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買單眼相機,都會把對焦點 (AF POINT) 當作重要的參考,認為對焦點越多,在拍照上的便利性會更高,同時間不同等級的單眼相機對焦點數量、性能也確實有差,但這層差別,在哪些實拍場合會用得上呢? 另一方面我們也確實常聽攝影老手說「我都用單點對焦」,這也蠻奇怪的,為何我們買單眼相機總是要求對焦點數量要越多越好,但實際操作卻又只是用單一對焦點呢?
本文最後更新日期:20180622
= 攝影教學 導讀影片 =
影片
二、單一對焦點的好處
1. 先了解多點對焦的缺失
我們在前幾篇文章有教到單一對焦點的好處,可以看看這一篇文章復習一下:
[教攝影28] 什麼是自動對焦點 AF Points? 教你基本的操作
圖02.
相機自動對焦點的用途,是透過這些對焦點「自動」在畫面中找尋你要拍攝的主角,若你採用「多點對焦」,相機上有多少對焦點,都會「同時」去尋找可能的主角。
以上圖 02 來說,相機可能會認為你想拍對面的路人 (上半),或是你眼前的這對男女 (下側),為何連拍二張都會有不同的結果? 相機會自行判斷,而他的判斷不見得會是你要的主角。
PS:其實就賀禎我的實際操作經驗來說,相機大多會先抓離我們較近的主角,若該主角太暗、或是不明顯,就會轉而抓取較亮,或是在移動中的物體。
2. 生日蛋糕悲劇
圖03.
讓相機自行判斷最常見的情況像這情況,相機不知道你要拍「小朋友」還是要拍「蛋糕」,多點對焦點同時啟動情況下,以上圖 03 來說,雖然小朋友離我們比較近,但由於小朋友比較暗,相機辨識不易,就會去抓較明亮的蛋糕,結果蛋糕比小朋友還清楚。
圖04.
如果時光能倒轉、暫停一下,這時我們取消多點對焦點,改「單點對焦」,並且透過我們自己選擇在小朋友臉上的對焦點,如上圖 04 我們選擇左下這點,這時相機只會去對小朋友的臉,就不會拍出「蛋糕比臉還清楚」。
PS:我們應該是期待拍出小朋友期待的臉龐、專注的眼神,而不是蛋糕有多精美,但許多攝影新手爸爸媽媽常拍出「蛋糕比人還清楚」的照片,為了描述這情況,我則稱為「生日蛋糕悲劇」。
圖05.
以我拍攝「北捷跨年夜」主題時,單點對焦是十分好用的,如上圖 05 照片中有許多人,但我想拍中間穿黃色外套的工作人員,若讓相機自動去判斷,很可能會拍到前左這位舉手的工作人員。
[線上課程終生看] 10 堂課 940 分鐘攝影入門全解析 + 480 分鐘 LR 編修入門,限時特價 $6990 點我報名
圖06.
相機較傾向選擇離我們較近的一位主角,同樣的我理想中的主角是在人群車指揮動線的北捷工作人員,而不是其他旅客,照片中這麼多人,相機不會知道我想拍的是誰,於是選擇單點 (中心點) 對焦,其它對焦點不會感應,將對準中間的北捷工作人員拍照即可完成。
3. 單點對焦的缺點
圖07.
單點對焦雖然能讓我們自由選擇對焦點,對準我們理想中的主角固然是很方便,也不會有誤判的情況,但面對拍攝生態類,或是我們的主角僅佔畫面部分面積 “同時又在高速移動” 情況下,這時單點對焦就十分吃力,我們要操作該對焦點,像 “打靶”的方式對準飛鳥,其實並不容易。
圖08.
放大來檢視,其實對焦沒有十分精準,牠移動速度雖然不算十分快,但要使用 250mm+ 600D 單點來追焦、拍攝,也是十分吃力的事情,這時我們就得要靠多點焦點來幫助我們拍的更順利。
三、多點對焦的優點
圖09. Nikon D5200 / D7000 39點對焦點模組
多點對焦點的好處有很多,一來是對焦點越多,越能佈滿整個照片,我們可以十分彈性地任選其中一點,做為我們使用的對焦點,好處是能精準的選擇某一點,不用屈就對焦點太少,而對焦有些不夠精準的可能。
圖10. 情境示意圖 Nikon D7000/D5200 39 Points
如上圖 10 為例,左側是理想構圖,我希望呈現 14 號票口機是清楚的,我將對焦瞄準 14 號票口機,我們可以在紅圈裡頭任意選擇單一對焦點即可,約有六點可以供我們選擇。
2019 年數位攝影入門,全文自由開放閱讀,建立起你的攝影基礎與架構 -> 點我看文章
圖11. 情境示意圖 Canon 600D/650D/60D 9 Points
但如果對焦點不夠多的話,就會發生像上圖 11 這狀況,沒有對焦點可以對到目標 14 號票口機,這時我們解決的辦法就是 “先用中間對點焦好,再平移構圖” ,但這會有另一個可能的狀況發生,「先對焦再構圖」會產生「餘弦差」的問題,有興趣可以看看下面這一篇實拍,你就會了解先對焦再構圖,其實是有拍照上的風險的。
圖12. 情境示意圖 Nikon D7000/D5200 39 Points
如上圖 12 例子來說,我們主角為站在手扶梯的北捷工作人員,而 39 點對焦點中,約有 6-8 點對到工作人員上,我們在裡頭任選一點即可。
圖13. 情境示意圖 Canon 600D/650D/60D 9 Points
但如果只有 9 點對焦點的話,那這裡就有些危險的可能,我們可以看到以上圖 13 情境來說,只有中間點最接近我們想要拍的主角,而中心對焦點 “疊加” 在主角上的面積太少。
圖14.
對焦點疊加在主角身上的面積太小、太少,很可能產生誤判,對到後頭的手扶梯是很有可能的,我們還是希望盡可能的將全部對焦點全疊加、對準在主角身上。
圖15. 情境示意圖 Nikon D7000/D5200 39 Points
以拍飛羽生態攝影來說,多點對焦點讓我們更加方便,我們可以看到該鳥在畫面所佔的面積並不多,即使是 39 點對焦點,也只有中間三點是可以對上飛鳥的。
圖16.
即使擁有 39 點對焦點,也不過是其中 3 點能對上飛鳥,其實還是很困難,但也足夠用了。
圖17.
倘若對焦點不夠多,也不夠密集,我們勢必得用少數的點去 “追” 這隻飛鳥,只有一點其實是十分困難的。
圖18. 情境示意圖 Canon 600D/650D/60D 9 Points
我們發現即使用力去追焦,對焦點無法整個覆蓋在飛鳥上,這不但是考驗攝影師的拍攝功力,也考驗相機對焦性能是否夠靈敏、精準。
四、結論
圖19.
本篇教攝影先介紹了「多點同時對焦」以及「單點對焦」在實拍上的差別,我們也了解單點對焦確實是有其實用性,能讓我們自由決定哪一個對焦點是動作的,同時也不會產生誤判的狀況 (如生日蛋糕悲劇)。
單點對焦是很好用沒錯,但如果對焦點不夠多也是會有問題,接著我們懂過幾個實例來比較出,對焦點多寡是有實用上的差別,對焦點越多,越能覆蓋住畫面中每個地方,我們越能在眾多對焦點中,選取我們要的其中一點 (或多點);反之若對焦點不夠多,在實拍上往往限制會較多一點。
這也能解釋單眼相機入門、中階、高階分別標準之一,乃用對焦點數量做為區分標準,理由也在前述說明了,但區別不僅止於此,中、高階單眼相機,還包含了多種對焦點組合、運用方式,本篇還僅是介紹「在眾多對焦點中選取一點」的拍照對焦方式,下一篇將介紹「在眾多對焦點中,如何選取部分幾點來對焦」,這才是另一個活用的方式。
其實上圖17、18的飛鳥的例子,建議是採用「部分多點」的方式來拍照,成功機率最高,但不代表對焦點少、單點對焦就拍不到,上圖 19 就是用 Canon 600D + 55-250mm 採用單點對焦所拍攝而成,雖然也是拍上十來張才取到一張最成功的,並不代表拍不到,只是要多試幾回,但許多情況是不允許我們一試再試,下一篇教攝影則是進一步來說明多點對焦在實拍上的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