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為不定期 Sony 相機教學 ,每次最新的 Sony 相機教學 更新,可以在我的粉絲團 – 我是賀禎禎,以及我的社團 – 賀禎禎攝影教室,看到最新的 Sony 相機使用教學,而每次有最新的內容,都會定期的整理在這一篇文章,以供你參考。
本文最新更新日期:20210611
[Sony 相機教學 – 01] 什麼是「檔案格式」
圖V01-1
圖V01-2
我喜歡一次存「RAW + JPG」,有幾個好處
其一,當照片還沒修完,可以直接拿 JPG 給需要的人,這一點是比較好用的方式
其二就是,當你照片 RAW 檔還沒完全修完,想「快速找到某一張」時,這時 JPG 就方便多了。 最後等所有照片都修完了,再把 JPG 的照片一次刪掉。
[Sony 相機教學 – 02] 什麼是「影像尺寸」
圖V02-1
圖V02-2
24M 的意思,是 2400 萬像素的意思,我每一台相機,每一次拍照,我都會設定到「最高像素」,最高像素的好處,不但未來照片可以洗比較大張,同時間若需要二次構圖「裁切」,最後的照片也不會因裁切而畫質顯得太差。
不過,一張照片所佔用的記憶卡容量,也會隨之增加,但是現在記憶卡,硬碟也不貴,而每一張的照片回憶 = 無價。
[Sony 相機教學 – 03] 什麼是「長寬比」
圖V03-1
圖V03-2
影像比例的部分,一般我都建議 3:2 就好,有這二個原因:
首先這是感光元件的比例,就是 3:2 ,也是原始照片記錄的比例。
其次這個比例之所以好,是相館沖洗照片,照片本紙也就是 3:2,沖洗不會有裁切,如果你設成其它的比例,是相機將原本的 3:2,裁切成 16:9 或是 1:1 。
如果你要其它的比例,你可以事後再用其它軟體來裁切,至少保留自己裁切的空間。
[Sony 相機教學 – 04] 什麼是「消除長曝雜訊」
[線上課程終生看] 10 堂課 940 分鐘攝影入門全解析 + 480 分鐘 LR 編修入門,限時特價 $6990 點我報名 |
圖V04-1
圖V04-2
當你的快門速度使用「1 秒以上」,如果你有將這功能打開的話,相機會幫你進行「雜訊消除」,這功能有好有壞。
好處是,相機幫你雜訊消除,畫面會好一點,如果你沒有修圖的習慣,這功能是方便你,提昇照片畫質
缺點是,當你曝光時間越久,比如 10 秒鐘,相機也會花上一些時間來處理,會長拉你拍照的時間,如果是不急慢慢拍倒沒有關係,但如果像是「拍縮時」「拍煙火」,那麼會影響你拍照的時間。
[Sony 相機教學 – 05] 什麼是「色彩空間」
圖V05-1
圖V05-2
sRGB 跟 Adobe RGB ,是指不同的色彩記錄空間,世上絕大多數的瑩幕,都是 sRGB,甚至可以說你我這輩子接觸到的,都是 sRGB 的顯示設備為主。
既然如此,你就照預設為 sRGB ,就別去用 Adobe RGB,如果不小心設成 Adobe RGB 的話,你會覺得怎麼顏色看起來都有點怪怪的,包含你傳出去給別人看的照片,別人在他的 sRGB 的顯示器看也會很奇怪。
[Sony 相機教學 – 06] 什麼是「鏡頭補償」
圖V06-1
2019 年數位攝影入門,全文自由開放閱讀,建立起你的攝影基礎與架構 -> 點我看文章 |
圖V06-2
每一顆鏡頭,無論在廣角端,還是望遠端,或多或少會有一些變形,如直線變曲線,或是像差,暗角等狀況發生,如果你使用正確的鏡頭,就會有所謂的「鏡頭補償」。
這功能打開 (或是如圖一樣,設定為 “自動”),相機裡面會有鏡頭資料庫,會針對你所使用的鏡頭,修正前面提到的一些 「影像問題」,一般是建議打開,設定成「自動」,讓相機幫你的照片影像,修飾的更好一些。
但如果你使用「非支援、相容」的鏡頭,可能這個鏡頭補償功能就無法正確的設定。
[Sony 相機教學 – 07] – 過片模式介紹 01
圖V07-1
圖V07-2
圖V07-3
圖V07-4
圖V07-5
圖V07-6
過片模式,聽起來有一點難懂,大概是曾經用過底片相機的朋友,比較會知道「過片」這名詞的意思,過片模式,就是一張照片接一張照片的方式,最簡單的就是「單張單張」的拍,或是「連拍」。
在 Sony 相機的過片模式 – 連拍,有分 Hi+ 最高速連拍 / Hi 高速連拍 / MID 中速連拍 / Lo 低速連拍。
至於各速度,連拍張速是多少呢? 不同的相機,相同連拍設定,張數也不一樣,比如說 A 相機 Hi+ 是 10 張,B 相機是 8 張,這點就看每台相機的規格,但是不管你是哪一台,Hi+ 絕對是那台相機「最高速的連拍」。
[Sony 相機教學 – 08] – 過片模式介紹 02
圖V08-1
圖V08-2
圖V08-3
圖V08-4
過片模式,聽起來有一點難懂,大概是曾經用過底片相機的朋友,比較會知道「過片」這名詞的意思,過片模式,就是一張照片接一張照片的方式,最簡單的就是「單張單張」的拍,或是「連拍」。
在 Sony 相機的過片模式 -自拍定時器,分別有 2/5/10 秒設定,比如說你設定在 2 秒,當你按下快門鍵時,過 2 秒才會啟動快門,以此類推。
至於該用幾秒? 我覺得不同的秒數,有不同的用途,底下給大家建議。
10 秒,適合拍戶外團體照,選擇 10 秒拍攝,你可以按下快門鍵後,緩步的走到人群中,最適合合照使用。
5 秒,如果 10 秒覺得太久,縮短一點使用 5 秒,比較接近在室內團體照拍照的場合。
2 秒,這個我最常使用了,當你拍夜景,手指按下快門鍵,會讓相機機身輕微的「晃動」,這時我選擇「2 秒」,手指離開相機後,2 秒時間相機才啟動快門,以減少因相機晃動產生的照片模糊。
[Sony 相機教學 – 09] – 過片模式介紹 03
圖V09-1
圖V09-2
圖V09-3
圖V09-4
自拍定時 (連拍),提供了我們幾種不同的 “自拍連拍”,他有幾種形式: 📷 2 秒 3 張 / 2 秒 5 張 / 10 秒 3 張 / 10 秒 5 張
比如說我們選擇「2 秒 3 張」好了,當你「按一次快門」,他會在 2 秒內自動連拍 3 張,如果是 2 秒 5 張,則是連續拍 5 張。
💁♂️ 至於誰會在這麼短的時間,連拍這麼多張呢? 你有沒有拍過人像,拍完後才發現自己的眼睛閉起來,或是一眼大、一眼小過呢? 而 2 秒拍 3 張,就可以選一張比較好的。
至於 10 秒 5 張,則是拍有趣,10 秒內要想 5 個不同的姿勢,表情,也是蠻挑戰的。
[Sony 相機教學 – 10] – 過片模式介紹 04
圖V10-1
圖V10-2
圖V10-3
圖V10-4
連拍包圍曝光,這裡包含了二個觀念「連拍」與「包圍曝光」,這裡我們分開來介紹一下。
首先我們先看「連拍」的部分,代表按一下快門,會產生 3 / 5 / 9 張照片,且每張照片亮暗會有點不同,越多張的話,照片亮暗就會切的越細
- 📕如果是連拍 3 張,代表會「很暗、標準、很亮」,按一下快門分別會有 3 張。
- 📘如果連拍 5 張,代表是「很暗、偏暗、標準、偏亮、很亮」,這樣子就有 5 張了
- 📙如果是連拍 9 張,就是「很暗、偏暗、稍暗、微暗、標準、微亮、稍亮、偏亮、很亮」,這樣子就 9 張了
包圍的意思,是至少拍出「暗、標準、亮」三張不同亮度的照片,就有 “包圍” 的意思,所以至少要有 3 張,才算是 “包圍”。
0.3EV 連拍 3 張,代表 -0.3EV、0EV、+0.3EV ,共有 3 張照片,如果是連拍 5 張、9 張,則是拍出亮暗變動更小、更多張的照片,以此類推。
我覺得如果你要用 “包圍曝光” ,以方便拍出數張曝光值不同的照片, 0.3EV 的幅度太小了,我個人是 0.7EV、1EV 為單位進行包圍曝光,這樣子不同照片之間的落差,才會比較明顯。
[Sony 相機教學 – 11] – 過片模式介紹 05
圖V11-1
圖V11-2
圖V11-3
圖V11-4
圖V11-5
圖V11-6
單張包圍曝光,跟前面介紹的「連拍包圍曝光」概念上可說是一樣的。
- 連拍包圍曝光,是按一下快門,連拍數張不同曝光亮度的照片
- 𡁘張包圍曝光,若你想拍 3 張不同曝光亮度照片,你就要自己按 3 次快門。
但是單張包圍曝光,與連拍包圍曝光不同的是,前者包圍的 EV 比較大、比較寬,最高可以包圍到 +-3EV,總共達 6 格不同曝光的亮度,而後者是僅能 0.3EV、0.5EV、0.7EV、1EV。
除了相機操作方式,以及包圍 EV 不同,其它的如「3 / 5 / 9 」張包圍的差別,可以參考前一則 「連拍包圍曝光」的介紹,這裡就不再多說。
我覺得如果你要用 “包圍曝光” ,以方便拍出數張曝光值不同的照片, 0.3EV 的幅度太小了,我個人是 0.7EV、1EV 為單位進行包圍曝光,這樣子不同照片之間的落差,才會比較明顯。
[Sony 相機教學 – 12] – 過片模式介紹 06
圖V11-1
圖v11-2
白平衡包圍式曝光,分別有 2 級可以調整「Lo」跟「Hi」。
白平衡包圍式曝光是指,當你按一次快門,相機會「自動產生三張」,但你只會聽到一次快門,但會有三張不同色溫的照片。
- 如果是設定 Lo ,這三張照片色溫不會落差太大,比如說三張分別是「4300K、4550K、4700K」,最高與最低色溫落差為 400K。
- 如果設定是 Hi,這三張照片色溫落差會比較大,比如說這三張分別是「4200K、4550K、5000K」,最高與最低色溫落差為 700K。
因為包圍的是「色溫」而不是「曝光」,所以你才會只聽到一次快門聲音,三張曝光值相同,差的是不同的色溫 而已。
[Sony 相機教學 – 13] – 過片模式介紹 07
圖213-1
圖V13-2
DRO 包圍式曝光,分別有「Lo」與「Hi」,是什麼意思呢?
💆首先我們要先知道「DRO」在 Sony 相機是什麼功能,DRO 的全名是 「動態範圍最佳化 Dynamic Range Optimization」,當你打開 DRO 的功能,相機會針對一張照片「偏亮、偏暗」的區域,幫你修飾一下,變得一張照片更加「亮暗均衡」。
🕐在 DRO 包圍式曝光,另一個重點就是「包圍式曝光」,同樣的會有三張亮暗不同的照片,只是你按一次快門,他會「產生三張不同亮暗的照片」。
📷但這三張照片「曝光值皆相同」,為何會有「暗、標準、亮」三張照片呢? 因為這三張照片,皆透過 DRO 處理,所以產生出亮暗不同的三張照片。
- 若選擇「Lo」,三張照片曝光落差較小一點
- 若選擇「Hi」,三張照片曝光落差較大一些
[Sony 相機教學 – 14] – 縮時攝影怎麼拍
圖V11-1
如果你的相機有內建「時間間隔拍攝」,這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縮時攝影」,而有關縮時攝影幾個重要、常用的設定,這裡簡單跟大家分享一下
拍時開始時間:
指的是當你按下快門後,等待多少時間「正式開始」縮時攝影,一般我會設 2sec 左右,是手指按下快門,相機會有一些震動,讓他等個 2 秒再開始拍照,以降低相機震動的不穩定。
拍攝間隔:
這裡指的是「前一張快門按下,跟後一張快門按下」之間要「隔幾秒」,如果設定 5 秒,那就是當你按下快門後,開始數第 5 秒再啟動下一次的快門。
如果你是長曝光,比如 1 秒好了,這個 5 秒時間包含「1 秒曝光 + 4 秒等待」時間,以此類推。
拍攝次數:
你總共要拍幾張縮時照片? 通常我會設 9999 張,直到我停止為止,希望他能在有限的時間一直拍下去
AE 追縱靈敏度:
AE 是自動曝光,針對拍攝過程中光影變化時,自動曝光是否要「快速」或「慢速」隨著環境光源變化,我個人是常設定在「高」,讓相機曝光更能隨著現場光線而變化。
[Sony 相機教學 – 15] – 錄影檔案格式
圖V15-1
錄影檔案格式,點進去後有三個,分別是「XAVC S-4K / XAVC S-HD / AVCHD」而該設定哪一個比較好?
- XAVC S-4K:
如果你要拍攝 4K 影片,你只能選用這個選項。
- XAVC S-HD:
如果你想要拍攝 FHD,而且要 “比較精緻” 的話,那麼選用 XAVC S-HD 可以獲得品質更好的 FHD 影片,可以錄製最高 60FPS / 50Mbps 的影像資料量。
- AVCHD:
AVCHD 也能錄製 FHD 1080P 影片,由於壓縮編碼技術比較舊,同時也比較低階一點,錄製 FHD 只能最高錄製 60i / 24Mbps 的資料量影片。
我的建議是:我絕大多情況下,我都會選用 XAVC S-HD,用他來錄製 FHD 1080P 格式的影片,除非少數畫面我需要錄製 4K ,才會選用 XAVC S-4K。
當然用 XAVC S-HD 所錄製的 FHD 影片,其資料量自然會大於 AVCHD 所錄製的 FHD 影片,但現在記憶卡很便宜,儲存的硬碟也不算貴,保留較好影片品質前題下,請也不要再用 AVCHD 來錄製影片。
[Sony 相機教學 – 15] – 錄製設定是什麼
圖15-1
圖15-2
在前一個設定 – 檔案格式,我會建議大家,選擇「XAVCS HD」來錄影比較適合,也是最多人使用的建格式,而你選擇了 XAVCS HD 後,下一個設定為「錄製設定」該設哪一個呢?
前面的 60P 是指,每秒鐘錄製 60 張圖片,後面的 50M 代表每秒鐘產生了 50Mbps 的資料量,約略是佔 8MB 左右的記憶卡空間。
- 選擇 60P 好,還是下面的 30P ? 如果你想要「流暢一點」的話,當然是記錄 60P 的格式,而若想要拍出,有像電影的感覺,有些人會選擇 30P 來錄製。
- 若你選擇了 60P,至於後面的 MB 數要選 50M 還是 25M? 畫質要求的話,還是選佔容量較大的 50M,選擇 25M 影片畫質會被壓縮的較多,畫質會略差一些。
至於最後的 120P,則是錄製「慢動作」影片所使用的格式,一秒錄 120 張,當然檔案容量會比較大一些,來到了 100MB。
[Sony 相機教學16] – MR 記憶模式是什麼
圖16-1
圖16-2
圖16-3
🤓你有沒有想過「一鍵」就能幫你把常用的拍攝設定「一次設定好」? 有的,Sony 相機提供這個功能,每台相機可以設定的「記憶編號」數量不同,有些有 2 組,有些則達 3 組以上。
操作方式很簡單,首先,你決定好一些設定,比如說要拍「貓貓狗狗」,我在「S 快門優先」下,設定好「1/500s」快門速度,並且「開啟連拍」以及「連續對焦」,設定好後,你再選擇「記憶」,並且選定你要設定在 1/2/3 哪一組,假設設定在 MR1 好了
設定好後,接著「曝光模式轉盤」轉到「MR」,並且選擇「回復」,以及選擇 「MR1」,他就會快速的將前面的組合設定好,你就省去一個又一個的設定。
如果你常常忘記拍什麼主題,要設定哪些設定,那麼這個功能對你來說就是非常實用的功能。
[Sony 相機教學17] – 登錄自訂拍攝設定是什麼?
圖17-1
圖17-2
圖17-3
登錄自訂拍攝,跟上面的 MR1/2 有一點像,都是快速的「載入」一組設定值,只是有一點「不一樣」,我也是花了好一點時間才把他搞清楚。
MR1/2 是「載入一組設定」,並且就以該設定一直拍下去。
登錄自訂拍攝,是配合快速鍵,比如說 C1 快速鍵好了,並且將 C1 快速鍵「對應」登錄自訂拍攝 1,這時你只要「持續壓住 C1」,相機就會一直以 「登錄自訂拍攝 1 」的設定在拍照。
舉個實例好了,如果你在拍照時,偶爾會想要馬上「載入」一些拍攝設定,只要維持一下就好,比如說你想馬上「載入 連拍 + 連續對焦 + 連拍」,但拍完後想馬上取消這些設定,這時「登錄自訂拍攝 1/2/3」就派得上用場,我只要按住 C1 ,相機馬上就會以「登錄自訂拍攝1」裡面的設定進行拍照,當我手放開 C1,就恢復到你原本的拍攝設定。
這樣子你不用將模式切到 MR ,在裡頭選擇,你仍舊可以維持既有的拍攝模式 「馬上轉變另一種拍攝設定」,操作速度是比 MR/1/2/3 來的更活用一點。
不曉得這樣子講,你能不能懂? 有一點難我知道,但其實就算不會…,也沒有關係啦。
[Sony 相機教學18] – 對焦模式是什麼
圖V18-1
圖V18-2
在 Sony 相機的「對焦模式」,分別有以下幾個。
- AF-S:單次對焦,適合拍攝靜態主題,比如說 – 風景
- AF-A:混合對焦,結合了「AF-S」與「AF-C」,我個人是 不怎麼用啦,因為…不好用。
- AF-C:連續對焦,只要拍攝「動態的主題」,你選擇 AF-C 就對了
- DMF:這模式蠻好用的,平時是 AF-S,當你在半按快門完成對焦後,你還能操作「對焦環」再進行更精準的對焦。
- MF:手動對焦
聽起來 AF-A 能結合 AF-S / AF-C ,為何 AF-A 我不推薦? 因為在追縱物體拍攝,他又不如 AF-C 來得快,拍攝動態的東西,還是選擇 AF-C 吧
[Sony 相機教學19] – AF-S 優先順序是什麼
圖V19-1
圖V19-2
AF-S 就是「單次自動對焦」,而這裡有個設定「AF、釋放快門、平衡重點」,又有三個設定,是幹什麼用的呢? 嗯,有一點無聊,但其實也蠻重要的。
- AF:非得要「相機對準焦」,你才能按下快門
- 釋放快門:就算有一點沒對到焦,你也能按下快門
- 平衡重點:在「AF / 釋放快門」二者判斷下,取得一個平衡
🤔為何要這麼設定? 是有原因的。
一般來說,如果沒有「成功對焦」,快門釋放鍵是「不給按下去的」,這麼聽好像蠻有道理的,但是有時真的會錯失那麼一點時機,心裡會希望跟相機說「對焦不用 100% 準,大概有 80-90% 的機率就好」,為了實現這願望,所以才有這設定。
我個人是建議,如果你不是很懂的話,不妨選擇「平衡重點」,在「100% 準確」跟「差不多準確」之間取個平衡就好;如果你常常要講究拍照速度,那建議選擇「釋放快門」會更快一些。
[Sony 相機教學20] – AF-C 優先順序是什麼
圖V20-1
圖V20-2
AF-C 就是「連續自動對焦」,而這裡有個設定「AF、釋放快門、平衡重點」,又有三個設定,是幹什麼用的呢? 嗯,這點跟前一則介紹的「AF-S 優先順序」,意義是相同,不過還是補充在下面給大家參考。
- AF:非得要「相機對準焦」,你才能按下快門
- 釋放快門:就算有一點沒對到焦,你也能按下快門
- 平衡重點:在「AF / 釋放快門」二者判斷下,取得一個平衡
🤔為何要這麼設定? 是有原因的。
一般來說,如果沒有「成功對焦」,快門釋放鍵是「不給按下去的」,這麼聽好像蠻有道理的,但是有時真的會錯失那麼一點時機,心裡會希望跟相機說「對焦不用 100% 準,大概有 80-90% 的機率就好」,為了實現這願望,所以才有這設定。
若是在 AF-C 優先順序的設定,我個人是建議,既然已經是 AF-C 了,代表你是要「連續對焦單一物體」,且也是拍攝動態主題,把握時機為主,我會選擇「釋放快門」,讓相機追焦過程中,就算沒有追得非常準,也能讓我釋放快門,補捉畫面的一刻,若怕失準的話,不彷搭配「連拍」,以獲得更高的成功率。
[Sony 相機教學21] – 對焦區域是什麼
圖V21-1
圖V21-2
圖V21-3
圖V21-4
圖V21-5
圖V21-6
圖V21-7
對焦區域,就是選擇、控制「對焦點運作」的設定,在 sony 相機中,絕大多教可以看到這幾種,簡單介紹一下他們的差別。
- 寬:啟動相機每一個對焦點,進行「主角的補捉」
- 對焦區域:開啟 3×3 個對焦區域共 9 個,以補捉「9 宮格區域內的主角」
- 中間:只採用「畫面正中間」的對焦區域,只有中間這區域才會進行對焦。
- 彈性定點:只使用「一顆」對焦點,並且這顆對焦點有 S/M/L 小/中/大 的差別,越小對焦越精準。
- 擴充彈性定點:基本上同上面的彈性定點,差別是這顆對焦點周圍有 8 顆輔助對焦點。
- 追縱-擴充彈性定點:這個只有在 AF-C 連續對焦時才能使用,使用方式同上
我最常用的是「彈性定點 – M」,也即是所謂的「單點對焦」,若搭配「觸碰螢幕」來操作就更省力了。
[Sony 相機教學22] – 對焦區域限制是什麼?
圖v22-1
圖v22-2
前一篇有提到,Sony 相機有數種「對焦模式」可以選擇,像是「寬、對焦區域、中間、彈性定點、擴充彈性定點」等數種可以選擇。
可是,有些人的習慣,可能「永遠」不會使用「其中 1、2」種,是不是可以「取消」其中幾種,讓這幾種「消失」在 對焦模式的選單呢?
可以的,「對焦區域限制」就是讓你,可以選擇性的「關掉」某些項目,比如說我幾乎不用「對焦模式 – 中間」,我就在這裡把他取消掉,他就不會出現在設定選單裡,這樣子操作相機速度可以更快、更方便一點。
[Sony 相機教學23] – 換垂直/水平AF區是什麼?
圖V23-1
圖V23-3
這個功能意思是,希不希望「從水平構圖」轉換到「垂直構圖」,對焦點要不要另外設定位置,還是要固定對焦點?
如果你橫拍,對焦點在「右邊」,但若你打直拍,對焦點想要變成「中間」的話 (或是任何位置),這個功能就是讓你達到這個設定。
設定為 “僅 AF點”
你可以「橫向構圖」使用彈性定點,指定一個位置;「直幅構圖」使用彈性定點,指定在另一個位置。
設定為 “AF點 + AF 區域”
與前一個不同的是,前一個設定「直橫幅都只能”相同”對焦方式」,這一個可以「直橫幅採用 “不同” 的對焦方式」,你可以直幅採用「彈性定點」,橫幅採用「AF區域」,或是反過來都可以。
[Sony 相機教學24] – AF 輔助照片是什麼?
圖V24-1
圖V24-2
如果你拍照的地方太暗,其實相機會對不了焦,有沒有發生過,有時快門會按不下去的時候? 就是太暗的場合,無法完成對焦才會造成。
今天這個功能,如果設定為「自動」相機會自動判斷,這些過暗的場合,需不需要「輔助照明」,如果判斷需要的話,相機會發射橘色的光線,照片對焦的東西上,好方便相機完成對焦。
如果選擇「關閉」的話,那麼相機就不會做這件事情。
這麼好用為何還要「關閉」呢? 因為有些場合這種輔助照片明會影響到其它人呀,像是拍夜間的表演、演講,或是拍螢火蟲、夜拍風景,發出這種橘色光真的會影響人哪。
[Sony 相機教學25] – 人臉/眼部 AF 設定是什麼
圖V25-1
圖V25-2
人臉/眼部AF設定,就是來設定「人臉追縱」,裡頭有一些設定,簡單的說明一下。
- AF時面孔/眼部優先: 可以設定 開/關,決定要不要這功能
- 被攝體偵測:有區分「人類」以及「動物」
- 右眼/左眼選擇:有區分「自動」以及「左眼」「右眼」
- 面孔偵測框顯示:有區分「開/關」,打開後,當相機畫面有複數的人,就會框住每一個不同人的臉部,加以提示。
- 動物眼睛顯示:有區分「開/關」,打開後,若你選擇「偵測動物」,當畫面中有動物,會自動補捉動物的眼睛。
一般來說,我是蠻建議初學者「打開這個功能」,同時「設定人類」以及「左右眼自動」,並且將最後二個設定都「打開」
當你這麼設定,只要是拍照有人在畫面,會「自動辨識人臉」,同時會「以眼睛為對焦目標」,這樣子拍照會快又簡單。
但這樣子會有一點麻煩,如果對到的人、動物「不是你想對焦的對像」,這功能就會顯得麻煩,可以搭配 C 鍵 – 自訂義按鍵,來快速打開、關閉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