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照片「準不準焦」,在我心中不是二分法, 「準焦 V.S. 不準焦」而已,在這兩者之間,還有許多不同程度的模糊,不同程度的「準焦」,人眼感官上的缺陷,造成一張照片不同程度觀看上的「清楚」,而可以透過語言、名詞的多重定義下,來為人眼感官「不同程度的準焦」加以定義。
簡單的實驗
🔨 如果我們把「準焦」視為畫面看起來清晰、銳利的話,以此標準來看照片,你會發現,一張稍微不準焦的照片,遠遠得看,或是不放大 100% 來看,其實是有達到這種程度,比如說這附圖的三張照片圖 02,來說,如果你是「用手機看,而且不放大看,跟圖 01 是差不多一樣的。
但如果你願意「點開圖片,放大來看」,再比較圖 01/02 ,你仍會發現圖 02 對比之下,是稍微不是那麼清清楚。
至於圖 03 ,在手機閱讀,以及在 FB 的圖片品質下,不用放大看,你就很明顯的比較的出來,圖 03 就是我們講的「不準焦」「沒對到焦」的照片。
📌 但是話說到這裡,你會用什麼「名詞」來解釋圖 02 呢? 圖01 很簡單,就是「準焦」,圖 03 也很簡單,「不準焦」「失焦」,但圖 02 呢? 當然你同樣的也可以說「不準焦」,但是再把這圖縮小,再拿著遠一點看,這三張照片擺在一起,看起來又都一樣、差不多了。
也就是說,準不準焦用上述的定義來看,其實是不明確的,因為照片「清晰程度、銳利程度」真的也與我們觀看方式 (比如說距離、是否放大) 因而有異,拿近一點,圖 02 確實不夠準焦,拿遠一點,甚至可以說圖 03 也跟圖 01差不多。
當然這樣不準
🙋♂️ 當然相信有人會說「你故意把照片做成這麼小」這樣不準,其實我是故意的,我當然可以考慮到 FB 顯示照片的品質,以及你觀看這篇文章這張圖的方式,用其它方法顯示出來,但邏輯不變,你拿著更遠、更近,同樣也會如上述所說的感覺是相同的,你會發現,若是以「原圖 100%」來看的話,你會發現站著遠一點,稍微失焦的照片好像也跟準焦的照片又「看起來差不多了」
🐱我是如何看待「準焦」這件事,不是單純以「準、不準」來做區分,若有量級畫分的話,10 分叫 100% 的準焦,可以一路跌到 5 分,讓你「一眼」就看得出「沒有準焦」,甚至到 1 分稱為「完全沒有對焦,而不只是二分法的語言「準 & 不準」來看待而已。
當然我知道,有許多「科學技術的檢測方式」來驗證人眼感官上的缺陷,但那又是另外一篇可以討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