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多人都想真的學會 M 模式來拍照,也聽說真的要會拍照,都要用 M 模式來拍,這才叫專業,但其實 M 模式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難呀…,怎麼說學會 M 模式,才算會拍照呢? 這篇教攝影,透過幾個例子,來教會大家怎麼使用 M 模式,看完才知道,沒有那麼難。
本篇文章最後更新日期:20180621
= 攝影教學導讀影片 =
影片
【入門 – 白天光線充足場景】
圖02.
今天下午天氣不錯,白天的時候,我習慣性的將感光度 ISO 調為 100,如此一來照片畫質將會是最好的,我們都知道拍風景時講究畫質,將光圈縮小些比較理想,於是我選擇了 F8 光圈,此時快門觀察一下測光表,於是選擇了 1/200s。
圖03.
之所以採用 1/200s,這是怎麼決定出來的呢? 相機上面都有一個這符號,我們稱為 “測光表”,會有個指針給你參考,當你決定好 ISO 100 / F8.0後,你在猜想到底該用多少快門速度,以拍出較為正確的照光值? 不仿試著調整快門速度,讓這指針可以指到中間,許多情況下,能讓我們得到不錯的結果。
圖04. ISO100 & F5.6 & 1/100S
這張照片想要突顯前景,希望背景模糊些,選擇了當時最大光圈 F5.6 ,快門速度,為配合測光表指針趨中,於是調整至 1/100s,即可拍出曝光還算標準的照片。
圖05. ISO 100 & F5.6 & 1/50s
同樣的換另一個角落,同樣採用大光圈 F5.6 來拍攝,這裡光線稍暗了些,同樣也是為了配合測光指針趨中,所以快門來設定為 1/50s
[線上課程終生看] 10 堂課 940 分鐘攝影入門全解析 + 480 分鐘 LR 編修入門,限時特價 $6990 點我報名
這一張照片,希望較大的景深,將照片前緣、後緣都要拍清晰一些,於是選擇了 F10 ,但為了讓測光表指針趨中,必須選到 1/15s,這是相當慢速的快門,同時葉子因風吹而晃動,算是失敗的照片。
圖07. ISO 400 & F10 & 1/50s
這時我將感光度 ISO ,自 ISO 100 調整至 ISO 400 ,這時維持光圈 F10 不動,同樣觀察測光表,不斷的調整快門速度以讓測光指針趨中,這時快門則可以設定為 1/50s ,就能拍出清晰的照片。
圖08.
任何情況下,當覺得快門速度不夠快,又希望維持固定的景深 (即光圈值),這時你可以調整感光度 ISO,感光度每提昇一倍,快門速度就可以提高一倍速度,就能解決你的問題。
圖09. ISO 100 & F5.6 & 1/60s
這張照片是在樹下拍攝,當時光圈值最大僅能用 F5.6 ,在 ISO 100 下,配合測光表指針趨中,於是快門速度 1/60s,當時一陣風吹來,讓樹葉不斷的晃動,拍出失敗的照片。
圖10. ISO 200 & F5.6 & 1/125s
這時我們已經了解,只要將 ISO 自 ISO 100 提昇至 ISO 200 ,就能有效增加快門速度,以拍出成功的照片。
2019 年數位攝影入門,全文自由開放閱讀,建立起你的攝影基礎與架構 -> 點我看文章
接近黃昏時的拍法仍是一樣的。 縮小光圈至 F8.0 讓畫質好一些,在 ISO 100 下,配合指針趨中,則是 1/80s 快門速度。
圖12. ISO 100 & F8.0 & 1/160s
有時我們可以依自己心情來調整測光表指針,這時我故意讓指針指在「-1」,刻意的讓快門速度更快一點,拍出更昏黃的感覺。
圖13.
目的是希望指針指在「-1」,此時有二種簡單的方法,一種就是剛提到的,將快門速度自 1/80s 改為 1/160s,另一種方法是維持快門速度不變,將光圈自 F8.0 縮小至 F11,這兩種做法,都能有效的減少一格進光量。
圖14.
到底該用哪一種方法比較好呢? 這時你就該考慮不同光圈景深的差別。 以本例來說,二種方法都能達到「-1」,但透光縮小光圈這方法,景深卻也改變了,這時你就要思考,更大的景深,是不是你創作想要的。
【進階 – 夜間光線不足場景】
圖15. ISO 1600 & F3.5 & 1/30s
到了夜間場合,就比白天來得吃力一些,通常我一到晚上,ISO 會習慣性的設為 1600 ,經常時候你會發現,感光度不到 1600 ,通常拍的不夠亮。 光圈通常當時能用多大就用多大,晚上光線不足,已無法考慮將光圈縮小加大景深,以及提昇畫質這兩種考量,所以盡可能的將光圈設為最大。 至於快門速度的建議,我會建議各位初學者,盡可能的不要低於 1/30s,不然很容易拍出晃動失敗的照片。
同樣的測光表指針也是盡量的以趨中當作參考,此時你會發現,若考量上圖 15 的例子,若你光圈當時為 F3.5,快門以 1/30s 當作參考,若感光度低於 ISO 1600,測光表指針是無法趨中,也容易拍的不夠亮,不甚滿意,這就是我前面提到,一到夜間,我習慣將感光度設為 ISO 1600 的原因。
圖16.
如果你希望更亮一些你可以怎麼做? 有你二種方法。 一種,是ISO & 光圈不變,將快門減慢一格,自 1/30s 調慢至 1/15s,或是直接將感光度自 ISO 1600 調整至 ISO 3200,但這兩種方法各有利弊。
圖17
如果是透過減慢快門來達成,你就要考慮 1/15s 手持相機情況下,會不會造成畫面的抖動而模糊。
圖18. 留意橘色圈圈處,ISO 3200 磁磚線條已不清楚
第二種方法是透過增加感光度來達成,但就要思考 ISO 提高會破壞畫質、細節,哪一種方法是你可以接受,因人而異。
【更深入的實例分析】
圖19. ISO 1600 & F3.5 & 1/30s 16mm
這時抬頭我們可以看到 Line 新開的旗艦館,留心發現熊大正在低頭看著我們。
圖20.ISO 1600 & F5.6 & 1/30s
這時我們急著轉動我們鏡頭,自 16mm 轉至 50mm ,熊大已經可以看得很清楚,但怎麼一拍下去畫面突然暗的這麼多呢? 在於我們鏡頭光圈大小,會隨著我們 Zoom in / Zoom Out 而忽大、忽小。 剛剛在 16mm 時光圈還能用 F3.5 ,現在也只能用到 F5.6,怎麼辦呢? (此時你還會發現,剛剛測光表指針明明指在中間,因為光圈縮小的原因,所以很可能指在 -1 甚至更低)
圖21. ISO 1600 & F5.6 & 1/15s
這時你若調慢快門速度,自 1/30s 調慢至 1/15s,雖然測光表指針指在中間的位置,同時照片亮度也增加了,但快門太慢很容易手震而模糊,這時你會想到前一張 1/30s 快門是夠快的,但為了讓照片變亮,調慢快門來讓照片變亮,可能不是件聰明的事情。
圖22. ISO 3200 & F5.6 & 1/30s
這時你將快門調快一些,回到 1/30s 以穩定畫面,而改提高ISO ,自 ISO 1600 調高至 ISO 3200 ,這時不但不會模糊,同時照片也夠亮了,但相信你心裡也知道,感光度提高會讓畫質變差,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結論】
圖23.
焦段自 16mm 變長至 50mm,幫助我們遠處的熊大給拍的較清楚些,但也因為變焦的光圈,所能用的光圈自 F3.5 縮小至 F5.6,一張原本在 16mm 曝光正確的照片,因為變焦至 50mm 而光圈縮小至 F5.6,所以曝光值才不同。
圖24.
你有二種方法來將指針調整至中間,獲得較為充足的曝光,而我認為透過減慢快門速度這個方法並不建議,因為很容易因快門速度過慢而拍出模糊的照片。
圖25.
一張照片最重要的就是要 “穩定、清晰”,要能辨識出照片中的主角,才算是及格的照片,在此賀禎不建議初學者用方法1來達成,儘管方法2透過提高感光度來達到目的,畫質會稍微差一些,但至少是一張清楚的照片,且最重要的,雜訊是可以透過修圖來補救回來,但模糊不清的照片,是救不回來的。
本篇教攝影到這裡告一個段落,希望透過幾個實拍的例子,一步步的分析賀禎我在用 M 模式的思維,供你實際練習時一些參考,不彷這篇文章多看幾回,多留意賀禎我的講解與經驗,你出門練習時會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