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攝影朋友,在外拍時面對「高反差」的場合,會採用「包圍曝光」,以方便進到 LR/PS 進行 HDR,表示這種做法可以擁有比較好的亮暗細節,但真的是這樣嗎? 本篇聊攝影透過實拍,來驗證這個流傳在攝影圈的拍攝與後製觀念,是否真的如此。
= 包圍曝光 & HDR 操作 =
由於相機的「動態範圍」有限,單張照片無法把眼前看到所有的亮暗細節給補捉,這時我們通常會採取一些做法,來「增加動態範圍」,比如:
- 採用 RAW 記錄:透過色彩深度較高的檔案,來記錄更亮暗細節
- 採用包圍曝光+HDR:採用包圍曝光方式,拍出至少三張照片,再透過 LR/PS 操作「HDR 合成」來增加動態範圍
- RAW + HDR 合成:結合了 RAW 檔優勢,再運用 HDR 合成,來獲得更大的動態範圍表現。
.包圍曝光簡述
所謂的「包圍曝光」指的是拍出「3 張不同亮暗」的照片,一般拍攝方法是「稍暗、標準、稍暗」的 3 張照片。
圖01
用三種不同的亮度,分別保留不同的細節,-1EV 保持亮部細節,-1EV 則是保留暗部細節,+-0EV 則是保留中間色調細節。
.HDR 操作
圖02
HDR 則是將這三張照片「組合成一張」照片,可以保留較佳的亮部、暗部細節。
圖03
實際的操作方式,在 LR 編輯版面中,全選這三張照片,進行 HDR 合併,就能得到一張 HDR 的照片。
= HDR 效果 =
在拍攝當下,就要用「包圍曝光」拍下三張不同亮度的照片,再經由 LR 的操作,經過這些繁瑣的過程,想必 HDR 合成應該能到不錯的結果。
圖04
我們拿兩張照片,左側是拿一張「欠曝-1EV」的 RAW 照片,經由簡單的調光而成的照片,右側則是「包圍曝光+HDR」得到的結果,如果不放大看,這兩張差不多。
圖05
如果我們放大看細節,可以發現「單張 RAW 調光」的細節表現,明顯有噪訊出現降低了畫質,而採用包圍曝光 + HDR 合成的照片,細節保留的不錯。
由此可見,在拍攝現場「包圍曝光 + HDR 合成」,能保留較佳的照片細節,值得我們花功夫這麼做。
但是這是使用 10 年前的全片幅相機 – Canon EOS 5D3 所拍攝的照片,那如果放在今天 2024 年,使用 Canon EOS R5 ,用同樣的方式來拍攝,會有不一樣嗎?
= 使用新相機來拍攝 =
我們知道,新相機推出,在「畫質」表現上會更加的進步,這裡單指的是「動態範圍」的表現,我們用同樣的方式,複製上方的操作,來比較看看「單張 RAW 照片調光」與「包圍曝光 + HDR 合成」這兩張照片的差別。
圖06
左邊這張照片,是「單張 RAW 調光輸出」,右邊則是「包圍曝光 + HDR合成」,如果不放大看的話,兩者差不多。
[線上課程終生看] 10 堂課 940 分鐘攝影入門全解析 + 480 分鐘 LR 編修入門,限時特價 $6990 點我報名 |
圖07
同樣的我們放大至 100% 檢視照片,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單張 RAW 調光輸出的照片「比較粗糙一些」,也就是雜訊比較多,而使用「包圍曝光 + HDR 合成」的照片,細節表現比較好。
= 結論 =
圖08
- 「包圍曝光 + HDR」確實獲得比較佳的細節表現
- 但單張調光的照片,也表現不錯
過去我面對大逆光的照片,習慣上就會採用「包圍曝光 + HDR」的方式來拍攝,因為我知道這樣子能獲得細節比較好的照片,經由實證後得到感受,而不是聽別人怎麼拍,自己就跟著怎麼拍。
現在同樣面對大逆光的照片,我或許就不會採用「包圍曝光 + HDR」的作法,有賴於新的相機動態範圍表現比較好,使得就算採用單張照 RAW 調光輸出的照片,細節仍然保留的不錯,如果時間狀況許可,我依舊會採用「包圍曝光 + HDR」的方式拍攝,來獲得較佳細節的表現。
回到本文一開始問題「面對 “高反差” 的場合,會採用 “包圍曝光” ,以方便進到 LR/PS 進行 HDR,表示這種做法可以擁有比較好的亮暗細節」真的是這樣嗎?
確實會比較好,只是為了這些的落差,你願不願意付出較多的心力來進行拍攝、後製,以得到你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