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相機教學第一課,先來介紹「 Sony 對焦區域教學 」的認識,正確認識 Sony 相機對焦區域認識是學會攝影第一步。 Sony 相機對焦系統分別有「寬」「對焦區域」「中間」「彈性定點」「擴充彈性定點」以及「鎖定 AF」這六大類,看起來這 6 種對焦點認識有一點複雜,但其實很簡單,懂得幾個規則就能輕鬆上手,本篇來對前面五種對焦點做簡單的介紹。
2020.01.31 更新: A7R3 使用第 1 年心得 - 使用滿一年的實戰分享 A7R3 使用滿 2 年心得 - 更多實用心得參考
下一篇:一次弄懂 Sony AF-S/AF-C/DMF 原理運用
= Sony 對焦區域教學 =
圖02
Sony 相機對焦點模式共有五種,分別是「寬」、「對焦區域」、「中間」、「彈性定點」、「擴充彈性定點」以及「鎖定 AF」這六大類,而最後一種「鎖定 AF 」是要配合 AF-C 連續對焦才能使用,這點留到另外一篇才來介紹,本篇先就前 5 種來介紹。
- 寬:對整個畫面進行掃描,找出最適合的主角
- 對焦區域:只選擇畫面的部分區域,進行對焦
- 中間:僅使用中間區域,在區域內的物體進行對焦
- 彈性定點:任意的操作對焦點,將對焦點對準主角,並且區分 L / M / S 三種不同大小對焦點。
- 擴充彈性定點:以中心對焦點為主,若主角稍微偏離對焦點中心,則以週邊做為補助對焦使用。
- 鎖定 AF:本篇暫不談這功能,有興趣的請參考這篇鎖定 AF 教學。
簡單了解這四種對焦點的認識,底下分別對這四種對焦點做基本的介紹,但是在介紹這四種對焦點的差別之前,我們先做一點的攝影知識的複習。
= 什麼是對焦 =
圖03
什麼是對焦? 在我這篇文章[用攝影40] 認識相機大小事 Vol16 – 什麼是手動對焦,什麼是自動對焦裡,所謂的「對焦」指的是找出一張照片最重要的主角,主角是一張照片的 “亮點” ,使人一眼就能辨識出你想要拍什麼。
圖04. 希臘 – 聖托里尼,來看遊記懶人包介紹
每張照片,一定有我們最想突顯的 “亮點” ,這時操作相機來讓女主角成為照片中最清晰的主體,也就是說,操作相機讓照片中的主體 “最清晰” 的過程,就是 “對焦” ,我稱之為 “找亮點”。
圖05
好了,到這裡我們知道,我們可以自由的選擇一張照片中 “最清楚的主角” ,就是這張照片的亮點,但我們該如何正確的操作相機來達成我們的目標? 我們就要正確的認識 Sony 相機五種不同對焦點的規則,底下來簡單介紹。
= 寬 =
圖06
「寬」的意思,是針對 “整個畫面” 進行掃描,選擇出適合的主角,進行對焦,此時相機會有一套規則,找出這張照片的 “亮點” 是誰,至於這規則是什麼? 我來貼幾張照片讓你參考。
圖07. 奧地利 – Hallstatt 哈爾施塔特景點介紹
[線上課程終生看] 10 堂課 940 分鐘攝影入門全解析 + 480 分鐘 LR 編修入門,限時特價 $6990 點我報名 |
圖08. 德國福森 – 新天鵝堡景點介紹
圖09.捷克 – 查理大橋遊記介紹
這三張照片有沒有發現一個共通的特色 – 這些照片的 “亮點”,主角都是離我們較近,相對於其它的背景,路人,相機都會選擇離我們最近的那一位,成為這張照片中的主角、亮點。
圖10
相機會去掃描整個畫面,辨識出每一個物體,並且從中選擇離我們最近的一位,做為這張照片的主角。 這種判斷的規則,就是 Sony 相機的「對焦區域」的運作規則。
圖11
事實上 Sony 說明書裡面也對於 “寬” 也有做說明,裡頭提到「自動對焦於涵蓋整個畫面範圍的被攝體」,其實就是我前面提而的對整個畫面進行掃描,只是他沒特別說會針對離我們較近的主角進行對焦。
= 對焦區域 =
圖12
對焦區域的意思,不使用整個畫面進行掃描,僅在所選擇的區域進行「掃描、對焦」。
2019 年數位攝影入門,全文自由開放閱讀,建立起你的攝影基礎與架構 -> 點我看文章 |
圖13
當設定為「對焦區域」,你會看到類似像上圖 13 的畫面,此時相機只會對由黃色對焦框所構成的區域,進行掃描、判斷,而不會對整個畫面進行掃描。
圖14. 冰島 – 傑古沙龍冰河遊記
當選擇「對焦區域」,相機只會對由 9 個黃色框所組成的區域進行掃描,其它區域並不會去做判斷。
圖15 冰島 – 傑古沙龍冰河遊記
至於這 9 個對焦框,又是怎麼判斷呢? 當然還是回到前面提到的 “以離我們最近的” ,成為我們這張照片的主角、亮點,這個原則依舊是不變的。
圖16. 冰島 – 惠爾山遊記整理
同理可類推,這組 9 宮格的對焦框也能移至畫面中不同角度,若是我們心中的主角在右下角,我們將對焦區域移至右下角,讓這 9 宮格蓋住我們主角四週的範圍,相機會以這 9 宮格的區域進行判斷,選出離我們最近的物體,成為我們這張照片的主角。
= 中間 =
圖17
中間的意思是….,就是中間,不會掃描整個畫面,也不如 9 宮格的「對焦區域」那麼大的面積,僅使用中間的對焦框來進行對焦。
圖18
使用「中間」,中間會出現一個對焦框,相機只會針對這框框內的物體進行「對焦」的動作。
圖19. 冰島 – 最美的 93 號公路
既然是「中間」,中間就會出現對焦框,此時將一張照片中的「亮點」放在對焦框裡頭,相機就會對他進行對焦。
圖20. 冰島 – 火口湖景點遊記
如果照片的主角就在正中間的話,使用「中間」對焦方式,是最簡單的方法,但如果主角「不在照片中間」,我們就要改用其它的對焦方式。
= 彈性定點 =
圖21
彈性定點是可以任意的移動「對焦點」在畫面任何一個角落,當主角不在畫面中間時,彈性定點將會是非常好用的對焦方式。
圖22
彈性定點有區分「L 大」、「M 中」以及「S 小」三種不同彈性定點大小,我們可以依不同情況來選擇。
圖23 冰島 – 溶岩瀑布景點遊記
彈性定點可以任意移動到畫面任何一個角落,只要將對焦點移動到主角身上,並且半按快門,相機就只會對框框內的主角進行對焦,若是主角在畫面中佔的比例比較大,我們可以選擇「彈性定點:L」來對準即可。
圖24.奧地利 – Hallstatt 哈爾施塔特景點介紹
如果要較「精準一點」的對焦,我們會希望將對焦點縮小一點,此時我用「彈性定點:M」,將對焦點對準在人的臉上,這樣子最後的效果會更精確一些。
圖25
若主角在照片中的比例太小,此時會建議「彈性定點:S」會更為適合。
圖26
如果使用「彈性定點:L」,但沒有精確的對在主角上,像上圖 26 一例,對焦框分別有「松鼠的頭部」以及「背後的草地」,相機會怎麼判斷?
圖27
相機依舊會選擇離我們 “較近” 的物體當主角,這個原則一直是適用的,相機會針對焦框裡面的物體,進行遠、近的判斷,選擇最近的物體作為主角,但仍會不時遇上相機判斷失誤,選擇草地做為主角的可能。
圖28
如果可以的話,仍舊建議用適合的彈性定點尺吋,如選擇「彈性定點:S」,將對焦框縮小,並且落在松鼠身上比較精準。
= 擴充彈性定點 =
圖29
擴充彈性定點,其實跟「彈性定點」非常接近,當「對焦點」無法對準主角時,就會以「對焦點周邊空間,做為第二優先區域」來補捉主角。
圖30
當我們選擇了「擴充彈性定點」就會出現像上圖 30 一樣的對焦點,只是有一點不一樣的是,除了一個對焦點,周邊有多了一個框,這是什麼意思呢?
圖31
擴充彈性定點,我們要區分「第一優先對焦區域」,以及「第二輔助對焦區域」這二種差別。
圖32
你會發現,第一優先對焦區域,其實跟「彈性定點:S」一模一樣,也就是將中間第一優先對焦區域 “對焦” 對焦主角,就可以正確的對焦。
圖33
如果…,一時間我們沒法 “精準的” 將第一對焦區域對在那隻馬上,如果是「彈性定點:S」就會對後面的草地進行對焦,這並不是我們要的。
圖34.
但如果選擇「擴充彈性定點」,就算中間第一對焦區域沒有對準馬,週邊藍色第二輔助對焦區域仍然包覆到馬身上,我們仍能對準馬身上進行對焦。
圖35
我個人對於「擴充彈性定點」的使用感想是:
若「第一優先對焦區域」有正確對準物體,仍會以該物體為主,第二輔助對焦區域就不會啟動,即使第二輔助對焦區域所覆蓋的區域裡,有其它的東西離我們更近,如上圖 35 前方的泥土比蜜茶熊更接近我們,他仍不會去選擇地上的泥土,仍是以第一優先對焦區域的物體為主。
圖36
但如果你是選擇「彈性定點:M」,而對焦框較大,此時蜜茶熊前方的泥土離我們較近,很可能就會對準前方的泥土,畢竟相機在判斷物體,還是傾向選擇離我們較近的主體做為優先考量。
= 示範影片 =
影片
以上五種對焦點的認識與介紹,我錄製一段影片快速的來為大家介紹與複習,多看二次影片,以及前面的介紹,相信你會更容易理解。
= Sony 相機對焦點使用結論 =
圖37
我個人無論是使用 Sony 相機,還是 Canon 相機,我習慣還是使用「彈性定點」為主,自由的控制對焦點,讓對焦點能正確落在主角上,以成功對焦,至於是使用 L / M / S ,則是依情況做決定,但絕大多數我習慣用「彈性定點:M」機會較多。
使用 Sony 相機,在移動彈性定點時,確實操作上大多比較不方便,直到 A9 發表後,機身多了搖桿與觸部功能,操作才變的更快更簡單,若沒有搖桿與觸碰螢幕功能的使用者,只能多練習以增加操作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