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想寫一篇…,這幾年使用全片幅相機的心得,從第一台全片幅相機 Canon 5D3 以來,中間經歷過 Canon 5Ds,同時期一起使用 Sony A7M2,以及短暫使用 A7R2,以及為了更高感光度,入手 Sony A7S2,一直到 A7R3 發表後,漸漸淘汰 Canon 系統,改以 Sony 為主,這篇文章主要的來分享,自 2012 年底開始,直到 2014 年使用 Canon 5D3 的使用心得感想。
我的全片幅相機使用回顧
- Canon EOS 5D3,2012-2014 使用體驗分享
- Sony A7M2 適合當旅行隨身機嗎? 6 國自助旅行記錄,心得分享
- Canon EOS 5DS 使用心得,5000 萬像素欣賞照片新體驗
- Sony A7S2,將會是陪我最長的一台全片幅相機,難以取代的夜拍主機
- Sony A7R3 ~ 會是我目前評價規格、功能最好的主機
= 2013 英法義自助旅行 =
圖01
Canon 5D3 是我於 2012 年底入手的全片幅相機,也是我第一台的全片幅相機,長年使用 Canon APS-C 主機,自然也是首選同系統的主機優先,自 2012 年底到 2020 年之間,Canon 5D3 陪伴我也算相對較長的時間,跟著我前往二次歐洲自助旅行,拍攝過不少主題、去過不少國家,對 Canon 5D3 有著較多的「情感」。
在介紹 Canon 5D3 我使用的心得,也較多著墨在「使用全片幅主機」的初步感受,一部分也是分享 Canon 5D3 給我的感受,一部分也是特別強調,使用全片幅主機,在拍照體驗上的不同。
.對於高感光度表現
圖02. 英國/愛丁堡 1/30s & F4.0 & ISO 6400
跟進全片幅相機領域,當然感受最深的,無非是高感光度的表現,過去在 APS-C 主機上,非常少用超過 ISO 3200 ,更不用說是 ISO 6400 下,會能有多好的表現,自然在某些微光的場合下,依舊不敢採用更高的感光度。
入手 Canon 5D3 後,高感光度表現自然滿意,是過去使用數年 APS-C 相機無法體驗的樂趣,同時 5D3 的高感光度表現,也比前代 5D2 進步不少,對於第一次入手全片幅相機的玩家來說,5D3 真的是非常感動、亮眼,再也不擔心光線不足下,能否掌握到基本充足的曝光。
圖03. 法國/巴黎 1/30s & F4.5 & ISO 2000
經常情況下,我並不會用那麼高的感光度,大多時候,還是在 ISO 1600 – ISO 6400 之間使用,即使不用與 APS-C 相機做個比較,你也能感受得到,在 ISO 1600 – 6400 之間,照片畫質的穩定度,都遠比 APS-C 來得細緻,對於長年使用 APS-C 相機的我來說,這是全片幅相機非常有感的大躍進的感受。
圖04. 義大利/梵帝崗/聖彼德大教堂 1/25s & F6.3 & ISO 5000
高感光度真的非常重要,在光線較微弱的教堂下,你會很需要它的表現,ISO 5000 無論在過去 (2013)、現在 (2019) 都是高感光度的需求,在 Canon 5D3 的表現下,ISO 5000 依舊把微光的教堂拍的更明亮,甚至在暗部細節依然能記錄、刻畫出細節,不會被噪點給蓋住無法呈現教堂細緻偉大的藝術成就。
.景深、等效焦長與構圖
圖05. 法國/巴黎/艾菲爾鐵塔 1/30s & F4.0 & ISO 4000
有一點也是很明顯的差別,那就是「構圖與景深」的不同,在近似構圖下,全片幅相機實體焦長較長,使得景深會稍淺一些,以這張照片採用 F4.0,並且在 24mm 焦段下,景深計算上,比起採用 APS-C + F4.0 + 15mm 來得更淺一些,在構圖運用上更有不同的彈性變化。
圖06. 義大利/佛羅倫斯/米開朗基羅廣場 1/25s & F4.0 & ISO 5000
這張照片為 24mm 鏡頭焦距下,採用 F4.0 光圈值,如此淺的景深,這點永遠是 APS-C 相機做不到的事情,若想達到「近似構圖」,APS-C 相機則需使用 15mm 的鏡頭焦距才能達到,如此一來景深更大,是無法做到像上面這張照片的構圖 (是為了紀念一杯10 歐元貴得要死的熱可可)。
[線上課程終生看] 10 堂課 940 分鐘攝影入門全解析 + 480 分鐘 LR 編修入門,限時特價 $6990 點我報名 |
圖07.
過去不容易獲得的構圖,你能在全片幅主機上能體會得出差別,如果採取近似構圖,站在相同的位置上,全片幅主機採用的鏡頭焦距,總是比 APS-C 主機來得長一些,即使是相同光圈值,景深計算上就是不一樣,這一點是任何習慣使用 APS-C 相機的玩家,初步接觸 FF 全片幅主機時,很有感受的不同,這一點絕對不是個誤會。
在全片幅主機使用 70mm焦段,在 APS-C 相機則是使用約 46mm 焦段,才能獲得構圖近似的照片,但我與對象之間的距離不變,實體焦段不同,自然景深計算結果也絕對不同,這是透過景深計算器就能計算得出來的數字,而不是個抽象的概念,會讓你在構圖上,明顯感受更多彈性的空間。
圖08. 英國/倫敦 1/500 & F4.0 & ISO 500
若想要將主角,與背景做一點「切割、分離」以突顯主角在照片中的比重,同時間又不希望離得太遠,在 APS-C 相機上是不容易做到,通常光圈要更大一些才更容易達成,若是光圈有著 F2.0 會更容易一些,但鏡頭選擇就少,鏡頭焦段也不見得擁有。
以這張照片來說,在全片幅相機上為 50mm + F4.0,APS-C 相機則是約31mm,這點並不困難,但是要達到近似的景深表現控制,光圈要比 F4.0 來得更大上不少,當然你可以選擇像是 35mm/F1.4 定焦鏡頭來達成,但是畫面的「壓縮感」與實體焦段有著直接的關係,也就是主角與遠景之間的距離表現,也就完全不一樣了。
圖09. 英國/倫敦 1/400s & F6.3 & ISO 320
FF + 24mm 所拍攝的視野範圍,約是 APS-C + 15mm 鏡頭可以達到近似的畫面,但實體焦長就是不同,你會發現照片中的人物,與四周景色的距離、空間關係也就非常不一樣,這並不是錯覺,任何人若與我相同,長年使用 APS-C 相機,一但開始以 FF 全片幅相機開始拍攝,你會發現鏡頭下的視野,與過去拍照習慣,有著截然不同的感受。
.畫素與細節
圖10. 義大利/佛羅倫斯/百花大教堂 1/40s & F5.0 & ISO 4000
圖11. 義大利/佛羅倫斯/百花大教堂 1/40s & F5.0 & ISO 4000
細節,真的也很不一樣,面對連米開朗基羅都讚嘆不己的壁畫 – 聖母百花大教堂的「最後審判」,在全片幅相機下,也能記錄更多的細節,回到家再慢慢的欣賞。
光圈 F4.0下,搭配快門速度 1/30s,最後使用 ISO 4000,在 2200 萬像素的 5D3 記錄,獲得的細緻表現,對比手邊 1800 萬像素的 Canon 650D,在相同條件下所拍攝出的成果,讓我深切感受到….,第一次親眼見證如此感動的壁畫,好在我手邊帶著當年畫質出色的主機,陪著我一同記錄如此精美的畫作,真是覺得當初狠下心昇級主機的決定,絕對是值得的。
= 2014 年中歐自助旅行 =
2019 年數位攝影入門,全文自由開放閱讀,建立起你的攝影基礎與架構 -> 點我看文章 |
圖12. 希臘/聖托里尼 15S & F13 & ISO100
為了追逐一張照片,親眼見證是否有那麼美,買張機票飛去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也真的是夠浪漫的事情,就是為了親眼看看希臘離島 – 聖托里尼,是否如網路上看到的照片那麼漂亮,於是買了張機票親自飛來一趟,當然,我也得到我想要的畫面。
圖13. 匈牙利/布達佩斯 1/13s & F4.0 & ISO 1600
高感表現,始終是接觸到全片幅主機,會讓你有感不同的體會,你可以不用到太高的感光度,但是至少能在 ISO 3200 下,維持很穩定的細節與畫質,ISO 1600 夜間表現,採用 RAW 格式記錄,後期輸出調整後的結果,你能感受出細微的差別,特別是暗部細節,不會讓你「一調,噪點通通跑出來」,這點很重要。
圖14. 捷克/布拉格 1/30s & F4.0 & ISO4000
理想是一會是,實際上拍照會是另外一回事,這張照片背後真實的情況是 – 你沒有太多時間停下來慢慢拍,快門速度不能太慢,最後的 ISO 感光度需求真的很重要,ISO 4000 也是不得不使用的條件,拍出充足的曝光照片,事後再進 LR 微調再來補救細節,這時也真的有感受到,在旅行過程很常遇上這樣子的拍攝條件。
圖15. 捷克/庫倫洛夫 1/500s & F11 & ISO 160
動態範圍,在 Canon 的表現上一直不夠理想,過去 Canon 在這條件表現上,一直都是 Canon 使用者心中的痛,但這是「相對比較下」,你才比較有感受的差別,由於當年我手邊僅使用 Canon 相機,並未使用其它家主機,對於這點我並沒有覺得特別好..,或是不好,至少在這幾年使用的體驗下,我覺得沒有什麼實質差別的感受,只要控制好曝光,再後期調整下,眼下的感動早早蓋掉心中對那點的在意。
圖16. 奧地利/哈斯塔特 1/200s & F11 & ISO 100
既然大家都這麼說「Canon 動態範圍表現不好,高光拉不回來」,也許是吧,如果時間能倒轉的話,這一張天空的層次,遠處山脈的細節,應該是可以表現的更好,或許 Canon 5D3 在這點表現上真的不如其它品牌全片幅主機來的優秀,不過我也感覺得,只要逆光下想要挽回亮部細節,也真的並不容易,基本上是可以「放棄」來形容。
圖17. 德國/國王湖 1/100s & F11 & ISO 160
逆光下,暗部細節也不好調整,那是以本文 2020 年的經驗,來回想 2014 那年使用 Canon 5D3 的使用體驗,這很不精準,也很不公平,但本文不就是在想顧使用 Canon 5D3 帶來的心得不是嗎? 現在無法用客觀的方式來評估一台,距離本文撰寫時間已有 6-7 年前的主機,這一點容我這裡多保留一些。
= 我,很滿意 =
圖18. 德國/福森/天鵝堡
自 2013、2014 這二年,帶著 Canon 5D3 在歐洲旅行各一個月,經過數個國家、大城小鎮、白夜與夜晚,得到眼下的感動,遠多過他人對他的批評,無論是對焦精準度、動態範圍不夠好、快門聲響、操作性、體積與重量、螢幕設計與無線連接等規格,這些缺點都不重要,在當年沒有更好的選擇 (或是說,我根本不想選擇其它主機),Canon 5D3 給足了我許多感動,陪著我影響往後我的攝影工作、人生規畫,以及對這個世界更多的期待與想法。
他是一台「非常穩定」的主機,使用的這 2-3 年,從來不曾發生過任何問題,「從來,沒有」,我必需要再一次的強調,也許是我運氣好,也許是這台主機設計、用料等細節,提供使用者完全不用擔心,可以全心的依賴它的表現,手握著它,面對任何天候、情境、主題,我心裡真的從沒擔心過,它會有什麼「意外、不預期」的使用狀況發生,直到現在 2020 年,Canon 5D3 早早已躺平在防潮箱裡多年了,有時我還會拿出來,開機、把玩一下,都能讓我回憶起這幾年它陪我的感動,再加上我從來不會出售手邊任何一顆鏡頭、任何一台主機,對於 Canon 5D3 的情感,一直留在我身邊,儘管不再使用它,但這份回憶一直都在。
我的全片幅相機使用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