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這篇教攝影,是為了幫助大家理解,為何不同感光元件相機,所對應鏡頭焦段,好像看起來數字不一樣,這中間是怎麼回事呢? 這篇是來幫大家厘清這個問題。
二、了解鏡頭視角(野)
圖02.
首先我們先了解幾個關鍵重要的觀念。 焦點是自鏡頭中心光聚集的點,而焦段是焦點到感光元件之間的距離,雖不甚完全精準,但可以這樣子理解,而 “視角” 也稱作視野,代表相機可以接受到影像的範圍。
圖03.
舉例,當我們採用 50mm 鏡頭,代表焦點到感光元件距離為 5 公分,其視角約為 46 度,若採用 100mm 鏡頭,視角更窄,來到了 24 度,視見到的範圍也越小。
圖04.
我們透過實際的例子更能簡單的理解,採用 50mm 視角較寬廣,若 100mm 僅有 24 度,可視的範圍就窄小得多。
圖05.
若我們將兩個焦段與例子疊加在一起,就像上圖 05 所示,這樣子大家就更清楚了解焦段、視角與實際例子之間的關系。
三、等效視角焦長與換算倍率
[線上課程終生看] 10 堂課 940 分鐘攝影入門全解析 + 480 分鐘 LR 編修入門,限時特價 $6990 點我報名
接下來我們要談另一個更重要的觀念 “等效焦長”。 所謂的等 “效” ,這個 “效” 字,代表著,若是在不同片幅感光元件,若想拍出一樣視角照片,各需要多少焦段鏡頭才能達成,如上圖 06 所示,當採用 FF + 16mm 所拍出的範圍,若是在 APS-C 片幅上需搭配 10mm 焦長鏡頭,若是在 M43 片幅上則是 8mm 焦長就可達成。
圖07.
我們回到感光元件大小來討論,上圖 07 是 FF 以及 APS-C 片幅實際比但關系,APS-C 片幅約略是 FF 一半左右的面積。
圖08. 德國 – 新天鵝堡,點我來看訂票與交通行程整理
如果,我們今天在相同的位置,將相機立在腳架上,都採用 16mm 鏡頭,但採用不同片幅相機來拍攝,我們會發現,由於 APSC 片幅面積只有 FF 中間的部分,就只會記錄城堡中間的畫面。
圖09. 德國 – 新天鵝堡,點我來看訂票與交通行程整理
由於皆是 16mm ,視角約為 110 度,其可視範圍完全一樣,正因為 APSC 所記錄的範圍較小,所以最後的結果,可說是 FF 中心裁切後的結果,但我們可以反過來說,如果我們採用 APS-C 的相機,如果要拍出與 FF + 16mm 一樣的構圖,也就是將上圖 06 左側旁邊的塔樓一同拍攝進來。
圖10.
這時,我們只要改為約 10mm 左右的鏡頭,就能在 APSC 片幅上,拍出與 FF+16mm 的鏡頭所拍出的作品,雖然不會完全相同,但 “視角效果” 看起來是接近的。
2019 年數位攝影入門,全文自由開放閱讀,建立起你的攝影基礎與架構 -> 點我看文章
由於不同感光元件,其大小也不同,若是手上有三種不同感光元件相機,想要兩台相機拍出一樣構圖的畫面,就要去計算 “視角” 所涵蓋的範圍,就能在 FF / APSC / M43 不同相機中,購買適合對應的鏡頭。
圖12. 德國 – 新天鵝堡,點我來看訂票與交通行程整理
好在,我們有簡單的換算公式可以參考。如果你是拿 Sony APS-C 的相機,手中鏡頭為 18-55mm ,相當於 Sony 全片幅相機搭配 27-82mm 左右鏡頭視野,果是 Canon APS-C 規格相機,搭配 18-55mm,則差不多是 Canon FF + 28.8mm-88mm 左右的鏡頭視野,若是 M43 感光元件規格,則是直接 x2,透過一個 “換算倍率” ,我們就能知道手上相機、鏡頭拍攝的視角範圍。
四、換算實例
圖13.
我們多看一些實例就能更加清楚,Canon APS-C 換算倍率為 x1.6 倍,若你是購買 EF-S 或 EOS-M 鏡頭,上頭的焦長則是實體焦長,換算 FF 全片幅焦長,18-55mm 約是 28.8-88mm 全片幅視角,而 55-250mm 約是 88-400mm 全片幅視角。
圖14.
若是購買 Sony 系列鏡頭,換算倍率為 x1.5 倍,若你手邊相機是 APS-C 規格,搭買 Vario-Tessar T E 16-70mm 鏡頭,約是全片幅機種搭用 24-105mm 鏡頭,以此類推。
圖15.
若是 Nikon 鏡頭,換算方式與 Sony 一樣,皆是將實體焦長 x1.5 倍,就是全片幅等效視野焦長,其他如 Pentax 、FujuFilm APS-C 規格,也都同樣 x1.5 倍,這裡就不再累述。
圖16.
而 M43 規格感光元件,換算方式一律 x2.0 倍,非常簡單,如 Panasonic G 12-32mm 鏡頭,所擁有的視角相當於全片幅等效焦長 24-64mm,若是 14-42mm 這顆電動變焦鏡頭貝是 28-84mm 等效視野焦長。
圖17.
同是 M43 感光元件規格的 Olympus 相機,也是同樣 x2.0 倍率,就是全片幅等效焦長。
看到這裡,相信每個朋友就知道,為何 M43 規格鏡頭,其鏡頭焦長都那麼短,應該可以拍出 “視野更寬廣” 的照片才對,但好像也不是這樣? 因為不了解感光元件與焦距之間視角關系,當了解這層關系,記得換算倍率,再採買鏡頭時就更知道自己需求會是在哪顆鏡頭。
五、結論
圖18.
“為何都要以 Full-Frame” 全片幅做為比較基礎? 因為大家都以全片幅來做基準,換算起來才比較一致,不然現在考你一下,如果我在 GF7 + 15mm 鏡頭,換算在 Sony A6000 上,該是多少焦長鏡頭呢? 是不是就很不好算,大家都以 FF 全片幅相機視野做基礎,就很容易推算其它不同感光元件規格鏡頭焦長推算。
但幹嘛一定要這麼算? 如果我只有一台相機,我何必去知道其他系統的焦長換算嗎? 是的你說的沒錯,如果你只有一台相機,你是無需去理會其他系統焦長換算的問題,你只要知道,你在 GF7+ 12-32mm 鏡頭,實際上視角幾度,生活好不好拍,這樣就足夠了。
圖19
但如果對於有多種系統相機的人來說,倍率換算就顯得十分重要。上圖四台相機,就有四種不同等效視野焦長的換算方式,D7000 是 x1.5,A72 是全片幅機種,右邊是 Canon 7D 需 x1.6,前面是 M43 的 GF7 需 X2.0,如果不懂得焦長換算,出門帶相機、鏡頭就會有麻煩,日後選購鏡頭就有不適用的問題。
本篇教攝影到這裡告一個段落,如果想要更了解 “感光元件、視角與換算” ,我建議你可以接著讀底下這一篇,會進一步介紹 “成像圈” 的問題,因為不同感光元件大小,鏡頭成像圈也需不一樣,幫你補充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