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整理了所有 "攝影教學影片" ,持續更新 - 點我來看教學影片整理

既然前一篇講到背包了,我想對背包再多說一點,如果說外套之於女人,那麼背包就是攝影人最重要的東西,我可以接受稍不滿意的腳架,但我一直追求理想的背包,所以我攝影器材中「最多」的種類,家中塞了不下十幾個背包,僅次於鏡頭的攝影器材。

 

更多 [照片之後] 文章請點我

 

文章陪讀

 

[照片之後031] 背包,並不只是個書童的角色

 

.背包之於攝影人

相信不少女生,衣廚裡的外套真的怎麼算都會少一件「那天最適合的外套」,而這種道理同樣比喻在「背包之於攝影人」,永遠都少一顆最適合那天出門的背包,看過不少女生外套一件件的換,也稍稍能夠理解那種感覺是什麼。

攝影人的背包也是呀.

今天帶著一台或二台機身,二顆或三顆鏡頭,三片或四片濾鏡、閃光燈帶不帶? 腳架帶哪一隻? 電池帶上幾顆? 快門線、清潔組、各式五花八門的配件,每次出門準備都不同,那當然了,背包就該不一樣,所以我們應該至少要有「一機二鏡、一機三鏡」「二機二鏡、二機三鏡」不同量級的背包,好面對不同的拍攝主題,用這個理由敗家,我覺得很有道理。

 

.鐵塊與棉花

「10 公斤的鐵塊跟 10 公斤的棉花,哪個比較重」

當然,這是一樣重,但是好的背包可以讓你背起 10 公斤的攝影器材,背起來卻沒有那麼重的感覺 – 但他依舊是 10 公斤,一點也沒少,好的背包帶你上天堂,差的背包帶你住套房,一款好的背包,各項的貼心的小設計,都能適度的減輕你背負的壓力,讓你每走一步都是輕鬆踏實的一步

但那重量哪裡去了? 並不是背包擁有「反重力系統」,讓重量消失在地表上,真正該在意的,並不是「重量」,而是重量是否能分散在背負的身體上,而不只是你的肩上,若 10 公斤的重量全壓在你的肩頭上,那當然你走沒多久,雙肩就痛的受不了,而如果能平均分散出去,那麼 10 公斤的攝影背包,依舊是 10 公斤,一克少不了,只是身體全身平均一起分攤它的重量,讓你走的更遠更久,更有活力,拍更多照片。

比如我手邊一塊真的有「反重力系統」的背包,我個人蠻喜歡的,他裡頭最大的秘密,就是有強力的「彈簧」,當身體在走動時,他會依情況伸延彈𫉉,進而隨著身體運動,擺動背包,第一時間覺得…,這,豈不更累嗎? 身體不就為了這個背包的「擺動」而更費力的保持平衡穩定? 但由於該背包「特價」,價格也不貴,於是買了一款試用一陣子。

「真的有比較輕鬆也」我說,每天帶著相同差不多的東西出門,有感覺到這個「反重力系統背包」真的讓我身體更加輕鬆一點,儘管仍是 10 公斤的鐵,卻不覺得有那麼沉重的感覺,從那時開始我背包挑選的條件更多、買的更多、試的更多,當然踩到的雷也更多一點,直到現在我都仍在找「更好、更適合自己的攝影背包」,希望買了就用一輩子,壞了再買一顆,或是一次買 10 顆算了。

 

.心靈上的獨處

可能是我懶吧,可能是我生活作息改變了,又可能攝影本身就是我的工作,我對「攝影」互動,好像不是「出了景就出門」或是「別人拍了什麼覺得不錯,自己也跟著去拍」,很久以來已經都不是這樣,攝影已經是我「生命」佔了很大一部分,而不是僅僅是一種興趣而已。

「攝影很大一部分的過程,其實不是在拍照,而是與自己相處」,背著相機走,看的不是景,而想著是現在的自己在哪裡、過去有什麼開心愉快,悲傷憤怒,哪些事情還沒解決,又有更多事想做未做,當一個人走在「我們稱為往攝影點前進的路上」,我想的盡是這些,而這些雜念到了攝影點後才停止,得快點準備好器材開始拍照。

你覺得你是為了「成就那張照片」才去拍照嗎? 那當然,不然幹嘛去拍? 這或許是很多人心中的答案,但也是有人為了享受前往攝影的過程才提起相機拍照,那張照片就不完全是重點,又或著「兩個都想要」,貪心一點也可以。

而我呢,我好像是當我想要獨處時,才想要去「拍照」,雖然我的生活絕大多數的時間都在「獨處」,但心境是不一樣的,一個人處在一個空間,跟心靈上僅有自己與自己想處,是天壤之別,當一個人處在一個空間,很可能是在工作、忙其它事情,享受其它興趣帶來的快樂,但這並不是心靈上的獨處,因為有個「其它的什麼東西」正在佔據你的思考、注意力。

而「心靈上的獨處」,我認為是腦海中只有「自己」,思思念念都是自己曾經的過去,透過眼中看到的事物,剌激自己該想些什麼、此時有點像是進入𠖇想的境界,身體每一處都是你思緒的重點,特別的是在呼吸、步伐,以及心跳,好像從出生到現在,才真的意識到自己在「活著、走著、呼吸著」,我好喜歡這種獨處的感受,但該如何進入到這種情境呢? 對我來說,那就是背起相機 – 出門拍照去。

 

.攝影,只是理由

撇開為了特定目的攝影,就是為了得到那些照片才出門,且一定要得到它,但我更多的時候,攝影只是讓我能進入到「心靈上的獨處」,才拿起相機出門,當然拍照過程依然讓我樂在其中,不過那不是這次出門目的,所以拍不拍得到什麼,不是重點。

而獨處個一天、二天、數天,不免心中會從孤獨的快樂,轉換成孤獨的難過,人還是需要與活生生的「生物互動」,才能在旅行路上走的更遠、更久,當四處空無一物時,攝影背包成為與我對話的角色,我會對它說…

  • 「你真利害,這麼東西你都塞得進去」
  • 「這裡脫線了,該不該把這線頭塞進去,還是剪斷它?」
  • 「塞太多了,拉鍊很緊繃,你會不會想吐?」
  • 「為何你是紅色的? 其實不錯看啦,但有一點招搖,你要留意哦」

你說什麼它都照單全收,他說會說你想聽的話,不說讓你反感的意見,因為「它只是個背包」,目的是帶著你的攝影行李,就是他的責任,但此時你需要一個聊天的對象,它,就是最好的聽眾、最好的對象,會讓你長期獨處的旅程,更有樂趣一些,而忘了他有多重、好不好背、好不好用,甚至…,好不好看。

另外有趣的一點,不知道為何,當初選上這背包,許多背包裡頭小小細節,反而在這時看的更清楚了,連續用了好幾天,才更覺得「這裡若多個口袋會更好」「原來這個小孔是為了塞進太長的背帶」「底部應該多個相機雨衣袋才對」…,對於背包的要求,才會越來越多、越來越細。

  • 「真的不是我愛亂買相機背包」
  • 「它不只是背包」
  • 「雖然他真的只是背包,大多數時候啦」

這麼下來,每次在挑選背包,看的總不是價格 (雖然很重要)、看的不只是功能,更看的是一種「順眼」,這背包面相長的好不好看,成為在一群包包擺在商場時,吸引我注意力的焦點,因為挑選冒險的伙伴是重要的事情,可不是在挑選「書僮」啊是不是?

更多 [照片之後] 文章請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