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成為大家眼中的「文字工作者」後,我也開始能體會,當對於「某件事」很執著時,會有什麼體會,在一本講述「寫作對你的幫助」這類的書有提到一點,許多對你產生意義、幫助的事情,都是透過寫作的過程中才會發現,那些有趣的東西都會在筆尖與文字書寫過程中發生。
「攝影日記」,是一項攝影練習,透過每天一張照片,用簡短的文字來描述這張照片故事,有助於你對於如何陳述一張照片背後故事,有很大的意義,當你熟悉這樣子的表達,未來在構圖表現上,將會有更多想法。 |
雖然與一般文學、小說作家、專欄作家相比,我覺得我還不大算是「文字工作者」,但每天打開電腦寫寫東西,卻也是我日常工作一環,從 2010 年 10 月開始寫第一篇教學到現在,也差不多寫了近 10 年的時間,說是比一般人對於文字書寫、意念表達,我應該還算是較細膩一些。
而對「攝影」的想法,我也從文字書寫的過程中,慢慢有了不一樣的念頭,比如說過去認為「一張好的照片勝過千言萬言」,但後來覺得…,一張照片雖然提供許多事實的表達,但也因為構圖攝影框的關係,撇開了許多「畫面以外東西」是我們看不到的。
這張照片來看,當然是為了拍下這景像,開車經過時無意外瞄到的美景,還刻意的調頭回來停在這裡,拍上好一會再離開,就知道這景像對我來說,也確實足以吸引我這麼做。
但有留意到我剛剛那句話嗎「刻意的調頭回來停在這裡」,從照片中是無法知道,現場的路況是怎麼一回事,現場其實是一個…,要刻意彎進來、上個坡才能抵達的位置,並不大需要離開大馬路駛上好一會才能抵達,但如果沒有稍微刻意的留意、放慢車速,你經過就經過了。
如果不是刻意的加上那句話,你的焦點、注意力,就只挶限在畫面中我所為你「框住」的視野裡,比如說「嗯,不要用廣角鏡好一點,將構圖集中在中間湖面更好」,或是「蹲下來,可能更好」「曝光有點過度,暗一些更好」…等等,但這些都只停留在「畫面的構圖角度」,並沒有去想著…,為何取這個角度,還有哪些東西不在畫面裡,是值得我們去看、去想
攝影是「取、捨」過程,一但照片產生了,都只是結果,我們應該要從一張照片了解二件事,其一是「這張照片取了哪些做為創作素材」,以及「捨棄哪些是我們沒看到的」,前面提到那些對於一張照片該怎麼做最好,那些討論怎麼拍的討論,都是討論「取」,但很少人會去思考,這張照片以外的東西又是什麼,這就是「捨」,我個人是覺得,討論「捨」這部分是更有趣的。
當然會有人認為「這話不能這麼說,我之所以取這畫面構圖,是因為 “這湖面” 才是重點,我捨棄了其它角度,怎麼能說我沒有談 “割捨了什麼”」,這是一個二分法的邏輯陷阱,我們可以用這方式來羅列一下:
選擇 A 不選擇 B,今天有很多種選擇:
- 喜歡 A 不喜歡 B
- 相對於 B,更喜歡 A
- 因為只有 AB 二個可以選,A 似乎更好,無關喜好
若要羅列所有的可能,其實還真的列不完,不過我想說的是…,今天你選擇了這個角度構圖,當然直覺上是為了「這個畫面來拍攝」,但是可以多想一下,當你步行前往這裡,站的位置、朝的方向,本身就已是一種「選擇」,鏡頭焦段就永遠無法 360 度的全景含括進來,若你當下有機會思考這問題「為何要用這角度來構圖」,其實某方面來說,已經在開始思考「捨」的問題,而不只是將注意放在該「取」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