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潮家 - 電子防潮箱,春季團購,價格下殺,加䁬 LED 感應燈 - 點我來填單

修圖後製目的 ,是為了再現真實,或是個人色彩風格展現。 我經常談一個觀念:「如果這是一張照片,分享使用某台相機所拍攝出來的作品,我建議,就單純使用相機內建功能拍出來的照片,作為該相機性能的一種展示、示範」,如果照片一經任何「非相機的功能」修圖,即使簡單的調整明暗、色彩那也不行,因為不會修圖,單純看文宣就覺得買相機的消費者居多,裡頭的照片將會成為消費者購買相機的指標之一,如果張張進到後製處理,會嚴重誤導消費者購買的指標。

 

本篇文章目錄

= 一張照片產生的過程 =

修圖後製目的

圖01

這張照片,拍攝於 2018 年 11 月 1 日,於日本福島最有名的火車路線「只見線」,而此處為「第一只見川鐵橋」的拍攝地點,時間為早上 9 點 10 分左右,為何挑這時間? 因為早上 9 點至 9 點 20 分,能在短短 20 分鐘內,拍到二次火車經過只見鐵橋,若一次沒拍好還有第二次可以拍,為了趕這一時間,還計算好抵達這裡的時間自旅館出門,中間爬上一段小山坡後,準好相機就算火車出現。

這張照片使用 Sony A7R3,搭配 SEL24105G,採用「全螢幕平均測光」,色彩風格搭配「標準」,白平衡使用「AWB 自動白平衡」,在 M 曝光模式,採用 1/250s,光圈 F7.1,得到 ISO 125 測光值,這張照片,就是使用這樣的器材所拍攝完成,若你站在我旁邊,使用與我完全相同的器材與機身設定,你也必定能得到相同的結果

 

= 簡單的調色 =

修圖後製目的

圖02

但是這張照片,我本身並不滿意,由於測光結果我並不滿意,稍微過曝了 2/3 格左右,也因為使用 AWB 自動白平衡,導致色溫也不甚理想,色彩也略於平淡了一些,於是我使用 Lihgtroom 經過簡單的調色。

 

修圖後製目的

圖03

我微調了色溫,並且增加了「對比、飽和度、清晰度」等設定,再增加一些銳利度,將照片調整為如上圖 03 這個結果,看起來漂亮、舒服多了,經由一些修圖程序,讓最後的作品,更能再現我當時眼下所欣賞的感受。

PS:所謂的「再現」並非是真實的複製,而是經過個人對當下的「真實」用一套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我不會說這張照片是「真實」,我會說經由我個人一套方式,還原了「我主觀對當下真實的看法」

如果是給大多數人欣賞福島只見線,第一只見川鐵橋,在 11 月 1 號那天,早上 9 點的風景,我會將這張照片視為最後的作品 ,不過我想再多加一些我個人對當下感受的詮釋,我會再多進一步調整。

 

= 加進更多主觀的詮釋 =

修圖後製目的

圖04

11 月是賞楓的季節,以出國賞楓來說,來日本是相對去其它國家,更多人選擇的地點,我想要讓這張照片增添不同的特色,我調整色溫來到 6000K,再刻意的將「黃色、澄色」飽和度調濃一些,以更突顯楓葉綠轉黃的份量,加重對比以及調些效果,讓視覺焦點更專注在鐵橋以及上頭的火車。

我還刻意的增加些雜訊,以及曝光降低,創造些許「復古、舊照片」的風格,但難的是不要太過刻意,太刻意會顯的太作做,適度的調整就好,就像一台十幾年前的數位相機,色彩、畫質細節表現不甚出色,所拍出來的作品

 

= 修圖後製目的 =

修圖後製目的

圖05

我認為「後製調色」是有目的性,一種是「再現現場氛圍」,另一種是「展現個人色彩風格」,而這二點不必然矛盾,當你把「盡可能還原現場」做為個人「展現個人色彩風格」,這就能彼此包容,且這二種目的,都在說二種不同的故事。

前面提到,若是將照片分享給「想看看現場情況是如何」的朋友,左邊這張會更適合,不同色溫較正確、曝光、暗亮與色彩也較適合,這張照片比較適合給這類的讀者欣賞。

若是想要分享給「想看看我內心,對這現場,有什麼更主觀的想法」這類讀者,右邊這張照片具備更多我個人色彩風格的詮釋作品,更強烈的主觀意識的詮釋,與真實無關…甚至可說是一個虛構的作品。

 

= 相機、品牌與風格 =

照片若一但進到後製調色,一台相機的色彩表現就完全消失,各品牌相機,色彩詮釋的方式也被扭曲掉,這樣子的相機性能分享內容,對不懂相機、不懂攝影的朋友來說,就是一種不適當的參考。

修圖後製目的

圖06

就是有些人「喜歡不喜歡」某些品牌相機詮釋的色彩,正是因為「喜歡/不喜歡」某些品牌相機,在選購上就會 「傾向 / 避開」某些相機品牌,這是再合理不過,就像我個人,怎麼樣就是非常不喜歡 NIKON 拍攝人像的膚色表現,所以我寧可選擇 SONY / CANON,我也不會選擇 NIKON 品牌相機。

若是相機成像品質分享內容,就應該忠實呈現這台相機的色彩表現,以及透過相機購買後,透過相機內建功能以創作出來的作品,這對消費者才是正確的資訊,畢竟,買相機不送你 LR / PS 等修圖軟體,更不送你修圖技術,也不會附上攝影師美學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