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圓「冰島環島」之夢嗎? 精緻旅行團行程,賀禎禎親自帶你造訪冰島 - 點我看行程

在談手機攝影教學之前,想先跟大家聊聊一個觀念 – 手機相機 的定義。 記得第一次自心裡喊出 「手機相機 真實用」,印像中是 iPhone 4S 時代吧,雖然年代已久遠,2018 年今天手機相機也不能與多年前的 iPhone 4S 相提並論,但確實手機相機在 2018 年今天,在我認為已經是非常「實用」的品質,本篇聊攝影為「  手機相機攝影教學  」第一篇,重新來帶大家認識手機相機與攝影理論。

下一課:手機相機對焦 ,對焦就是手機攝影構圖第一課

本篇文章目錄

= 攝影教學文章導讀 =

影片

= 手機相機 定義 =

手機相機

圖02

手機相機是什麼? 或許你第一次聽到這名詞,我這裡指的「手機相機」,是指「具備攝影、錄影功能的手機」,也許你會想為何不直接用「手機」就好,不是更直覺一些? 我來說明一下

並不是我想創立新的名詞,而是在我最近二年談到「手機攝影」,特別是與 DSLR、EVIL 等相關硬體做比較,老是講「手機拍的不夠好、很好…」等等的討論,好比說「FF 全片幅畫質很好,手機是無法比擬的」,但裡面的名詞是「手機」,手機這名詞概念上是用來通訊、上網、打電話使用,拿來跟相機比較畫質、功能有一點怪怪的,但如果我們把前面那句話改寫成:

「FF 全片幅畫質很好,手機相機是無法比擬的」

這句話表達就清楚多了。

 

手機相機

圖03

一但我們這麼說、「FF 全片幅畫質很好,手機相機是無法比擬的」,就能直覺理解是在比較二台相機 “全片幅相機 FF V.S. 手機相機” 而不是在比較 “相機 V.S. 手機”,這麼陳述就較直覺不會有哪裡怪怪的,所以「手機相機」其實就是我們的「手機」,只是為了未來文章中的表達的更加清楚,我才會用「手機相機」這個名詞。

 

手機相機

圖04

事實上手機相機,無論是「硬體規格」或是「軟體介面」,都與我們的相機十分接近,同時還能使用攝影相關配件,如腳架、減光鏡等等進行「攝影創作」,如我使用 HTC U11 來拍攝車軌,就是搭配了腳架、減光鏡來拍攝,就從這個角度看來,說是一台「相機」其實也並不為過。

 

手機攝影教學

圖05

我們從「軟體」角度來看,目前絕大多數手機,都有單眼攝影中的「M 模式」,可以讓我們調整「快門、對焦、ISO、白平衡、測光」這些攝影非常重要的設定,就算內建的相機軟體並沒有這些設定,都能透過 APP 下載來達成,甚至功能可能更好用。

 

手機攝影教學

圖06

如果要再進階一點,討論手機相機的硬體的概念也是沒問題,在單眼攝影的鏡頭,有所謂的「防手震設計」,這點手機相機也做得到,儘管並非每款手機相機都有「光學防手震」,通常只有高階手機才有這功能,但我們對「防手震」的概念也能套用在手機相機概念理解。

 

手機相機

圖07.

基於以上的說明,所以我對「手機相機」這名詞定義從「硬體」「軟體」角度去看,把具備攝影的手機,特別用「手機相機」加以定義,是希望大家將手機相機視為一種形式的相機,而不只是單純看成「能拍照的手機」,有這層概念後,往後幾篇文章才更好理解。

 

= 手機相機硬體 =

.鏡頭概論

手機相機

[線上課程終生看] 10 堂課 940 分鐘攝影入門全解析 + 480 分鐘 LR 編修入門,限時特價 $6990   點我報名

圖08.

先來講鏡頭吧,絕大多數的手機相機,其鏡頭都有二種特色,其一為鏡頭光圈皆為 “固定” 不可調整,不如單眼相機可以調整光圈來進行不同的創作,都是以該鏡頭最大光圈拍攝。

另一個特色則是…鏡頭光圈都很大,若是較高規格手機則光圈更。 以 Samsung S7 Edge 來說,這顆鏡頭來說就擁有 F1.7 非常大的光圈,帶來的好處能在較微光下獲得穩定的光進量,提供穩定的快門速度以及較低 ISO 值的表現。

 

手機相機

圖09

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光學防手震設計」,透過鏡頭內浮動鏡片,自動偵測輕微的手震做「補償」,好處是在手持夜拍能得到較好畫質表現,通常只有較高階的手機相機才有這硬體設計。

 

.雙鏡頭優勢

即然不能換鏡頭,那就「多裝一個上去吧」。 手機相機受限在硬體結構上無法更換鏡頭,那麼就多裝一顆鏡頭在裡面,且這兩顆鏡頭規格、用途也不相同,以達到「多工、更多元的應用」。

 

手機相機

圖10

說到這點,不得不先提 LG 手機的雙鏡頭,以 LG G6 為例,一顆鏡頭為 「F1.8 / 71 度視角」 大光圈鏡頭,另一顆則是「F2.2 / 125 度視」超廣角鏡頭,可以隨時依需求,切換這二種鏡頭的使用。

 

手機相機

圖11

自從加入雙鏡頭的設計概念,每家品牌手機雙鏡頭的運用也各有特色,華為部分手機也有雙鏡頭設計,第 2 顆鏡頭為華為主打「黑白鏡頭」,除了拍出更有特色的白黑細節層次的照片,也能結合二顆鏡頭補捉光線的資訊以搭提昇攝影性能,如畫質、對焦等等。

 

手機相機

圖12

當「第二顆鏡頭」設計為不同用途,市場消費者開始慢慢接受,各家無不設計屬於自己的「雙鏡頭特色」,以 ZenFone 4 PRO 為例,其中一顆為「鏡頭模組」代號為 IMX362,規格為 F1.7 + 25mm + 1200 萬畫素,另一顆鏡頭則是 IMX351,規格為 F2.6 + 50mm + 1600 萬畫素。

二顆鏡頭不同的「焦距與光圈」,相機會自動判斷場景,以選用最適合的鏡頭,也可以隨時在相機中切換,就這點來說,我們可以解讀為「自動結合雙鏡頭優勢」,讓這二顆鏡頭並非彼此獨立不同的功能,以達到 1 + 1 > 2 的綜效

 

.其它鏡頭組合可能

手機相機

2019 年數位攝影入門,全文自由開放閱讀,建立起你的攝影基礎與架構 -> 點我看文章

圖13

市面手機品牌非常多,各家的單、雙鏡頭特性也不一,同時「軟體 + 硬體」組合的應用也非常多,無法一一的介紹詳盡,只能有個粗略的認識,也希望未來能有機會補齊每一家手機相機「雙鏡頭」的優勢與運用。

未來是否會有 3 鏡頭的可能? 這很有可能,同時結合軟體運用,讓手機攝影成為另一個獨特有趣的攝影領域。

 

= 手機相機軟體介面 =

.什麼是類單眼

手機相機

圖14

在我們的攝影領域,若想要「認真的學習攝影」,我們會要求至少相機擁有 A / S / M 等功能才行,也就是常聽到的「快門、光圈優先,以及 M 」模式,能自由調整這三個變數,才能往下一步慢慢學習,而具備有這些功能的相機,卻又不能換鏡頭,我們稱為類單眼相機

 

.軟體的搭配

手機相機

圖15

前面提到了,手機相機光圈皆為「固定式」,無法像單眼相機鏡頭可以調大,縮小,這點也是結構上沒辦法的事情,雖然「快門、光圈、感光度」裡的光圈無法調整,但至少透過軟體我們可以調整「快門、感光度」,打開手機 APP ,切換到「M 模式」或是「Pro、手動模式」,名詞不見得相同,但概念上是一樣,無論叫什麼名詞,我都一律稱為 「M 模式」,比較不會混亂,而在這模式下我們可以調整:

  1. 感光度 ISO:決定照片明、暗
  2. 快門速度:決定照片進光量
  3. 白平衡:正確記錄光線顏色
  4. 對焦距離:近拍、遠拍還是自動偵測
  5. 對焦模式:單次、連續對焦
  6. 測光:用何種模式計算進光量
  7. 曝光補償:針對該張照片曝光值進行調整

若從類單眼相機的定義「有著單眼相機功能,卻不能換鏡頭相機」,手機相機也可以說是「類單眼相機」,並不能說手機相機運用、創意就少,每一點我們都能透過數篇文章來分別介紹,但也不要看到這麼多設定就被嚇到,一步步學習也能從無到有慢慢上手。

 

= 手機相機結論 =

並不要覺得…,手機相機功能一定差得比不上單眼相機,也不要認為單眼相機性能就一定強過手機相機,這是過去與現在對「手機相機」與「單眼相機」的刻板印象,在我看來這二者「同是攝影領域,卻各自有其發展與應用,彼此可說不相往來,但都享有共通的學習概念與基礎」。

 

手機相機

圖16

單眼相機朝著高速、更精緻攝、錄影品質,單純從這點來看「手機相機」是永遠不可能達到的境界」,這是純粹物理表現的結果,也即是我們常說的「感光元件規格、像素受光面積、像素密度」的概念。

但「手機相機」在「多鏡頭 + 軟體應用」的結合上,卻能創造出單眼相機無法做到的成果,畢竟單眼相機「一次也只能裝一顆鏡頭」,得透過交換鏡頭來達成目的,同時更無法做到 1 + 1 > 2 的綜效。

這二者都雖然都稱作「攝影」,各有其優、缺點發展所展出各自的領域,長期看來似乎難有交集,拿一邊的優點攻擊另一方的缺點,除了並不公平外,同時也難有讓人心服的評斷標準,我認為「手機相機攝影」與「單眼相機攝影」是二種不同的興趣領域

 

[聊攝影223] 手機相機攝影教學 , 手機相機定義,與單眼相機攝影的看法

圖17

即使看似發展迥異二個攝影領域,背後卻享有「相同的攝影觀念、理論與概念」,無論你是喜歡「手機相機來攝影」,還是「單眼相機來拍照」,你都還是「拍照」,不是嗎?

只要學會我們常說的「快門、光圈與感光度」,結合二者各自的優、缺點,無論你是使用哪一種來拍照,都能拍的好、拍出想要的,這點來說並不矛盾,學會了「手機相機」來拍照,未來要學會「單眼相機攝影」就更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