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圓「冰島環島」之夢嗎? 精緻旅行團行程,賀禎禎親自帶你造訪冰島 - 點我看行程

昨天發了一篇,在攝影社群看到一句話「拍照不要挶泥於光圈、快門、感光度,專注在構圖就好…etc」我昨天說,本來想說些什麼,但後來想想算了底下大家的回應都不錯,我也無法一一的回覆,決定寫一篇短文,來分享一個觀念。

[攝影趣事122] 拍照要不要挶泥於光圈、快門、感光度,專注在構圖就好

「拍照 “當然要挶泥” 光圈、快門、感光度」 – 因為這三個東西,乃是構成「構圖」的骨架,不在乎骨架的人,你的照片只是空有表面。

在我的「線上課程」第 5 堂課談談景深的觀念,這個例子是其中一個例子。

要知道任何一張照片,都有二個元素所構成

  • 工具性描述 – How – 這張照片拍攝步驟
  • 故事性敘述 – Why – 為何要這樣子拍

【工具性描述 – How – 這張照片拍攝步驟】

這張照片我使用 85mm / F1.4 拍攝,這種表達如何構成一張照片的 “曝光過程” ,我稱之為「工具性描述」

【故事性敘述 – Why – 為何要這樣子拍】


一顆鏡頭,自最大光圈 F1.4 ,一路縮小到 F22 ,中間你有許多選項 F1.8 / F2.0 / F2.8 / F4.0 / F5.6 / F8 / F11 / F16…

所謂 “事性敘述” 是要敘述你 “為何選用 F1.4 ,你背後的想法是什麼”

而這張照片的故事性敘述,我想要透過「淺景深」來讓遠處的一袋垃圾模糊看不清楚,刻意的美化事實,不想破壞溪頭森林公園裡的美的一面。

當然,我可以用 F8/F11,甚至 F16 來讓景深更大,來突顯到這裡的旅客公德心太差,需要改進。

如果你看到這裡,你還會覺得「攝影無需挶泥在光圈、快門、感光度」嗎?

我一直認為,攝影的構圖方法,至少有 4 樣東西可以組成構圖的元素 「光圈、快門、感光度、對焦」,這四個變數都能構出不同的畫面,如果你對這四樣東西的理解,僅止於「讓相機去決定就好,我只在乎畫面拍到什麼」,那我會覺得你對於構圖的認識並不夠充足。

手機攝影該不該挶泥構圖? 當然要,不會因為變成手機攝影,這些基本的原理就該被拋棄。

只是手機的「實體焦距小」「光圈固定」,變成我們構圖的 4 項工具,就少了一個,但不代表你不用在意 ISO / 快門 / 對焦。

但不可否認一點,手機攝影確實讓我們拍照更方便了,這 4 個構圖工具似乎一切效給相機,我們只在意畫面的元素的陳列與擺設。

但這樣子的構圖想法,我個人是持負面的看法,並不是說捨棄了基本攝影的功夫,就拍不出好照片,而是拍出來的照片,只有表面,卻不容易讓人看到照片的內涵。

以上這些,都是我的「線上攝影 10 堂入門課」,課堂中我會分享的,分享給大家,有興趣學習更多的朋友,可以參考這個連結:

課程介紹:https://hojenjen.com/2021080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