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整理了所有 "攝影教學影片" ,持續更新 - 點我來看教學影片整理

防手震計算 ,首先要懂「安全快門」的概念,安全快門是一種 “經驗法則”,在過去底片時期無法快速確認快門速度是否,於是有了「安全快門」概念,提供攝影師拍攝靜態照片時的參考,而現今數位相機、鏡頭擁有防手震等功能,使得靜態攝影更加彈性多元應用,本篇聊攝影來為大家介紹 防手震計算 方式。

= 文章導讀影片 =

影片

 

= 安全快門緣由 =

所謂的「安全快門」概念,是一種 “經驗法則”,提供攝影師在 “慢速度靜態攝影” 主題下的快門應用的參考原則,若符合「安全快門條件」 拍出來的照片不易因快門速度不足而拍出失敗的作品。

防手震計算

圖02. 冰島 – 傑古沙龍冰河湖,點我看遊記

為何需要使用慢速度快門?  只要拍攝靜態風景主題,快門需求不高,此時採用慢速度快門以提昇進光量,最後對 ISO 的需求也會降低,畫質將會隨著提昇。

在過去使用底片相機攝影,一但採用慢速度快門,同時沒有使用三腳架情況下,往往因為手持不穩、呼吸導致手震,最後造成相片模糊,在無法當下就能發現,最後照片沖洗出來才發現,就已經來不及了。

 

防手震計算

圖03

如果能有一種規則,能讓我們參考,參考這個規則,就算慢速度快門拍攝下,最後的結果依然能清晰、清楚,這樣對於最後一張作品的的表現將會表現的更加出色。

而這個「規則」,就是我們稱的「安全快門」,只要符合安全快門的條件下,就能依照這個「規則」使用慢速度快門依然穩定畫面,所以「安全快門」,也可以說是一種 “經驗法則”,這個原則無論過去到現在,一直通用。

 

= 安全快門定義 =

安全快門概念是,在使用 XXXmm 焦段,只要維持在 1/xxx 快門速度,或是更快,就能拍出穩定的照片,假設使用 60mm 焦段拍攝,若快門速度維持在 1/60 甚至更快到 1/80,就能拍出清晰的照片。

 

防手震計算

圖04

舉個實例更簡單說明。

若是採用 135mm 的焦段,那麼安全快速度為 1/135s ,由於相機並沒有 1/135s 速度,最接近的是使用 1/160s,只要比 1/135s 還要快,正確的手持相機拍照,也能獲得清晰的畫質,這就是「經驗法則 – 安全快門」的概念。

 

= 防手震概念 =

防手震,顧名思義是「防你的手震動」,目的是幫助我們採用慢速度快門,同時又無使用三腳架的前提下,能防止我們手震動造成照片模糊的功能,稱之為「防手震」,想了解更多防手震的原理、應用,請參考這篇什麼是相機防手震介紹

 

防手震計算

圖05

現在的相機、鏡頭大多都有將「防手震」的功能設計進來,各家品牌鏡頭防手震代號不盡相同,如 Nikon 的 VR、Canon 的 IS、Sony 的 OSS 都是防手震技術的符號代稱。

而防手震也有不同的「強度效果」,現在常見的有 1-4 級不等的防手震等級,而 1-4 級防手震又有何差別呢?

 

.防手震級數計算

防手震計算

圖06

防手震級數計算非常簡單,如上圖 06 所示,1 級防手震,代表可以 “延長一倍曝光時間,同時保持穩定”,而 100mm 焦段的安全快門為 1/100s,1 級防手震延長 1 倍曝光時間,即是 1/50s,以此類推。

 

防手震計算

圖07.

也就是說,若拍攝 “靜態風景主題”,當時使用 135mm,安全快門至少要 1/135s 才不會因為晃動而最後照片模糊,若這顆鏡頭擁有 4 級防手震的話,我們能使用 1/8s 這麼速度快門,仍能維持穩定的照片,清晰的細節。

 

= 防手震計算 與 畫質 =

事實上,防手震能增加一張照片畫質,這一點也是可以經由計算得證。 防手震目的是輔助我們採用慢速度快門,仍能維持穩定,但我們也知道一但快門速度調慢,進光量多,最後對 ISO 值的需求也會減少,所以我們可以如此推論 「防手震級數越高,最後一張照片畫質也會越好」。

 

防手震計算

如果多人上課較不符合你上課方式,一對一攝影教學,手把手教會你,從「攝影基礎」、「相機操作」,甚至到「照片編修」都可以為你量身打造課程 - 點我看課程

圖08.

我們以此例來討論,若是採用 40mm 焦段拍攝,安全快門需要 1/40s,在 F4.0 的光圈下,需要 ISO 3200 來滿足曝光。

若是擁有 4 級防手震,我們能採用 1/2.5 快門速度,依然穩定,也因為快門速度變慢,增加曝光時間,進光量也隨之增加,最後的 ISO 僅需要 ISO 200,大幅的從 ISO3200 降至 ISO 200 ,畫質因而提昇

 

= 防手震標示 =

.經驗法則並非絕對標準

前面提到,安全快門是一「經驗法則」,即然是經驗法則,也就無法人人適用,但至少提供我們慢速度快門運用時非常實用的參考;防手震的計算也是基於「經驗法則 – 安全快門」下,所做出來的 1-4 級的區分,根基還是從「經驗法則」為基礎。

 

防手震計算

圖09

雖然許多鏡頭廠商宣稱有 X 級防手震,但也牽涉到每個人手持相機的「經驗」不同,另一方面也會隨著拍攝現場條件不同,中間牽涉到的變數太多,過度強調某些鏡頭擁有「X 級防手震」,可能會有廣告不實的可能,部分鏡頭在規格表上,僅提供該鏡頭有防手震設計,卻不去提有幾級防手震,我相信也是這原因。

今天來提個例子 Sony FE 24-105mm F4G OSS 這顆鏡頭,規格表上僅提供具備防手震 OSS 設計,卻不提有幾級防手震,底下來做個簡單的測試。

 

.Sony SE24105G 測試

防手震計算

圖10.

Sony SEL24105G 這顆鏡頭到底有多少等級的防手震效果,這點我們透過簡單的測試就能了解,今天測試的方式,搭配的機身為 Sony A7R3,同時採用 105mm 望遠端來拍攝,按照安全快門條件,需要使用 1/105 快門才會穩定,在無風且雙手持相機穩定站著,同時拍攝靜態畫面下,我將採用「1/4s & 1/6s 快門速度」,來測試看看最後效果表現。

 

防手震計算

圖11.

以 1/4s 快門速度拍了 10 張,並且放大至 100% 裁切檢視,發現成功機率實在太低,10 張照片僅 3 張成功,其餘 7 張皆有晃動程度不一的情況發生,這樣子的成功機率過低無法實用。

 

防手震計算

圖12.

當我調整快門速度至 1/6s 速度,成功機率大幅增加約 9 成的機率,這樣子的成功機率在外面實拍,算是 “實用” 的等級,採用 105mm 拍攝,安全快門條件為 1/105s 左右,而在 1/6s 成功機率非常高,計算上約是 4 級防手震程度。

 

防手震計算

本網站上千篇攝影教學,全文免費開放閱讀,這裡需要您的一份支持,以讓攝影教學網站,能持續的走下去 - 點我來贊助

圖13.

所以我們可以推估這顆 SEL24105 F4G OSS 擁有 4 級防手震的效果。 雖然 A7R3 本身有機身防手震,多少在這項測試上有些許幫助,但是在 4240 畫萬素下,依然有如此水準,此顆鏡頭防手震的效果確實仍然表現亮眼。

PS:在越高畫素下,輕微的晃動造成的影響,在照片 100% 放大檢視下越是明顯,反之在低畫素、低解晰度下反而不那麼明顯。

 

= 如何看待防手震 =

[聊攝影222] 防手震計算 ,深入了解相機、鏡頭防手震計算與概念,拍出最佳畫質照片

圖14. 光攝影全 11 篇教學專欄

防手震最重要的用途,是拍攝靜態風景較為適合,主要是有效的彌補因為手持相機不穩定所產生照片晃動、模糊的現像,同時也因快門速度減慢,降低最後對 ISO 值的需求

目前鏡頭、機身防手震,目前最多約 4-5 級左右的強度,以實用來說確實提供拍照當下許多彈性的應用,也許會有人說「這種計算方式不準」,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經驗法則 – 安全快門」,並非嚴謹的定義,同時也會因拍攝現場環境變數所影響,1-4 級級數計算,只能當參考,不能做為唯一、絕對的標準。

 

[聊攝影222] 防手震計算 ,深入了解相機、鏡頭防手震計算與概念,拍出最佳畫質照片

圖15

以我自己的使用習慣,每拿到一顆新的鏡頭,我都會略為測試一下,往往會發現一個現像 “官方資料宣稱 4 級,實際測試約有 2-3 級左右表現”,我並不會覺得官方數據廣告不實,就如同前面說的,每個人的拍攝方式不完全一樣,同時又與現場環境有所影響,最後實用心得自然會有所差別。

後來我自己的習慣是:官方數據少 1 級,如官方宣稱有 4 級防手震,我會只把它當作 3 級防手震鏡頭來看待

 

[聊攝影222] 防手震計算 ,深入了解相機、鏡頭防手震計算與概念,拍出最佳畫質照片

圖16.光攝影全 11 篇教學專欄

如一顆宣稱有 4 級防手震鏡頭,在安全快門 1/100s 下,4 級理應可到 1/6s,但我通常不會用到這麼低,大概只會使用到 1/13s 左右,連續拍 10 張照片,通常成功機率可達 7-9 張不等,這就是我多年來看待相機防手震「個人的經驗法則」。

到這裡,相信你更了解「防手震」的級數如何計算,也清楚認知級數計算,是源於「經驗法則-  安全快門」 所做出來的計算,相信也能稍稍解釋你過去使用防手震的經驗與理論上的落差,下次不彷再拿到新鏡頭時,自己實際測試看看,找出屬於一套自己使用鏡頭的經驗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