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圓「冰島環島」之夢嗎? 精緻旅行團行程,賀禎禎親自帶你造訪冰島 - 點我看行程

image.php.jpg

作者:傑夫.柯文
原文作者:Geoff Colvin
譯者:周宜芳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28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164600
裝訂:平裝

簡介:

卓越不是天才的專利,你的成就極限來自信念和練習的方法。

  巴菲特、馬友友、伍茲,甚至莫札特,研究證明,這些「天才」和我們不一樣之處,在於他們長期、有方向地進行「刻意練習」自我琢磨。

  卓越之路要歷經多年的嚴苛考驗,若非全心全力投入,誰都不可能達成。你必須知道你想要做什麼,而不是覺得、傾向或考慮要做什麼。

  卓越之路不是保留給少數命定幸運兒的特權,它是你、也是人人都能走的路。

  小時候你也許從大人那裡聽過,如果要出人頭地,成為各行各業的頂尖人物,像是邱吉爾、莫扎特、巴菲特,甚至是老虎伍茲這樣的人,你從小就必須埋頭苦幹。

  不過事實還不僅如此,所有我們看得到的天才人物其實必定經過「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的洗禮,對練習結果進行分析,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以科學的方法進行苦練,才有可能斬露頭角,讓所有人刮目相看。

  《Fortune》雜誌曾刊登過一篇非常受讀者歡迎的封面報導,名為《如何成就偉大》。於是雜誌的資深主筆柯文在讀者的期盼下,將這篇經典的封面文章寫成了這本書,為讀者揭開成功的奧秘。

  成功不是僅僅取決於你的IQ或者EQ,成功的祕密也不在於「老天賞飯吃」,更不是自己埋頭「瞎練」就能達到目的。本書以科學的研究成果輔以實際的案例,鋪陳出「刻意練習」的機制:用持續乃至終身的時間,有目的地努力提高具體某個領域的表現水平,不論在商界、體育、音樂、醫學、象棋、科學和數學,包括談判、理財等每個領域都能依照這個成功法則來習得。

 

心得:

這本書講三件事:

1.天賦,沒這回事,請別再相信沒有根據的事實

2.想成大師,請練十年另,一萬小時的練習

3.Deliberate Practice ,此練習非彼練習,是一種讓你感到痛苦的練習,如此才算是練習


『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 可曾想過為何十年功? 而不是二十年?

葛拉威爾在這本《異數》提到了一個神奇數字,「一萬小時」,這一萬小時就是常人能成為大師的魔術數字

柯恩在這本書更加進一步的說明這一萬小時是怎麼來的。

兩位作者都注意到這神奇數字,但切入的角度比較不同,葛拉威爾談範圍比較廣,而柯恩是專注焦點放在,到底,那些卓越的專家,舉凡任何一位我們聽過的老虎伍茲、巴非特、貝多芬….等等,這些專家,到底是天賦異稟,還是真的一步一腳印苦練習來? 還是折衷一點,一半天資一半苦練? 就如同上述的提的,本書一開始就從我們習以為常的 “常識” 切入,到底什麼是 “天賦” 呢? 有這東西嗎? 透過許多長期、短期,質性、量性的研究調查,天賦這東西 (即使有) ,也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樣,如阿基米德自浴缸泡澡中靈光一現的想出答案,就代表他十分的具有天資。

這裡的天賦,根本不是我們那樣想的,這些人之所以成功,背後太多不為人知的故事,以及默默的努力,當他們跨越了成功的門檻,卻被不情願地推上了舞台成為主角,只看到他的表演,卻不見他的練習。

其次,為何是一萬小時? 這一點目前還在研究中,但從許多各種長期的專家研究,在音樂、藝術、體育、學術等各種不同性質、類型領域的專家生平發現,這些人當其成功,其背後所花費的時間,平均起來約 “一萬小時” 上下。但這一萬小時,要花多少時間才能達到,也端看不同領域才能達到,但是從眾多研究卻直指,每位專家的確花上數千到數萬小時在其專業上的磨練。

最後,到底Deliberate Practice 到底是什麼? 在這裡翻作為「刻意練習」,我覺得還蠻貼切的,用中文脈絡來解讀,當看到這 「刻意練習」,在閱讀上就會特別的留意。 並不是學著伍茲揮揮桿就是練習,而是要 “刻意的計畫 執著的追求 不斷的重複” ,這就是Deliberate Practice在這本書中花上不少章節來談的觀念。


最後,還少了些什麼? “熱情” , 每個人看到這本書 (或是看到這篇) ,其實我們都知道上面這些不是嗎? 那這本書到底有用在哪裡? 不也是了無新意。當然,作者最後一章就在談,到底, “熱情” 是什麼? 讓這些成功的人不斷的一次又一次執著練,到底是什麼東西讓他們持續努力下去呢? 

答案就是 「信念」,但如果你看到我說的 「信念」,不也是泛泛之論,還要我花功夫看完這本書嗎? 在這裡賣個關子,當你拿到這本書時,如果你有大略看過《異數》這本書的話,那麼我建議你直接看最後一章就好,前面百分之九十相信你都知道、你也看過,但是,即使我們知道要花上不少功夫與時間才能成為大師,那到底為何我們總是半途而廢? 以及擔心我們到底做的對不對,好不好? (沒錯,我看到這裡,作者的的確確說中了我心中最大的問題,以及疑慮),但這沒有答案,也沒有研究,只能用 “信念” 兩個字來解釋,但這裡我還是不厭其煩的再點醒你一次,我說的 “信念”,與你第一印像想到的 “信念” 絕對不是同一種說法,這本書,就是在說這個 “信念”, 留些閱讀的樂趣給你吧

最後留一段 Steven Jobs 年輕的故事給大家分享:
Jobs 年輕被大學退學後,就很自由的發展自己的興趣,與沃茲尼克共同在車庫中研發第一台蘋果電腦,他與沃茲尼克回憶起他們年輕時的車庫時光,他們在不同的自傳裡都表達了一種信念,他們說:我不知道這東西能不能賣錢,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我知道做這件事很酷,所以我就繼續下去。 

這個小故事,給這本書最後一章做個註腳,也許你看到這一章,想想這個故事,你就會懂我這猚的 “信念” 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