全自動、手持、無任何輔助器材、站著拍」的方式拍攝眼前的極光,也許你不大相,確實手機相機在這主題上,已經有所突破。
圖23. Google Pixel 4 XL
拍攝極光條件「大光圈、長曝光、三腳架、高 ISO」繁瑣的過程完成,如今手機相機結構,F1.8 左右大光圈、焦距短防手震佳,已經解決前三個問題,同時「計算攝影」長足進步,在曝光演算、疊圖等技術加持下,已經不用傳統高 ISO ,也能獲得更佳的曝光表現。
圖24. Huawei P30 Pro
目前擁有類似「計算攝影概念」的技術,各家手機表現仍有不同,且仍持續進步,相信未來這項技術,將會是各家高階手機相機必備的功能,期望在這主題上能擁有更出色的表現。
圖25. Google Pixel 4 XL
甚至是「星空攝影」,手機相機有賴軟體演算下,獲得讓人難以相信的品質,真的讓人難相信這是手相機機硬體下,所得到的結果,盡管品質無法與專業星空攝影相提並論,但就一般使用者來說,這已經可說是過去不曾有過的拍照體驗。
= 手機相機VS 專業相機 =
.手機比相機,本質上錯誤
這話題爭論許多,不外乎二個主題上的爭論「方便性與品質」爭論,手機相機擁有絕佳的方便性,自然輸給擁有優秀品質專業相機,反之亦然,在我看來這是個「假問題」,甚至是個本質上有根本的錯誤比較。
這個本質上的錯誤,用另一個例子來比喻:就好比…,我們想找隻最會爬樹的動物,卻找來地上跑得最快的「獵豹」,找來後卻責怪他爬樹比猴子還慢,這是件很奇怪的事情。
圖26. Google Pixel 4 XL
如果我們在意的是「方便性」,那麼手機相機永遠比起專業相機來的方便,這一點「只要我們人類還是長的這樣,同時相機光學結構無法外星科技般的進步」,這一點是我們有生之年,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圖27. Sony A7SM2
反過來說,我們追求的是「畫質」,那麼手機相機也永遠追趕不上專業相機的表現 – 這裡有個物理上的基礎限制 – 感光元件尺吋限制,當然我同樣也說「除非手機相機能獲得外星科技般的進步」,不然永遠也超越不了專業相機在照片細節上的表現。
當然我們會提,軟體進步自然能追趕硬體上的差距,這一點我們已經從前面提到的「極端攝影主題」上已經證明這點,但別忘記了 – 軟體仍需硬體才能實現,若將這層軟體應用在「專業相機」上,這層差距我想會更加拉大「手機相機與專業相機」之間的落差。
.水準之上,感動未滿
本文撰文時間,2019 年 11 月 15 日,對於今年的「一流旗艦手機」的拍照品質,我會這麼形容它「水準之上,感動未滿」,是我今天給予當今手機相機最簡單的評語。
圖28. Samsung NOTE10+
這張照片攝於冰島「溫泉洞穴」,裡頭非常昏暗難以拍攝,使用 Samsung Note10+ ,搭配正確的使用方式,我能輕易的補捉裡頭的全貌,當下看了真是非常滿意 – 但僅止於「滿意」。
圖29. Sony A7RM3
但如果我使用專業的相機,搭配正確的拍攝技巧,我能自由的呈現光影的呈現,好還原當下所見的每一個細節 – 自在的調整亮暗細節的呈現,帶來的不只是滿意,更多了些「感動」在裡頭。
這裡我並不是又犯了「用最會爬樹的動物標準,來衡量跑最快動物的評分」這個根本上的錯誤,如果又陷在「方便性與品質」之爭,那麼永遠無法在「手機相機 & 專業相機」之間,取得一個正確的觀點與評價。
.滿足「生動」再追求「感動」
幾年前,我們並不會將「手機相機」與「專業相機」拿來比較,因為手機相機照片品質,仍遠遠落後專業相機的水準,拿來一起比顯得「很蠢」,若真要拿來一起比,至少手機相機照片品質,能達到我稱為「生動」的水準,才值得與專業相機相提並論。
圖30.
生動標準是什麼? 本文所列舉每一張手機照片,我都認為達到「生動的水準」,能夠很大程度還原我們所見的畫面,並且呈現出來。
盡管有些「不足、失真」過頭」,都沒有關係,因為這很大一部分是我們主觀的喜好,以及觀感的落差,但我們都可以同意 – 這些照片品質,已經讓我們滿意。
圖31. Huawei P30 Pro
十多年前手機相機的品質,我絕不會用「生動」來形容,甚至連「堪用」都稱不上,而 2019 年的今天,我認同現在手機相機的品質表現,不但生動,若不是大圖輸出、裁切、講究細節等標準,我覺得這樣子的品質已經非常實用。
圖32.Google Pixel 4 XL
一但手機相機最後的照片品質,已經很大程度還原現場,讓我們內心感到滿意,我想才會讓許多人「願意放棄專業相機,投身手機相機的懷抱」,因為已經足以滿足許多使用者基本的需求 – 甚至帶來更多。
圖33.Google Pixel 4 XL
如果要我對這張照片做出結論,我會說「我很滿意,但還差的遠」,縱然最後成品不錯,但是…,對我個人來說,僅止於「生動」,離讓我「感動」仍有很的大空間要努力。
但不可否認的一點,唯有「手機相機的品質,已經漸漸追趕上專業相機上的水準的情況發生,才會讓我們產生一種 “好像手機相機可以取代專業相機” 的錯覺」,儘管二相比較有非常大的落差,但「不能用自己有利的優點,去攻擊另一邊的先天的缺點,這才是我認為 “本質上的錯誤”」
= 如何看待與運用 =
我是這麼看待「手機相機 & 專業相機」的差別,唯有你深入比較這二者之間的異、同後,再視自己的需求,在當下選擇你所喜歡的工具來拍照,選擇了任何一種,就接受他的優點,與伴隨而來的缺點。
圖34.Huawei P30 Pro
當我只想要記錄「這裡是哪裡、現在是幾點」,我會選擇手機相機幫我做到這點,手機相機拍出的照片,若有連上網路,能正確認錄「時間、GPS位置」,好讓我能記錄旅行軌跡。
更重要的,這張照片無是曝光、細節、色彩,也要一定的水準,我才會想要拿出來,拍下這張照片。
圖35. Sony A7R3
另一方面,若我想追求的是「細緻細節帶來的 “感動”」 ,我會選擇適合的相機、鏡頭,搭配繁瑣的攝影過程,來達到我要的結果,或許這二張照片在你目前觀看的「手機、電腦螢幕」是差別不大,但相信我「二者差別是巨大的不同」。
圖36. Sony A7RM3
越是清楚二者之間的差別,在重要的場合下,你會懂得取捨,而該如何正確的選擇? 就看你願不願意去了解二者的優缺點,但是越是了解後你會知道 – 越好的成果,越是需要更多的「代價」來完成。
圖37.Huawei P30 Pro
如果你明知道差別,同時間更講究的是方便性,而最後的結果你也能接受,那麼,或許選擇一隻表現優良的手機相機,對你才是更重要的。
手機相機會取代專業相機嗎
手機相機會取代專業相機嗎 ? 這是個假問題,不應該存在的比較。
最後,我仍想再提個結論:
拿自身的優點去批評他人先天的缺點,是本質上邏輯的錯誤,以手機相機與專業相機來比,當手機相機進步到讓人滿意的程度,自然會有一種「可以取代專業相機的錯覺」,這也很正常的。
倘若你是拿著「專業相機畫質優越」來反應手機相機畫質的進步,那麼就是個錯誤比較;反之手機相機的使用者,憑藉著「方便性」來回應專業相機的缺點,也同樣是不公平的。
唯有你進一步的深入熟悉、二者之間的差別,相信你也會與我有相同的感受,當你選擇了某一個器材,同時衡量「照片帶給你的用途、價值」,就會接受他的優缺點,同時接受最後的結果。
到底手機相機好,還是專業相機優秀? 這問題自然是個假問題 – 因為這二個是彼此不相同的東西,無法放在一起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