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圓「冰島環島」之夢嗎? 精緻旅行團行程,賀禎禎親自帶你造訪冰島 - 點我看行程

這二天很多人在談「月薪 3 萬跟 25 萬,煩惱都一樣」的文章,看了…,嗯,我心裡蠻有感觸的。那篇文章在說「月薪 3 萬跟 25 萬,煩惱都一樣」,但是細看的話,真的都一樣嗎?用我們相機攝影領域來做比喻好了,這樣子大家比較有感覺一點:

.用相機例子來比喻

[想攝影102] 談談月薪 3 萬與 25 萬的差別,煩惱會一樣嗎? 才怪

  • 月薪 3 萬,你想買台相機、鏡頭,還….真的要省吃撿用好久、好久才能買,還不見得買新的、高端的器材,煩惱的是「存多久錢才能買到」。
  • 月薪若是 15 萬,你煩惱的是「買哪一台比較好」「買哪一台比較適合自己」,想著想著是都還能買到,只是怕買錯。
  • 月薪若 25 萬,你煩惱的是「能不能現在買到」「能不能第一時間買到」,買來適不適合自己不重要,若是霸氣一點的「我全部都要」

三種不同收入,煩惱的事情會是一樣的嗎? 絕對不一樣。

但該篇文章是想講說「珍惜自己有的」,但說真的,收入不多的人確實是「基本的生存,可能就很辛苦」,畢竟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東西是「具體且看得到的花費」;同樣的月薪入高的人,面對、承受的挑戰與壓力也很不同。

攝影的領域是這樣子,有很多主題是「吃器材、吃硬體」,你沒有那些器材、硬體,你是拍不好,甚至是「拍不到」,這才會促使整個攝影工業不斷追求進步的動力,想得到那些「東西」,你得付出代價。

.高感光表現實例

就拿「高感光」這件事情就好,這點也是最容易理解,感光度在不同性能主機,之間就有存在「非常明顯的落差」,在你的「光圈大小限制」以及「快門、曝光時間的要求」,你的感光度就是需要 ISO 12800、25600,才能「拍的到東西、且又拍的清楚」,這真的是吃硬體表現的攝影主題,不是你再有經驗、拍的再多,就能跳過硬體限制來達成。

但是許多攝影討論區卻充斥一種說法「器材不重要,技巧才重要,還許多人讚、同意、分享,我看了真的直搖頭…,如此扭曲對器材的認識與理解,代表背後基本的攝影原理與觀念根本不夠清楚,如果真的「器材不重要,技巧才重要」,那麼大家通通拿回 10、20 年前的相機來拍就好,因為都能達到相同的結果,那幹嘛還要買新相機、買性能更好的相機??

[想攝影102] 談談月薪 3 萬與 25 萬的差別,煩惱會一樣嗎? 才怪

極光,就是我最常提的例子,如果你真的現場看過極光幾回,你就知道網路上看到的作品,跟現實看到的有非常大的落差,這張照片就是採用 1 秒曝光時間,比較能補捉正在飄動極光的形態,同時在 F1.8 光圈下,搭配 ISO 4000 才能得到這樣子的品質

  • A7S2 在 3 年前我買 $59990
  • Sigma 14mm F1.8 一顆也要 4 萬多

如果你想拍出「又乾淨、又清楚、又拍的廣、細節又好、又真實」的極光作品,算算下來這一組也要 10 萬元,再搭上你的攝影知識、技術,以及運氣才能得到這張作品。

不好意思,有些主題就是吃硬體表現,這些硬體表現,就是要花錢買,未來還得要不斷的花錢,才能一直追求更好的品質,這些是基本又基本的「物理表現」,就是得花錢,這就是現實,就是一堆亂七八糟的觀念,誤以為「技術能克服地心引力、物理限制、牛頓三大運動定律」,才讓許多攝影初學者看了太多亂七八糟的東西,永遠學不好基本中的基本事情。

別再去談什麼「美學」的東西,我這裡都不談美學,只聚焦在「可驗證、可具體討論」的事情上,一談到美學,嗯,又失焦了,又在鬼打牆了。

回到 3 萬跟 25 萬元

[想攝影102] 談談月薪 3 萬與 25 萬的差別,煩惱會一樣嗎? 才怪

當你月薪有 25 萬,你只需要煩惱「何時能出國,平安健康的回來」,當你月薪只有 3 萬,前面的問題不是你會煩惱的,你會煩惱何時才能存夠錢,買得下這些器材。

我從不認為攝影,是平價又全民的興趣,但我心裡希望是,也一直往這方向推廣,希望廠商能進步、做出高端的產品,同時也不吝於在平價的市場做出好產品,至少現在慢慢有這方向努力,但…,還不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