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A9 , A7R3 , A73 規格比較 ,三台各有優缺,A9 強調非常高速每秒 20 張拍無黑屏處理性能,A7R3 則擁有 4240 萬畫素,無低通濾波器最高畫質,A73 則是整合 A9/A7R3 對焦性能,三台主機皆靠著 BIONZ X 前端 LSI 處理系統有著順暢操作性能,以及更好操作速度,本篇聊攝影來一次為你比較。
精選文章 | 精選文章 |
---|---|
Sony A7 相機介紹 | Sony A9、A7R3、A73 比較 |
Sony A7RIII 開箱介紹 | Sony A7 購買建議 |
Sony A7II 長期使用心得 | Sony A7 通用教學 |
Sony 相機鏡頭文章整理 | 2018 Sony 相機採買推薦 |
A7R3 哪裡買 - 蝦皮商城
2020.01.31 更新: A7R3 使用第 1 年心得 - 使用滿一年的實戰分享 A7R3 使用滿 2 年心得 - 更多實用心得參考
= 攝影教學 導讀影片 =
影片
= Sony A9 , A7R3 , A73 規格比較 =
Sony A9 | Sony A7R3 | Sony A73 | |
---|---|---|---|
感光元件 | Exmor RS CMOS 堆疊式結構 | Exmor R CMOS 背照式結構 ,無低通濾波器 | Exmor R CMOS 背照式結構 |
有效畫素 | 2420 萬畫素 | 4240 萬畫素 | 2420 萬畫素 |
影像處理器 | BIONZ X 前端 LSI | BIONZ X 前端 LSI | BIONZ X 前端 LSI |
ISO 範圍 | 100 - 51200 可擴展 50-204800 | 100 - 31200 可擴展 50-102400 | 100 - 51200 可擴展 50-204800 |
測光系統 | 1200 區分區測光 | 1200 區分區測光 | 1200 區分區測光 |
連拍性能 | 機械快門:5 張 / 秒 電子快門:20 張 / 秒 | 機械快門:10 張 / 秒 靜音快門:10 張 / 秒 無電子快門 | 機械快門:10 張 / 秒 靜音快門:10 張 / 秒 無電子快門 |
連拍續航力 | RAW(無壓縮):118 張 RAW(壓縮):241 張 | RAW(無壓縮):28 張 RAW(壓縮):76 張 | RAW(無壓縮):40 張 RAW(壓縮):89 張 |
對焦點系統 | 相位對焦點:693點 93%面積 對比對焦點:25 點 | 相位對焦點:399點 68%面積 對比對焦點:425 點 | 相位對焦點:693點 93%面積 對比對焦點:425 點 |
對焦工作範圍 | EV -3 ~ 20 | EV -3 ~ 20 | EV -3 ~ 20 |
快門速度 | 機械快門:1/8000 - 30 秒 電子快門:1/32000 - 30 秒 | 機械快門:1/8000 - 30 秒 | 機械快門:1/8000 - 30 秒 |
5 軸防手震等級 | 5 級 | 5.5 級 | 5 級 |
EVF 電子觀景窗 | 1.3cm / 368 萬點 Quad-VGA OLED | 1.3cm / 368 萬點 Quad-VGA OLED | 1.3cm / 236 萬點 XGA OLED |
LCD 螢幕 | 3 吋 144 萬點,可翻轉觸碰式螢幕 | 3 吋 144 萬點,可翻轉觸碰式螢幕 | 3 吋 92.1 萬點,可翻轉觸碰式螢幕 |
電池 | NP FZ-100 650 張 (LCD) 480 張 (EVF) | NP FZ-100 650 張 (LCD) 530 張 (EVF) | NP FZ-100 710 張 (LCD) 610 張 (EVF) |
記憶卡 | 雙插卡。 卡1:UHS-II / 卡 2:UHS-I | 雙插卡。 卡1:UHS-II / 卡 2:UHS-I | 雙插卡。 卡1:UHS-II / 卡 2:UHS-I |
體積重量 | 126.9 x 95.6 x 63.0 / 627 公克 | 126.9 x 95.6 x 73.7 / 673 公克 | 126.9 x 95.6 x 73.7 / 650 公克 |
我將 Sony A9 , A7R3 , A73 規格比較 表整理在上頭,主要可以比較的規格羅列在上表,各台的獨有的特色會另外在後面另外在提,藍色是較為優秀的規格,紅色三台中略差規格,就這表看來,你會發現這三台規格十分雷同,除了「各台定位擁有的特色規格」之外,其餘的規格幾乎一致。
在看這些規格前,我覺得有些「缺點」倒不是「真的缺點」,而是規格上的限制,比如說 A7R3 為 4240 萬畫素,高畫素檔案大,自然連拍續航力最高為 76 張,而也因為高畫素造成像素密度太高,感光度表現自然也不如其它二台,這點我個人認為是規格上的差異,並非缺點。
反之 A73 規格十分完美,但在一些規格上呈現「入門款」的設定,如 EVF、LCD 等規格硬是比其它二台差了點,這並非是規格上限制,而是產品定位,我比較會視為「缺點」,有些可惜。
我個人認為一台相機並非是看數字來決定是否值得購買,而是要看「產品特色」符不符合你使用,以及「因產品特色衍生的缺點」你在不在意,以下文章從我個人的經驗,以及對這三台產品的了解,評析這三台的優缺點給你參考。
= 第三代 A7 系統特色 =
第三代 A7 的特色,有別於前一代 A7II、A7R2、A7SII 的差別,我認為有「更高速的拍攝、處理速度」「更佳的對焦性能」「更好的操作介面」「進步的硬體規格」。
.更高速的拍攝
圖01
第三代 A7,A7R3、A73,甚至 A9 有賴 BIONZ X 前端 LSI 晶片,使得連拍速度可達每秒鐘 10 張連拍外,同時也因處理速度大幅的增加,連拍續航力更高、更強。
圖02.
每秒鐘 10 張連拍,以目前 10 萬元全片幅相機規格等級可是非常驚人的速度,甚至在 BIONZ X 晶片下,即使是檔案非常大的 4240 萬畫素的 A7R3 照片,連拍續航力也達到 76 張 RAW 格式照片。
PS:A9 在機械快門下為每秒鐘 5 張連拍,但是在電子快門下,堆疊式感光元件技術與 BIONZ X 晶片設計下,達每秒鐘 20 張連拍性能。
.更佳的對焦性能
圖03.
第 3 代 A7 擁有更好的對焦性能,A9 一推出則展現了畫面覆蓋率達 93% ,共 693 顆相位對焦點性能,引起非常大的玩家觀注,拍攝各類運動賽事等極端主題。
圖04.
爾後推出的 A7R3 ,雖然僅停留在 399 點相位對焦點,覆蓋率為 68% 面積,但卻也提昇了對比對焦點,一口氣達到 425 顆,同時「暗部對焦」性能也更加進步來到了 -3EV 性能,非常暗的場合下也能完成對焦工作。
至於「相位對焦點」與「對比對焦點」的應用差別,我寫在這篇介紹 Sony A7R3 特色介紹,有談的更清楚,這裡就不再多做贅述。
.更好的操作介面
圖05
圖06
[線上課程終生看] 10 堂課 940 分鐘攝影入門全解析 + 480 分鐘 LR 編修入門,限時特價 $6990 點我報名 |
圖07.
第三代 A7 在操作介面上也做了非常多的改進,如第二速控轉盤更加好轉動、多了搖桿切換對焦點更快,以及新增了觸碰式螢幕操作更加直覺、靈活,這些都是第 2 代 A7 讓人垢病的缺點,在第 3 代 A7 有了一次性的突破,更多的第 3 代 A7 等操作特色,我寫在這篇 Sony A7R3 開箱介紹,裡面有更詳細的分享。
.進步的硬體規格
圖08.
第 3 代 A7 ,終於將「雙記憶卡」槽給設計進來,優點如「RAW & JPG 分開儲存」,增加連拍性能,或是設定成「同時備份」,就算一張記憶卡壞了,照片不受影響,其中一卡還是 UHS-II 規格,讀取、寫入速度更快,以成就更高速的連拍續航力。
圖09.
USB 3.1 Type-C 傳輸規格,更高速傳輸速度與充電速度
圖10.
電池自 NP-FW50 改為 NP-FZ100,電量加滿一倍,拍攝張數更多,A73 則最高來到 710 張。
以上這些都是第 3 代 A7 (以及 A9) 主要的進步特色,了解這些差別後,接著我們來為大家分別比較 A9 , A7R3 , A73 更進一步的特色介紹。
= A9 – 為了極限速度挑戰 =
.堆疊式 CMOS 感光元件
圖11.
A9 的感光元件系統採用所謂的「堆疊式 CMOS 影像感光元件」設計,這一點我們在 RX100M4 / RX100M5 上了解了其特色,今天在在 A9 上重新實現「1/32000 電子快門」「抗變形快門」以及「每秒 20 張連拍無黑屏技術」等三大特色
.1/32000 電子快門
2019 年數位攝影入門,全文自由開放閱讀,建立起你的攝影基礎與架構 -> 點我看文章 |
圖12.
1/32000 電子快門速度,什麼樣的主題需要這麼高速度呢? 在「大太陽、大光圈」下的拍攝主題就十分需要,目前採用機械快門最高為 1/8000s,若是在大太陽下採用大光圈如 F1.8 甚至是 F1.4 都會有過曝的問題,需搭配減光鏡來解決,若有 1/32000 電子快門速度,就無需使用減光鏡,拍攝更加靈活與彈性。
.靜音拍攝
圖13.
若擁有電子快門,則不會有機械快門運作產生的噪音問題,提供「安靜的拍攝條件」。
圖14.
或許有人會認為「還好吧,又沒那麼大聲」,但是在拍攝運動賽事,選手屏氣凝神專注比賽,被旁邊相機連拍聲音所干擾,我想這不會是做為一個專業攝影師該有的表現,此時電子快門能解決此問題。
.抗變形快門
圖15.
除此之外,電子快門也能解決所謂的「果凍效應」問題,由於快門組與感光元件設計先天限常,會造成如上圖左側所示的奇怪現像,這點在電子快門作用下成功解決
.每秒 20 張連拍無黑屏顯示
圖16.
每秒 20 張連拍,以及無黑屏顯示技術這二點,我想這才是 Sony A9 最大的特色、特點,目前High-End 機種如 Canon 1DX2 / Nikon D5 每秒最高為 14-16 張不等的連拍性能,都不及採用電子快門 A9 達每秒 20 張連拍技術。
圖17.
其次是「無黑屏」顯示,這又是什麼意思? 為何會有「黑屏」的產生?
上圖是我們採用 DSLR 連拍過程中,自 OVF 光學觀景窗看出去的畫面,在照片與照片之間會有「黑屏」產生,是因為 DSLR 結構下,連拍過程反光鏡反複昇起、降下,一但反光鏡昇起,光線無法反射至 OVF,自然會產生這種「黑屏」。
圖18.
A9 本身是無反光鏡,自然不會有「黑屏」,現像發生,但為了在畫面中能達到流暢的觀看視感,搭配電子快門為每秒 20 張連拍,一邊連拍同時,一邊時時留意、觀察主角的動作、改變。
圖19.
拍攝過運動賽事主題朋友,多少會有一種經驗:
「動作不可預期」的主角,快速的改變動作、位移導致構圖改變,由於連拍過程中,黑屏不斷的出現在 OVF 觀景窗,使得我們無法很快的做出應變,如改變構圖,甚至無法決定何時停下連拍。
解決的辦法不是沒有,「二眼同時睜開」就解決了,一眼透過 OVF 來構圖,另一眼觀察眼前情況,這樣子就解決因為黑屏所產生拍攝上的影響,而 A9 達到「無黑屏」的拍攝條件,透過單眼直接觀察現場狀況,同時間不斷的進行連拍,直到最後拍攝結束。
= A7R3 為了最高品質而生 =
圖20.
A7R3 擁有 4200 萬畫素,而且感光元件「無低通濾波器」,提供最細膩、驚豔的畫質細緻感,這點也是A9、A73 無法比擬的表現。
圖21
4240 萬畫素以及 2400 萬畫素差距有多大? 我們來比較照片放大至 100% ,並且調整至相同大小來比較。
圖22.
4240 萬畫素細節依舊清晰銳利,而 2400 萬畫素放大至一樣大,細節流失不少。
圖23.
我們再舉相同的例子,透過 4200 萬畫素以及 2400 萬畫素照片做「局部裁切」放大,再比較細節。
圖24
二張照片相差 1800 萬畫素,裁切部分照片,並放大至相同大小比較,就更能比較出高畫素、高解晰度的優點,同時 A7R3 擁有無低通濾波器的設計,畫質更加精細。
.使用 APS-C 格式拍照更彈性
圖25.
所有 A7 系列,包含 A9 都必須使用 FE 接環鏡頭,才能發揮正常效果,若是使用 E 接環鏡頭,由於 E 接環鏡頭為 APS-C 規格專用,若是用在 FF 全片幅 A7 上,相機會自動開啟「APS-C 尺吋拍攝」。
圖26.
由於 E 接環成像圈較小,僅能使用感光元件中心、部分的面積,也就是上圖白色區域,能正常拍攝,只是面積較小,最後照片輸出畫素較小。
圖27
今天使用 A7R3,並且搭配 E 接環 SEL18135,會自動開啟 APS-C 格式,也即是只有上圖紅框內的畫面。
圖28.
A7R3 搭配 SEL18135,採用 APS-C 格式拍攝,最後裁切出來有近 1800 萬畫素,雖然比 A9 / A73 的 2400 萬畫素稍小一些,但是放大至 100% 後,細節依舊保留不錯。
換句話說,若使用 A7R3 ,我們可以仰賴他的 4240 萬畫素的優勢,除了可以輸出更大尺吋照片,同時未來搭配使用 E 接環鏡頭,即使在 APS-C 自動裁切模式下拍照,同樣能得到不錯的細節品質,未來鏡頭的選用將更多元。
.像素偏移提昇畫質
圖29.
A7R3 擁有最新一代技術 – 像素偏移功能,能有效的提昇照片細節、銳利度表現。
圖30.
像素偏移是拍攝多張,透過後製軟體加以處理、合併,以提昇照片細節,上圖左側為一般拍攝,右側則是採用像素偏移後的成果,看到這裡不難得到一個結論 – A7R3 是講究照片細緻追求的攝影愛好者的定位,這功能也只有 A7R3 有此功能。
= A73 – 攻佔市場的野心 =
圖31.
我必須說,自從 Sony A7R2 上市後,即使是 A9 的發表,帶給我的驚奇感都比不上 A73 的規格發表,從表 1 中可以比較的出來,A73 可以說是「結合了 A9 與 A7R3」對焦性能,甚至在對焦、連拍性能也與 A7R3 相等,這一點來看,Sony 想藉由 A73 來一舉佔攻入門級 FF 全片幅相機市場,野心非常大。
圖32.
A73 擁有與 A9 相同含蓋畫面近 93% 面積,693 顆相位對焦點,同時也擁有與 A7R3 一樣 425 點對比對焦點,可以說是三台中對焦性能「最完整」的一台,不得不說就這點來看,最入門款的 A73 反而是這三台裡對焦性能最好的一台。
圖33.
不只如此,並非入門款 A73 在拍攝性能上就輸其它二款,同樣擁有每秒 10 張機械快門連拍,同時具備每秒 10 張靜音快門,這點確實讓人意外。
圖34.
圖35.
不只如此,眼控對焦功能也不缺席,搭配 693 點相位對焦,能在構圖的彈性上,一點也不輸 A9,甚至還可能比 A7R3 表現優秀。
圖36.
以美金定價 $1999 價格,約是台幣 6 萬有找,擁有以上特點,放眼望去,不要說是 Canon 6D2,Nikon D750,就連自家的 A9 / A7R3 在 A73 前不見得有太多優勢,甚至我個人認為,A73 挑戰的並非是自家產品,而是 Canon 5D4、Nikon D850 等級機種, A73 已經有這樣子水準表現。
圖37.
A73 確實是我心中最完美的「第 3 代 A7」規格,甚至超出我預期的好,這點是不可否認,但究終定位在「A7 系列入門機」定位,在 EVF 電子觀景窗、LED 畫面表現上,仍然是降了一級,即使如此與前代 A7R2 相比,又平起平坐。
圖38.
他很棒,可以說是各方面軟、硬體面面具到,可說是非常完美的一台,無論是與自家產品比較,或是與 Canon、Nikon 相比都能獲得一致的好評,但是呢…,也因為他面面具到,顯的沒有特色。
A73 擁有第 3 代 A7 特色,結合了 A9 / A7R3 對焦性能成為它的「優勢」,而依然維持 2400 萬畫素特性,既沒有 A9 電子快門等優勢,也沒 A7R3 高畫素無低通濾波器的畫質,在 A9 / A7R3 前,顯得又矮上一截,或許在更多實測出來之前,我們能期待 A73 擁有 15 級動態範圍表現能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
= A9 , A7R3 , A3 推薦心得 =
圖39
A9、A7R3、A73 在我心中,各自有不同專注、挑戰的目標。
A9 – 專注於極限的速度:
1/32000 電子快門、每秒 20 張連拍無黑屏、抗變形快門等等,這些對於「運動賽事」「極端的攝影主題」 的攝影師來說,是他們心中非常棒的功能,能創造出更極緻的作品表現與控制。
A7R3 – 專注於極緻的畫質:
4240 萬無低通濾波器,相對於前代有著較佳的感光度與畫質表現,在高畫素市場表現上已是成熟的產品,比起前代 A7R2 更符合職業、專業攝影師的需求,適合追求精緻照片畫質的攝影愛好者。
A73 – 專注於市場的挑戰:
A73 是台幾近完美的主機,對手並非自家 A9、A7R3,而是以同級市場產品姿態來「跨級挑戰」,也許有這層野心,才結合了 A9 與 A7R3 部分特質。
.我個人的推薦
這三台該買哪一台? 底下的結論是我個人的想法:
若你是位拍照經驗十分豐富的玩家、攝影師,你將非常了解自己「要的是哪一種特色」,選購起來自然不會感到猶豫,即使 A73 綜合了部分 A9 / A7R3 性能,但A73 無法取代 A9 在極限速度下嚴苛要求,也無法與畫質極緻的 A7R3 相提並論,即使 A73 真的非常棒,但在自家 A9 / A7R3 面前顯得沒有特點。
即使如此,A73 規格放眼市場上比較,確實非常完美,他的對手不是自家人,而具有挑戰 Canon 5D4 / Nikon D850 的實力,這一點來看,反而是 A73 最強大的特色。
.對於 A9 / A7R3 責難的回應
最後一點,許多人一看到 A73 上市,就把 A9 / A7R3 批評的一無是處,我只能說「是他們的優點,是你們不懂、用不到而已」,這兩樣產品不是賣給「沒有某些需求的使用者」,而 A73 就是為了這種「沒有特定需求的使用者」量身打造的。
以上是我綜觀了 A9、A7R3、A73 規格,以及各種不同的討論,綜合了我對產品的認識與了解,提出我對這三台的購買的建議,給你參考。
A7R3 哪裡買 - 蝦皮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