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圓「冰島環島」之夢嗎? 精緻旅行團行程,賀禎禎親自帶你造訪冰島 - 點我看行程

*****************************************

36. 小小共和國-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家庭生活 12/27 update

image.php.jpg

# 作者:約翰‧戴莫斯/著
# 原文作者:John Demos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日期:2005年06月17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867252276
# 裝訂:平裝

簡介:

      十七世紀的普利茅斯家庭是事業體,
  是學校,是教會,是感化院,
  是醫院、孤兒院、救濟院和老人之家。
  它是個小小共和國!

  這本書是美國老殖民地時期家庭生活史的經典研究。

 
 1620年,首批清教徒移民搭乘五月花號抵達普利茅斯,在這塊迥異於舊世界的蠻荒之地開啟了美國歷史的首頁。本書作者利用現存的物品房舍、遺囑和財產清
單,以及殖民地官方的紀錄檔案,從物質環境、家庭結構和人生發展階段等三個層面,一一還原十七世紀美國清教徒家庭的生活樣貌。舉凡當時的住宅形式、居家陳
設、衣著服飾、家庭形態、成員多寡、夫妻親子主僕與親戚關係,乃至從幼年期到老年期所要面對的各種人生議題與文化衝突,在這本書中都有詳盡的介紹。想要了
解《紅字》這類文學作品背後的歷史舞台,這是一本相當好的參考書籍。

  此外,在史學方法上,這本書也是美國1970年代「新社會史」的先鋒代表作品。作者不僅率先將「家庭」這個社群納入史學的研究範疇,同時還利用當時新興的「量化」方法以及社會科學和心理學的理論,具體示範了「跨學科」研究的新取向。

 


 

35. 追尋歐洲小販的歷史旅程 12/20 update

image.php.jpg

# 作者:羅倫絲.封丹
# 原文作者:Laurence Fontaine
# 譯者:黃煜文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17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1734354
# 裝訂:平裝

簡介:

一群看似無足輕重的流浪商旅,來自神祕的國度,為人們尋找追逐夢想的動力。

  他們不只是社會邊緣人,更是歐洲文化的傳播者、近代歐洲經濟的催生者。

  在歐洲,一群背上扛著貨物、奔走於各郡、各村之間的人,他們自稱旅行商人,人們卻不這麼認為──他們來自另一個世界,既是商人,又是竊賊;他們令人不安、處於社會邊緣;販售日常用品,也販售夢想。

  然而本書作者封丹認為,這些小販不是騙徒或詐欺者,他們傳布了菸草、手錶與書籍等新商品,其所建立的商業網路催生了近代歐洲的經濟。

  小販的活動,尤其他們在傳布書籍與其他印刷品上所扮演的角色,也是文化史家極有興趣的主題。小販如何透過他們販賣的貨物,來影響周遭人群的價值與文化實踐?反過來,商業活動又對從事小販業的移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本書的焦點在於小販的小型巡迴貿易,但它如同一部現代消費社會的前史,使人意外得知以流動性、不確定性與互相依存為基礎的經濟根源。



 

 

34. 氣昧之謎 12/06 update

image.php.jpg

# 作者:瑞秋.赫茲

# 原文作者:Rachel Herz

# 譯者:李曉筠

# 出版社:方言文化

#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28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8377066

# 裝訂:平裝

簡介:

美國科學促進協會 2009年年度最佳科學著作獎決選書

  布朗大學終身教授,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全球最大香水企業蔻蒂集團專業諮詢顧問瑞秋.赫茲博士一鳴驚人的代表作

  在這本書中,你將驚奇地發現,人們所忽視的氣味與嗅覺其實決定了你的所有的日常生活,包括心情、行為、飲食、婚姻、人際、記憶、商業…

 
 二○○四年諾貝爾生物醫學獎頒給了嗅覺受器的研究,如今氣味與嗅覺儼然已成為一門新顯學與有待開發的無窮商機。在這本《氣味之謎》書中,作者瑞秋.赫茲
──美國布朗大學心理學教授,聲名遠播的全球嗅覺領導專家,融合了科學研究結果、接觸過的個案、令人莞爾的趣聞、鮮少人知的真相,以及豐富的學養和動人的
筆觸,娓娓道出這個對人類有極大影響卻一直受到輕忽的感官,是如何地豐富與主宰我們的人生。

閱讀本書,你將發現氣味的驚人事實:

  .獨特與氣味:每個人的體味就像指紋一般是獨一無二的,這也是為何只要追蹤犬聞過某人小一片衣物,就能輕易找出對象。

  .健康與氣味:失嗅症將會使人沮喪,抑鬱也會導致失去嗅覺,結合其他輔助芳香療法確能令人減輕壓力,對心理有正面效用,並且根據研究顯示,透過人體的氣味可以找出病因,甚至是癌症。

  .記憶與氣味:氣味是喚醒回憶的最佳方法,而且比圖像視覺更為清晰,善用氣味將能改善人們的記憶力。

  .吸引力與氣味:男人體味是女性選擇伴侶一項很重要的身體特質,而如此本能亦為人類繁衍與進化的重要手段。

  .行為與氣味:氣味會影響改變人的心情、行為以及消費決定,許多企業會在門市與公司裡頭運用「背景氛香」來增加買氣以及激勵員工積極的工作反應。

  .親子與氣味:人類嗅覺早在出生前就已發育成熟,是最先形成的感官。即便剛出生兩天,嬰兒也能聞出哪個是母親,而80%媽媽也能單憑氣味知道誰是我的孩子。

  .飲食與氣味:味覺僅能分辨酸甜苦辣,其餘得靠嗅覺。沒了嗅覺,人們將無能辨別所食用的是蘋果或馬鈴薯,可樂或汽水,是紅酒還是涼掉的咖啡。

  .文化與氣味:不同文化有各自的氣味偏好。美國人喜歡沙士與冬青油味,英國人則否;歐洲人偏愛的起司味,亞洲人則極度厭惡。

  .睡眠與嗅覺:熟睡中的人聞不到任何氣味,你不會因為咖啡香而甦醒,是醒來後才聞到咖啡的香氣。

 


 

33. 金錢的歷史  11/23 update

image.php.jpg 

作者:大英博物館

譯者:周全

出版社:博雅書屋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22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614392

裝訂:平裝

 

簡介:


只有錢,能讓全人類如此瘋狂!

從人類史上第一筆付款紀錄開始,再也沒有任何東西像金錢一樣,激起道德和宗教的非議,引發國族與個人之間無盡的衝突和競爭。

  斯巴達人認為使用黃金和白銀有損戰士的美德,但最終還是不得不仰賴波斯帝國的金援。

  伊斯蘭教徒被禁止收取利息,穆斯林們仍舊有辦法建立金融體系、蓄積財富。

  錢幣上該不該出現統治者的肖像,引發了宗教和政治正當性的一場角力。

  委託歐洲國家印製紙鈔,竟然是維持公信力的首要方法。

  金錢的意義,絕非僅止於財富而已。

  不論「金錢讓世界旋轉」之說是否屬實,人類歷史上難得有任何現象能夠像金錢這般,非但持續成為大眾狂熱關注的焦點、多方面激起道德上與宗教上的責難,並且成為個人、團體及國家之間各種衝突與競爭的誘因。

  本書檢視全球各地的金錢歷史,從史上已知最早的付款記錄一直延伸至我們今日所處的無現金時代,此外並從更廣泛的角度進行對比,將經濟與社會等方面的事務做為背景,藉此探討金錢在不同文化中所引發的各種道德、政治及宗教觀點。

  本書作者群一開始先追蹤金錢體系的成長與發展,從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的古文明著手,旁及於希臘羅馬世界所創立的幣制。隨後幾個章節則從更寬闊的地理視野進行闡述,觀察歐洲中世紀、伊斯蘭世界、印度與中國的幣制。本書最後各章的論述焦點,則是金錢如何演變成為一種全球性的現象,並分別探究金錢如何在近代早期的歐洲和美洲擴大功能、歐洲人與非洲和大洋洲的接觸如何影響了原住民的支付體系,以及經濟思想在最近二個世紀內日益對金錢事務產生的效應。

  本書撰述小組的成員都是在大英博物館擔任部門主管的專家,全書插圖豐富,共計列出五百多張附上說明文字的錢幣圖示和地圖,讓金錢的歷史栩栩如生。增訂新版並補充更多內容,說明了包括歐元在內的最新發展。

 

 


 

33. 學習要像加勒比海盜  11/15 update

image.php.jpg

* 作者:James Marcus Bach

* 譯者:洪蘭

* 出版社:遠流

*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30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3265399

* 裝訂:平裝

 

沒有出獵,就沒有收穫。

  不行動,絕對不會有幸福。

  從任何可以搜尋到知識的地方搶奪知識技術,用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態度追求智慧財富。

  快樂成功的祕密在於找到一種你喜歡玩的遊戲,而不是學習如何贏得一場我們憎恨的比賽。

  一個高中中輟生憑什麼教我們如何受教育?──因為他說得有道理。

  不讓他「天地一沙鷗」的老子李察.巴哈專美於前,詹姆斯.巴哈這位「江洋一海盜」企圖以這本書為我們打開人生的另一扇窗:教育很重要,學校卻不重要;學校是暫時的,教育是永久的。

 
 與正統教育體系培育的學者截然不同,加勒比海盜學者的理念是:你可以決定並創造自己的教育,這是終身的學習。把時間和熱情投資在你最感興趣的事情上;發
展出最適合自己脾氣、性情和心智韻律的自我教育方法;找到一個看實力和創意比一張薄紙畢業證書重得多的領域;尋求良師益友幫助建立信心、展現想法──作者
成功了,你當然也可以。

  海盜學者是自由的思想者、熱情的學習者,他的學習熱忱是任何學校或權威沒有辦法壓抑、控制或桎梏的,他的心智在宇宙中漫遊,找到自己的聲音和定位。大膽無畏、勇往直前,自由自在、追求挑戰。

  任何人都可以成為海盜學者,這不是一個排他的俱樂部,它是一種生活的選擇,唯一的基本要求是你要為自己的思想和學習負責。透過永無止境的學習,你可以登上任何揚帆駛過你家門口的機會之船。

海盜式學習法有什麼祕秘密或訣竅嗎?以下是作者熬煮了二十年的「自我教育十一元素」獨門醬料:
  1. 著魔般的搜尋
  2. 關注真正的問題
  3. 對心智運作有認知式理解
  4. 用知識吸引知識
  5. 實驗使學習生動直接
  6. 善用可以花費的時間
  7. 透過故事了解事實和意義
  8. 鼓勵並珍惜對立的想法
  9. 藉助他人的心智教學相長
  10. 以字和圖建構思想的家
  11. 系統思考可以馴服複雜

  今天,拜網際網路之賜,每個人可以接觸到更寬廣、更多樣的訊息,以前所未有的新方式謀生和學習。在這個世代,擁有彈性知識和技術、不斷學習的海盜學者會統領新世界。

  起風了!何不帶著你的海盜行頭,揚帆升旗,航向遼闊的海洋──學海無涯,為盜是岸哪!

 


 

32. 資訊革命了什麼  11/09 update

image.php.jpg

# 作者:約翰.史立.布朗,保羅.杜奎德/著

# 原文作者:John Seely Brown

# 譯者:顧淑馨

# 出版社:先覺

# 出版日期:2001年01月01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57607567X

# 裝訂:平裝

簡介:

  • 榮獲《哈佛商業評論》2000年十大商業好書

《商業週刊》遴選21世紀經理人必讀之書

亞馬遜網路書店商業、財經及投資類年度暢銷好書


年來專家一直預測,資訊科技可以使我們幾乎完全不假外求,從旅遊到超市到企業組織,甚至社交生活都不再需要了。但事實上,人們被資訊爆炸弄得焦頭爛額,為
頻頻發生的電腦當機、病毒侵害,以及莫名其妙的錯誤訊息而火冒三丈。我們很難判斷數位革命有多大的潛力,資訊到底革命了什麼?

全錄帕洛奧圖研究中心主任布朗與研究員杜奎德指出,我們太過專注於預言未來,以為科技將使個人成為全能,社會組織可以淘汰,以致未能看出社會實際的走向,以及推動我們前進的是什麼力量。

這本揭穿資訊革命迷思,開啟重要新領域的著作,將轉變你對資訊以及資訊如何影響企業與社會的觀感。



 

31. 決斷二秒間  11/01 update

image.php.jpg

[線上課程終生看] 10 堂課 940 分鐘攝影入門全解析 + 480 分鐘 LR 編修入門,限時特價 $6990   點我報名

* 作者:葛拉.威爾/著
* 原文作者:Malcolm Gladwell
* 譯者:閻紀宇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05年05月23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57134303X
* 裝訂:平裝

簡介:

如果你錯過了《引爆趨勢》,千萬不要再錯過《Blink》!
《引爆趨勢》作者葛拉威爾最顛覆思維之作,
出版首週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第一名。

你能在2秒間做出正確的判斷嗎?

「慎思明辨」、「三思而後行」是我們面對重大問題時一貫的態度,
我們總認為收集的資訊越多,思考的時間越長,對我們的幫助也就越大。

《決斷2秒間》顛覆你的邏輯思維,為超完美決策做出新的註解!

 
 生活中的決策無論好壞,我們倒底是如何做成的?為什麼有些人的決策能力領袖群倫?在這本繼《引爆趨勢》(The Tipping
Point)之後的扛鼎之作中,葛拉威爾闡述並解答這些問題。他運用多樣化的個案研究題材,諸如快速約會的過程、流行音樂的運作與無辜黑人遭警方槍殺的疑
案,彰顯了一項重大發現:人們在一眨眼瞬間做成的決策,其內涵遠比表相來得複雜。

  葛拉威爾援引最尖端的神經科學與心理學研究成果,
證實了影響決策優劣的關鍵,並不在於我們能夠快速處理多少資訊,而是在於我們全神貫注的特定焦點。葛拉威爾在例證之間縱橫揮灑,再度展現他讓《引爆趨勢》
成為一部經典之作的精湛才華,他告訴我們如何化身為更成功的決策者,從家庭關係、職業生涯到日常生活。本書將令你有柳暗花明之感,從此改變許多想法與作
法,更讓你對「思維」的瞭解邁入新的境界。

  前幾年,葛拉威爾開始蓄髮,狂放的髮型卻在生活中造成不小的衝擊,讓他深深覺得改變雖小,影
響卻很深刻。比如說,他接到有生以來第一張超速罰單;在機場排隊時,也被安全人員挑出來特別關照。甚至有一天,他走在曼哈頓街頭時,竟然被三名警察以貌似
某個強暴犯為由盤查了二十分鐘之久。他費盡唇舌指著嫌犯畫像,表示他們根本只有鬈鬈的爆炸頭相似而已。

  「對我頭髮的第一印象盤據在警察的心中,我必須花二十分鐘才能驅除他在看到我之後兩秒鐘產生的印象。街頭的這一幕事件使我開始思考第一印象的詭異力量,」葛拉威爾說道,《決斷2秒間》於焉誕生。

在資訊過於紛亂的今天,若能掌握瞬間判斷,訓練自己將注意力集中在最相關的事實,將能即時做出最好的決定。葛拉威爾提出令人深思的新觀念:

 

  • 在壓力沉重的時刻,瞬間判斷與第一印象是理解周遭最好的工具。
  • 在事情發生前兩秒就精確掌握狀況的能力,能夠自我培養而得。
  • 思考與行為的模式受到外界力量影響的程度,遠超出我們的認知。
  • 以井然有序、步步為營來做決定,在真實生活中緩不濟急。
  • 額外資訊不是優勢,掌握些許關鍵資訊就能直探複雜現象背後的意義。
  • 在擅長的領域中,過往經驗與當下熱情會根本改變第一印象的本質。
  • 藉由接受訓練和累積經驗,能夠培養出當機立斷的能力。
  •  

     


     

    30. 大腦比天空更闊  10/26 update

     

    image.php.jpg

    * 作者:傑拉德.愛德蒙
    * 原文作者:Gerald M. Edelman
    * 譯者:蔡承志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09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369575
    * 裝訂:平裝

    簡介:

    正在活化的神經元是如何引起主觀的感覺、想法和情緒呢?身體和心智這兩個不同的範疇是如何調和?了解「意識的科學基礎」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需求,並
    且也吸引了各個領域的人員開始進行研究及闡釋。傑拉德.愛德蒙博士窮盡他的一生做科學研究,這次更用科學的方法探討意識,解析大腦的運作;直接、淺顯的語
    言貫穿全書,解答了你我都會思考的問題──「心智-身體」的奧祕。

      作者的敘述方式精確而淺顯,解釋了現在腦科學研究的發現、複雜的大腦
    如何產生意識。傑拉德.愛德蒙探討了意識與因果、演化、自我發展、學習、記憶,以及和人類感覺起源的關係。利用現今卓越科技的優勢,包括了生物化學、免疫
    學、醫學顯影、神經科學,和生物演化學的觀點,他將意識做了廣泛的分析,甚至將推論擴展得更遠:超越了科學和醫學的世界,進一步探索人類的本質。

     


     

    29. 真希望我20 歲就懂的事  10/17 update

    image.php.jpg

    作者:婷娜.希莉格
    原文作者:Tina Seelig
    譯者:齊若蘭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11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3265177
    裝訂:平裝

    簡介:


    作者希莉格主持「史丹佛科技創業計畫」(STVP)多年,是非常成功的創意與創業導師,專門教導大學生(特別是以當工程師為志向)如何規畫未來及創業。幾年前當她的兒子快要上大學時,她回想起自己讀大學和初入社會的挫折與經驗,不禁希望當年20歲時有人能提點她,於是與兒子分享這些寶貴心情。後來她對一群史丹佛學生分享這些觀察和領悟,把演講題目訂為「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引發熱烈迴響與共鳴,並應邀到全球發表演講,最後決定將她的豐富經驗和創意課程寫成這本激勵人心的精采著作。

      希莉格說,每個人20歲時都會有茫然面對未來、不知何去何從的強烈焦慮感,其實你應該欣然接受這種不確定,不確定才是激發創新的火種,也是向前邁進的重要力量。最有趣的經驗往往發生在偏離既定道路、挑戰傳統假設、從失敗錯誤中看出全新契機的時候!

      誰說南極不能賣比基尼?誰說餐廳不能賣蟑螂壽司?蘋果電腦的賈伯斯就會告訴你,被開除是他這輩子最棒的一件事,讓他展開人生最富創造力的一段時光!其實不管你是20歲、30歲、40歲甚至50歲,只要願意跳脫人生框架、勇敢嘗試失敗、以健康的心態挑戰所有「不可能」、把握每個大放異彩的機會,就會帶來無窮的可能性!

     

    ******************************************

    28. 皮克斯傳奇  9/27 update

    image.php.jpg

    * 作者:大衛.A.普萊斯
    * 原文作者:David A. Price
    * 譯者:黃維德
    * 出版社:時周
    *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06日
    * 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7586865
    * 裝訂:平裝

    簡介:

    《華爾街日報》「2008年最佳書籍」

      * 這是一個創造快樂的行業,擁有說故事的能力、幫大人小孩製造歡笑的魔法,一共創造74億美元的價值!
      * 看一群失業的電腦動畫狂,如何造就出地球上最成功、最創意蓬勃的動畫電影公司之一!
      * 連迪士尼自己內部的市場研究都顯示,媽媽們比較信任的品牌是皮克斯,而不是迪士尼!

      一個當不成老師的電腦繪圖者,一個被蘋果電腦趕出門、一夜之間從矽谷神童淪為眾人嘲笑對象的過氣角色,再加上中年失業的學術界逃兵……

      這是個關於一小群人的故事,他們有著同樣的雄心壯志,在數學架構的虛擬世界裡創造了新的說故事方式!他們沿著漫長而迂迴的道路步步前進,終於讓自己的夢想成真。

      一九八○年代初期,皮克斯還只是盧卡斯電影旗下的特效部門,而後,靠著動畫天才約翰.拉薩特與眼光獨到的企業家史帝夫.賈伯斯,製作出《玩具總動員》、《海底總動員》、《瓦力》等叫好叫座的電影,不但為動畫電影立下里程碑,更成為動畫製作領域的黃金標準。

     
     皮克斯成為華特迪士尼公司皇冠上最耀眼的寶石,其經濟價值高達74億美元!大衛.A.普萊斯抽絲剝繭,揭開這家公司的光鮮外表,探究皮克斯與迪士尼之間
    錯綜複雜的愛恨情仇、翔實寫出皮克斯草創期的困境,以及曾歷過的企業長期鬥爭(包括這些動畫界龍頭之間的暗潮洶湧,例如動畫天才拉薩特槓上夢工廠的卡森柏
    格、賈伯斯對上迪士尼的總裁麥可.艾斯納)。

      《皮克斯傳奇》生動記錄了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的歷史、發展,它的故事,是藝術、科技和創業奮鬥三者揉合而成的共同體,展現企業如何從小事情做起,邁向大成功。

     


     

    27. 免費! 揭開零定價獲利的秘密  9/21 update

    image.php.jpg

    * 作者:克里斯.安德森
    * 原文作者:Chris Anderson
    * 譯者:羅耀宗、蔡慧菁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28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163955
    * 裝訂:軟皮精裝

    簡介:

    線上經濟持續成長,它的相關成本逐漸快速趨向於零。史上從來沒有哪個產業經濟的價格下跌如此迅速,跌勢如此之久。傳統經濟學的稀有性已不適用於頻寬、電腦處理能力,和硬碟儲存空間。

      在數位的市場裡,最具效益的價格就是毫無價格可言,這是《長尾理論》作者安德森的主張。他說明了精打細算的企業如何對這個價格模式見縫插針,從產品到營收都是可以利用的間接途徑,

    像是:
      .交叉補貼(cross subsidy,例如訂購有線電視服務即可獲贈一台數位錄影機)
      .免費增值(freemium,例如Flickr讓一般用戶免費使用,而重度使用者可選擇購買FlickrPro)

    新媒體模式的成功例子不勝枚舉,包括:
      .歐巴馬在電玩遊戲Xbox Live置入競選廣告
      .虛擬寵物Webkinz玩偶
      .電台司令樂團的《彩虹裡》專輯採取「由你定價」試驗

     
     整個世代和全球趨勢都捲入這個現象——三十歲以下的世代不再付費取得資訊,因為他們有辦法以免費方式取得;在經濟走弱的當下,免費所帶來的心理與經濟效
    應可望持續走強,特別是數位世界的邊際成本每年持續滑落50%,因此免費對消費者心理的影響力會更具決定性。本書延續作者對網路世界的觀察與研究,安德森
    認為,「免費」二字誰都難以拒絕,也可以是一筆好生意,不過當前的免費增值模式已轉為免費產品必須占99%,才能出售1%的產品獲利。今天的業者不只要推
    出受歡迎的產品,其中更要有部分是消費者願意付出代價購買的。免費或許是很吸引人的價格,但絕對不是唯一的價格。

     


     

    26. 半秒直覺:不多想的力量,少想一點,可能知道更多  9/13 update

    image.php.jpg

    本網站上千篇攝影教學,全文免費開放閱讀,這裡需要您的一份支持,以讓攝影教學網站,能持續的走下去 - 點我來贊助

    * 作者:Gerd Gigerenzer
    * 譯者:饒偉立
    * 出版社:大塊文化
    *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27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131312
    * 裝訂:平裝

    簡介:

    人們經常知道該如何行動,卻無法解釋行動的理由。

    直覺其實不需要理由,或是只要一個就夠了。
      
    人們也通常不是從一開始就是到最後,還是選擇相信自己的直覺。
      
    不論是樂觀的支持者,或是悲觀的反對者,最終都會同意, 
      
    除了錯誤的預感,預感通常是件好事。
      
    我們知道的事情,其實比我們所能表達的還多。
      
    真正的問題不在於我們是否能相信直覺,而在於我們何時能相信它?
      
    選對相信直覺的時機,你將發現不多想、不思考的驚人力量。

    直覺如何運作?簡單的「經驗法則」為何是一般投資人擊敗股市專家、
      
    外野手接住高飛球、父母為小孩選擇學校,或情人選擇終生伴侶的最佳指引?
      
    透過經驗法則導引出的直覺,即使不比複雜的分析過程更為有用,至少也一樣有用。
      
    在行為決策的世界裡,關鍵不在於蒐集大量資訊,
      
    而在於刪除無用的資訊,以及憑藉直覺發現意識不須知道的事物。
      
    本書第一個目標,在於闡明隱藏於直覺背後的各種經驗法則。
      
    第二個目標,則是了解各種適用和不適用直覺的場合。
      
    無意識的真正智慧,就在於不思考、不多想,
      
    也能得知哪些經驗法則適用於哪些場合。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賽門(Herbert Simon)讚揚作者的研究是

    「認知科學中的革命,並為理性決策理論送上致命的一擊」。

    而這些研究也是名作家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決斷兩秒間》(Blink)的主要參考依據。

    ******************************************

    25. 零的故事-動搖科學、哲學、數學與宗教的概念  9/08 update

    image.php.jpg

    * 作者:查爾斯.席夫
    * 原文作者:Charles Seife
    * 譯者:吳蔓玲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07年05月11日
    * 語言:繁體中文
    * 裝訂:平裝

    簡介:


    「零的特點是,我們日常生活並不需要它;沒有人會出門買零條魚。它可說是所有的整數中最文明的一個——只有當我們深入思考時才需要它。」——懷德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數學原理》作者之一

     
     《零的故事》追蹤著「零」這個數字,從它在東方哲學思想中誕生,到它被歐洲接納時所面臨的掙扎,以及它因黑洞而神祕化。本書陳述一些著名的思想家與這個
    神奇的數字搏鬥的過程──他們當中有學者,也有神祕主義者;有宇宙論者,也有神職人員。他們針對零的衝突,動搖了哲學、科學、數學及宗教的基礎。
    作者以優美、詼諧的文筆,引領我們由亞里斯多德、畢達哥拉斯、笛卡兒、愛因斯坦,以及神祕哲學者等一系列的理論,認識「零」的歷史。它是一段簡明的思想之
    旅,帶領我們周遊從簡單的「零」所萌發的各種想像。



     

     

     

    24.簡訊ing 8/18 update 

    image.php.jpg

    # 作者:大衛.克里斯托
    # 原文作者:David Crystal
    # 譯者:蔡鵑如
    # 出版社:早安財經
    #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10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613180
    # 裝訂:平裝

    簡介:

    有人說,簡訊族是一群蹂躪摧毀語言的野蠻人,
    也有人主張簡訊是讓語言逐步演化的交流方式;
    有人認為簡訊是文盲用的文體,為了掩飾閱讀困難症、拼字爛和懶得用大腦等毛病,

     

     

     

     

     

      也有人斷定,簡訊不但不會妨礙讀寫能力,還能提升讀寫水平。
      我們好像有麻煩了。

      有哪種語言學的現象,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一下子激起眾人這麼大的好奇、懷疑、恐懼、困惑、反感、迷戀、興奮,和熱情?不到十年前,誰聽過這個字眼啊?

      幸好,專業與理性的聲音出現了!

     
     專研語言研究與參考工具書領域、編過無數詞典和百科全書的大衛.克里斯托(David
    Crystal),要以世界權威語言學家的身分,深入調查引起「道德恐慌」的手機簡訊。他將簡訊的來龍去脈查個水落石出,還進一步將簡訊火星文與老祖宗的
    文字做交叉比對分析,做出公正客觀的結論。(提示一下:如果你以為學術背景嚇嚇叫的克里斯托老先生,會做出道貌岸然的「政治正確」式批判,那肯定大錯特錯
    喔!)





     


     


    23.史蒂芬.金 故事販賣機 8/08 update

     

     

    image.php.jpg

    * 作者:史蒂芬.金
    * 原文作者:Stephen King
    * 譯者:謝瑤玲、余國芳、賴慈芸
    * 出版社:皇冠
    *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13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3325581
    * 裝訂:平裝
    簡介:

     

     

    如果你來不及看史蒂芬.金的眾多代表作,
    這一本絕對是最佳入門!
    故事之王20年的創作精華大集合,
    史上最強,包君滿意!

    不管你是吃重鹹還是輕辣,這部故事販賣機有各種口味,任君選擇!


    遇見史蒂芬.金,開始在最日常的世界裡窺見無限驚險!

      小哈爾在衣櫥裡找到了一隻會敲鈸的玩具猴子,如果幫它上了發條,它還會露齒微笑。可是哈爾卻發現,只要它的鈸一響,恐怖的事情就會跟著出現……

      每年夏天陶德太太都會來城堡岩避暑,但是某一天,喜歡開快車抄捷徑的她卻離奇失蹤了。陶德太太的園丁荷馬只能猜測,她可能找到了一條「短於直線距離」的捷徑……

      拜訪史蒂芬.金,領略超乎想像的愛.恨.情.仇!

      理查收到了姪子送給他的拼裝電腦,這台神奇的電腦能夠實現指令,並改變現實世界的事物。正在為惡妻孽子傷腦筋的他,忍不住按下了「刪除鍵」……

      在回城堡岩的路上,他遇見了美麗的娜娜。為了表達愛意,他不惜和娜娜一同殺害冒犯她的路人和警察,但是,法庭上所有的目擊證人卻說犯案的只有他一人……

     
     本書共收錄故事大師史蒂芬.金二十二則短篇小說代表作,從他十八歲發表的〈收割者的影像〉,一直到一九八三年的〈變形子彈之歌〉,還有由「刺激
    1995」名導演法蘭克.戴瑞邦改編拍成電影的〈迷霧驚魂〉,不論是奇幻、驚悚,或推理、恐怖,史蒂芬.金將日常生活經驗化成豐沛的創作靈感,巧妙地呈現
    了一針見血的人性鋪陳和出人意表的情節轉折,完全顛覆了讀者的閱讀想像!


    心得:

    原本以為是本精采的鬼故事小說,其實不完全如此,而是充滿史蒂分.金的想像力在裡頭。

    就如同書本的簡介,裡頭許多故事有著不同類型的故事,而這一本橫跨史蒂芬.金一輩子創作中不同時期的風格,也許可以從中看出寫作的進步與風格的轉變。可以感覺的出來在敘事結構的跳接成不成熟或是故事題材類別的轉變,雖然我不是十分愛讀小說的讀者,但這本花了我幾個晚上時間看完的小說合集,還是對這本感到滿意。

    22.N世代衝撞:網路新世代正在改變你的世界 8/03 update

    image.php.jpg

     

    * 作者:唐.泰普史考特
    * 原文作者:Don Tapscott
    * 譯者:羅耀宗、黃貝玲、蔡宏明
    * 出版社:美商麥格羅‧希爾
    *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23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1576305
    * 裝訂:平裝

    簡介:

     《經濟學人》2008年度最佳商業書
      美國《商業周刊》、《經濟學人》、《華爾街日報》專文推薦
      美國亞馬遜線上書店,讀者5星推薦

    本書特色

      N世代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你可能認識年齡在11到30歲之間的人。你見過他們同時做五件事:發文字簡訊給朋友、下載音樂、上傳影片、在兩吋寬的螢幕上看電影,以及在交友網站
    Facebook或MySpace玩「誰知道什麼」(who-knows-what)。他們是在數位世界長大的第一代,也是將繼續存在的一種全球文化現象
    的一部分。

      最起碼我們要這麼說:如果你了解N世代,就會了解未來。
      如果你是嬰兒潮世代或者X世代,這本書是你的實戰指南。

     
     本書帶領我們一探N世代的奇妙世界。書寫成的緣由,在於耗資400萬美元的一項民間研究計畫。《紐約時報》的暢銷書作家唐.泰普史考特調查了一萬一千多
    名年輕人。他們不是被寵壞的螢幕迷,注意力短暫,交際技能抱鴨蛋。事實恰好相反,泰普史考特看到的是一個十分明亮的社群,已經發展出革命性的思考、互動、
    工作和交友新方式。

      本書告訴我們:
      N世代人的大腦如何處理資訊
      在職場吸引和接觸年輕人才的七種方法
      教育工作者開發網世代潛能的七個準則
      父母經2.0版:新家庭是絕無僅有的地方
      公民網:年輕人和網際網路正在如何改造民主社會

      今天的年輕人使用科技的方式,你可能想也沒想過。「N世代人」不是消極被動收看電視,而是積極參與娛樂和資訊的傳播。有史以來頭一遭,年輕人成了某種十分重要的東西的權威。而且,他們正在改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從職場到市場,從教室到起居室,從投票所到總統辦公室。

      數位時代已經降臨。N世代來了。且讓我們面對未來。




     

    21.閱讀的歷史 7/21 update

    image.php.jpg

    * 作者:史提夫.羅傑.費雪
    * 原文作者:Steven Roger Fisher
    * 譯者:李中文
    * 出版社:博雅書屋
    *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25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614330
    * 裝訂:平裝

    簡介:



    閱讀,是文明永恆的聲音。
    人類的文明是記憶的長河,超越了地域,串起了時間。
    是閱讀,讓過去連結了現在,讓現在延續到未來。

    「人一死,肉身化作灰塵,
    同胞們也將從地上消失。
    正是書卷,使得他
    在讀著它的朗誦者口中受到憶念。」??埃及書吏

    *隨書附贈「埃及象形文對照表」書籤

      任何人——老的、少的,在世和不在世的——都得承認它的重要性。在古埃及的官員看來,它是「水上的駁船」。在四千年後奈及利亞好學的學生而言,則是「昏暗深井中的一道光芒」。對我們大部分人來說,它永遠都是文明的聲音本身……它就是閱讀。

      今天白領勞工花在閱讀上的時間,多過飲食、打扮、旅遊、社交或是一般的運動和娛樂——也就是說,花掉每個工作天的五至八個鐘頭。(多到只有睡眠可以相提並論。)至於電腦跟網路呢?這兩者都是閱讀的革新。

      不過,閱讀卻是比工作或網路更加豐富。讀物之於心智,就好比音樂之於精神。讀物可以令人著迷、培養能力、豐富生活、提出挑戰。我們看著白紙或螢幕上的小黑字,而這些文字就足以令我們感動流淚,打開生活的眼界和體會,提點我們安排自己的人生,以及跟萬物形成聯繫。

      世上再沒有比這個更大的驚奇了。

     
     本書講述了閱讀的活動、使用的人員及其社會環境,以及在石片、骨頭、樹皮、牆壁、碑碣、泥版、書卷、冊子、圖書、螢幕和電子紙張上的種種表現。內容雖然
    側重在西方閱讀的歷史,卻也勾勒了它在中國、韓國、日本、美洲和印度的演進。作者希望大家透過這麼一部歷史,不僅能對閱讀在過去和現在的情形有所了解,更
    能明白它在將來所能帶給世界的啟發和力量。

      雖然閱讀和書寫是攜手並進的,但它其實是書寫的對立面——兩者即便在腦內也有不同的活動部
    位。書寫是技巧,閱讀是能力。文字原本是制作出來的,後來還在機緣湊巧的情況下得到採用;閱讀則會連同人類對書面語潛在性能的深入了解而不斷演進。文字史
    顯示了一連串的借用和修正,閱讀史則呈現了社會漸次成熟的各個階段。文字是表現於外,閱讀乃銘感於內。文字有公開性,閱讀具私密性。文字是明白限定的,閱
    讀則是開放結局的。文字冰凍了當下。閱讀則行之久遠。




     



    20.孤獨 7/09 update

    image.php.jpg

    * 作者:安東尼.史脫爾
    * 原文作者:Anthony Storr
    * 譯者:張嚶嚶
    * 出版社:八正文化
    *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24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8505735
    * 裝訂:平裝


    簡介:

    當你看到「孤獨」,會聯想到什麼?
    大部份人所給的答案,都是消極、負面的。

      一直以來,「人際關係」都被視為幸福的關鍵,彷彿有一段美好的人際關係,我們的人生就能臻於圓滿。英國心理學家約翰波爾比也說:「與他人的親密依戀關係,是人生賴以旋轉的軸」。

     
     社會上普遍認為,一個喜歡獨處、不喜歡與人群接觸的人,八成有某種精神上的缺陷;一個極度內向的人,也比極度外向的人不正常。因此,如果身邊的人平時喜
    歡待在家裡,我們通常會鼓勵他們多出外參加社交活動;就連心理治療師,也毫無例外地不把獨處的能力列入評斷情感是否成熟的參考。

      安東尼.史脫爾教授對此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他認為我們或許不該把人際關係理想化,人際關係也不應該是達成幸福的唯一途徑。事實上,「孤獨」,也就是獨處,也能為我們帶來人生的成就與幸福。

      書中從專業角度來分析孤獨,以古今名人──或為作家,或為哲學家,或為音樂家,甚至宗教聖人──為例,說明孤獨並不像傳統觀念鼓吹的那麼消極有害,在許多狀況下,反而對人積極有益。





     

    20.探索者:問「為什麼」的人 7/07 update

     

     

    image.jpg 


    * 作者:柯爾/著
    * 原文作者:K. C. Cole
    * 譯者:丘宏義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00年06月17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576217067
    * 裝訂:平裝
     


    簡介:

    「許多人都無知,都太早停止探問。」──蘇格拉底

      西方文明史好像已經太多了,還有必要再加一本嗎?當然,如果你希望看到一個獨特的觀點,以及一個有趣的閱讀,你就不應該錯過這本《探索者》。

      對作者布斯汀而言,人是會問「為什麼」的動物,而人類的文明史,則是一部對各種精神與物質世界問為什麼,並且找答案的歷史。

      布斯汀是個博學多聞的歷史學家,尤其可貴的是他有高明的敘事技巧,例如一開場,他討論猶太人對神的看法,表面上他好像是個虔誠的教徒,引用大量聖經經文,從耶和華的震怒到對約伯的試驗,然而筆鋒一轉,他就帶出了西方歷史上一個永恆的疑問:
      良善的神為何允許惡存在於他所創造的這個世界?

      這就是布斯汀的技巧,他用剪裁過的材料鋪陳舞台,然後交代其中最核心的意義,讓讀者立刻明白,歷史不只是當時的人活動的紀錄,也是每一代人必須不斷面對的疑難。不止如此,布斯汀甚至還會追蹤伊斯蘭教解決同樣問題的方法。

      因此歷代才氣縱橫的探索者,會在本書中接力對話,他們對相同的主題,提出不同的解題方法。就像作者說的,「探索者在前人的成功、失敗與困惑中發現線索,前人也成為他們的靈感之泉、箭靶以及資源。」

      本書作者得獎無數,這一本是他晚年的力作,書中選擇的「探索者」是那些對他「仍具說服力」的人物,他把這些我們通常只聞其名,不知其心的人物,還原到他們生存的時代,讓讀者了解他們所面對的困難,以及他們的「解題方法」,有時候作者還會奉送一些書中主角的小八卦,讓你不會從頭到尾不斷跟硬邦邦的思想作戰。




     


    19.數學與頭腦相遇的地方 6/29 update

    image.php.jpg


    簡介:

    幻想中極巨大與極微小的世界是很迷人的,藉由小叮噹的縮小燈任意將人放大到與摩天大廈同高、或者縮小至蟲蟻一般,是否真的可行呢?利用數學的基本概念,或許在科幻的浪漫幻想之外,找出實際可行的科學說法。 

    • 比人類高十倍的巨人可不可能存在?
      答案是不可能!如果把他的身高加為十倍,他的體重要增加為一千倍,可是支撐他的肌肉及骨骼的截面積只增為一百倍。結果會是︰骨骼碎裂了。(摘自第五章[尺度的問題])
    • 如何公平地分蛋糕?
      假定兩個人要分一塊小蛋糕。最公平的方法是讓第一人去把蛋糕一切為二,而讓第二人先去選擇哪一塊。第一人在切蛋糕時就顯露出他的喜愛。例如,如果他對糖霜的喜愛大過對蛋糕本身,他可能把蛋糕切成:糖霜較多的一半的蛋糕比另一半還小些。他希望另一人會去拿較大的一半。不管如何選法,兩位都是贏家︰一位得到了更大的一半,而另一位得到了更多的糖霜。要使這個方法能適用,知覺的重要性與數學的重要性一樣大。也就是說,沒有哪一人是沒有參與到抉擇過程的,因此沒有人會對另一人妒忌。(摘自第十章[公平的分配–所羅門王的智慧])



     

    18.星期三是藍色的 6/28 update

    image.php.jpg

    * 作者:丹尼爾.譚米特
    * 原文作者:Daniel Tammet
    * 譯者:錢莉華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30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160718
    * 裝訂:平裝

    簡介:

    ★2007年Amazon網路書店讀者最愛 Top 100書籍

      能從書裡知道一個數學自閉學者的心靈,到底跟我這個人腦袋裡的視覺系統有什麼相似或不同之處,實在太有意思了。丹尼爾靠顏色、形狀和數字間的關係進行思考,而非利用相片般寫實的影像來推演。凡是對心思運作有興趣的人,都該讀讀這本書。──天寶.葛蘭汀(Temple Grandin)畜牧科學博士、《星星的孩子》作者

      《星期三是藍色的》探索的是當代最迷人的一顆心──帶路者正是這顆心的主人丹尼爾.譚米特。丹尼爾患有學者症候群,但也因此擁有超乎人想像的心智能力,如同達斯汀.霍夫曼在《雨人》這部電影裡所描繪的能力。數字在他眼中,有不同的形狀、顏色和質地,他不僅計算能力驚人,更能在短短一週內,流利的說出剛學的新語言。二○○四年,他背出兩萬兩千多個圓周率位數,創下世界記錄。

      但丹尼爾卻又跟《雨人》完全不像,他已經從幼年時的孤獨走出,學會控制自己,並能獨立生活。《星期三是藍色的》是一本吸引人又勵志的書,丹尼爾告訴大家,「特別」是什麼滋味,也讓身而為人的我們,一窺「人心」是怎麼回事。




     

    17.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 6/26 update

    image.php.jpg

    * 作者:奧立佛薩克斯
    * 原文作者:Oliver Sacks
    * 譯者:孫秀惠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29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161760
    * 裝訂:平裝

    簡介:

    奧利佛薩克斯不只是位醫師,也是個自然主義者,因而對疾病與對人同感興趣。面對腦部與神經的各種複雜難解之疾病,以及深陷疾病之中,感到茫然、甚至受苦的靈魂,薩克斯醫師以其觀察入微的眼、溫厚善解的心、生動流暢的筆,寫下了二十四個患者的故事。其中有病人的心路歷程、有自己的省思體悟,更有自己和病人深刻而動人的互動,展現了薩克斯醫師深入探究的好奇心及設身處地的同理心。而薩克斯醫師種種有趣的思考及細膩的心思也在字裡行間自然流露,人文關懷不時躍然紙上,扣人心弦、引人入勝。

    心得:

    我們還能閉門的告訴自己,我們心裡所做的任何想像、任何感覺,都還只是透過較為形上的角度告訴自己 “這是我理性思考後的決定” .你還可以這麼安心的回答他人嗎?

    人為心之器,其實我們一直都被那句話--笛卡爾的那句話「我思,故我在」,以笛卡爾的醫學科學,也僅能想像到那裡,但這卻影響了我們三百年來的人文、科學、醫學的思維。就如作者說的,自佛洛伊德後,他們是最後一批將心裡與身體視為一點來看得人,以至於現在我們聽的、學的都是「沒有身體的心理學」及「沒有心裡的神經學」。

    我們無時無刻的透過每一個感覺來協調我們認知、接受,你可曾想像 ”視覺” 竟然需要 ”觸覺” 來配合,才能理解事物嗎? 這裡就想到生態心理學家Gibson提的 “Affordance” 的觀念,不過他用另外的角度來看我們如何形塑我們認知與心裡,但卻同時期的醫學、科學、心裡學、社會學,似乎都有默契的關注同樣方向的事情,也就是,我們以為我們身為 “人” ,對於任何事情的理解與想像,都是透過我們大腦的理解,而任何訊號的接受,透過雙眼、雙耳聽到、轉變為一連串的電子訊號經由神經來傳達至我們大腦,大腦各部位各司其職,以至於我們產生了”認知” “學習” 等一連串學習,都是以大腦來做決定。

    其實很難想像,我們看前所看到的 “杯子” “鍵盤” 沒有了觸覺,我們也許認不那麼出來,眼前的東西就是我們所認得的東西。

    有興趣的話,看這本書的第一篇 “不足” 裡頭每一個病例都足以讓你打開另一種認識自己的病例,且十分的有趣簡單。

    套用一句梅洛龐蒂的話:「我的身體可見亦可動,它處於事物之列,是諸事物當中之一物,被凝結在世界的織構中,它的內聚力就是一個事物的內聚力。但由於我的身體運動自身並望外看,所以它讓諸事物環列在四周,四物成了我的身體本身的附件或延伸,被鑲嵌進身體的肉當中,成為其完整定義的一部分,而這世界也是由身體的相同質料所製成。

    另外還有一段也是十分描述身體、認知之間交感的關係:「既然萬物和我的身體同樣的質料所構成,身體的視覺就必然以某種方式在萬物中形成,或者,萬物的明顯可見性必然以一種私密性的可見性在我的身體中複本化

    結合梅洛龐蒂的觀點,簡單的說就是:他認為我們身體是以某種類似於大自然萬物相同的質料所構成我們的肉身,而唯有透過我們是大自然彼此近似的互動,我們的視覺才產生了作用,就如同大自然有一部分內嵌在我們身體中,於是我們才能對大自然環境產生共鳴與互動。當然,以他晚年所發展出的身體現像學並非僅此於止,但是在20世紀中卻是一項極大的知識論、認識論的轉變,有機會將笛卡爾所給我們那「心的牢籠」中掙脫開來。


    最後分享一個問題,這問題小則是心理學、醫學的問題,大著,可以擴大到社會學、文化議題,那問題就是…

    你的右手不在你的視線中,同時靜靜的躺在某處,你怎麼知道他在哪裡? 還屬於你的嗎?

    想知道答案嗎? 找這本來看就是了。




    16.眼與心:身體現象學大師梅洛龐蒂的最後書寫 6/20 update

    image.php.jpg

    * 作者:梅洛龐蒂
    * 原文作者:Maurice Merleau-Ponty
    * 譯者:龔卓軍
    *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 出版日期:2007年11月15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833113
    * 裝訂:平裝

    簡介:

    《眼與心》(L’(Eil et l’Esprit)是梅洛龐蒂生前完成的最後書寫。

      在普羅旺斯鄉下離艾克斯(Aix)不遠的托洛內(Tholonet)住了兩三個月,他沉浸在這個具有濃厚深居氣息的地方,特別是日日得以樂享塞尚(Paul Cezanne)之眼曾經投注的景色,在此,他重新探問視覺,重新探問繪畫。他再一次尋求發端之語詞,譬如,那些能夠命名人類身體造化奇蹟的語詞、命名身體那無以解釋的生氣活力的語詞、命名身體那即刻能與他者、世界與自身建立連結的語詞,同時,也找尋那些命名此一奇蹟的脆弱性的語詞。

    全文共5大節:

    第一節的主題是科學與藝術。
    第二節討論的是可見性的條件。  
    第三節可以說是對笛卡兒視覺哲學肢解了視覺作用的批判。
    第四節集中在現代繪畫史對於深度、色彩、形、線條、輪廓、運動的多重探索。
    簡短的第五節,回到了藝術所特有的喑啞歷史性力量。

    作者簡介

    梅洛龐蒂(Merleau-Ponty,1908-1961)

      法國哲學家,在現象學運動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闡發了一種獨到的「身體哲學」。

      1945年以《行為的結構》(La structure du comportement,1942年出版)、《知覺現象學》(Phenomenologie de la Perception,1945年出版)兩部重要著作獲得博士學位。1945年10月與沙特等人創立《現代》(Les Temps modernes)雜誌。

      本書《眼與心》原為梅洛龐蒂生前發表過的一篇長文,最終以單行本形式聞名於世,這是 梅洛龐蒂最著名的現象學藝術論。




     

    15.禮物 6/9 update

    image.php.jpg

    # 作者:M. Mauss/著
    # 原文作者:M. Mauss
    # 譯者:汪珍宜﹑何翠萍編者:羅麗芳
    # 出版社:遠流
    # 出版日期:1991年03月15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57320813X
    # 裝訂:平裝

    簡介:

    已故社會學家涂爾幹的學生Mauss,實地的田野研究出人與物之間的關係,同時也探度的發現,人以物易物,並非僅是種我們認為的「經濟」價值而已,而是有更高、更多的意義與內涵在裡頭,就如裡頭的英譯序言說的,卻了解消費社會、生產等複雜的關係,不先讀過這本的話很難了解究竟 “消費” 在我們社會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雖然裡頭田野研究的成果實在很難懂、接受,這也代表著我們固有的價值觀與生存意識是多麼僵化。雖然已絕版,但圖書館裡應該還是有的才是,薄薄小小的一本,第一次看到註文跟正文快差不多的一本書。




    14.Google 衝擊 6/4 update

    image.JPG

    * 作者:藍道.史卓思
    * 原文作者:Randall Stross
    * 譯者:吳嘉哲、黃貝玲
    * 出版社:遠流
    *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27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3264804
    * 裝訂:平裝

    簡介:


    本書作者以多次深入採訪Google最高層主管與直擊Google企業總部現場經驗,來詳實描述Google這個企業欲掌控全世界資訊的宏大企圖與野心。

      內容包括從一開始布林與佩吉兩位創辦人在唸書時萌生天真的創業理想,歷經多次成長挫折而至終成全球數位巨人的詳實過程。

      更重要的是,作者指出,目前掌握全世界68%搜尋市場的Google,如日中天的地位已如網路世界的微軟。然而,它仍不滿足,繼續推出許多新服務,包括頗受爭議的圖書搜尋與地圖搜尋(Google Earth)、搶進無線上網手機市場、以及購買影音搜尋引擎Youtube等。

      Google真的能成功嗎?這個掌握網上眾多資訊的巨人,又會為人們帶來哪些影響?在書中都有精采的觀察與討論。



    13.布希亞 6/1 update

     

    image.php.jpg

    # 作者:季桂保/著
    # 出版社:生智
    # 出版日期:2002年10月18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57818431X
    # 裝訂:平裝

    簡介:

    後現代主義思潮或後現代性話語無疑已經成為當今全球學術文化界的一個顯眼話題,當代法國思想家布希亞從幕後走向前台,在很大程度上與全球化後現代主義話題的形成聯繫在一起。本世紀六○年代末和七○年代,當布希亞從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出發、運用符號學對當代資本主義的「消費社會」進行分析、從而為當代的社會批判理論作出一定的理論貢獻之時,布希亞在全球乃至在他的本土幾乎沒有什麼聽眾和讀者;然而到了八○年代,當他轉變理論立場之後推出的幾部著作與當時正在醞釀的後現代主義話語產生共鳴時,布希亞立即被奉為後現代主義思潮的領軍人物。

      本書從布希亞前後期兩個階段的思想發展進行述評,對布希亞加以「生平考古」,概述了《物體系》、《消費社會》、《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和《生產之鏡》等著作所展現的社會批判理論,尤其重點介紹了布希亞「符號決定論」的後現代主義理論和他的「知識分子」觀,從而為這位重要的後現代主義理論家作了一次「思想畫像」。




    12.布爾迪厄 5/30 update

    image.php.jpg

    # 作者:高宣揚/著
    # 出版社:生智
    # 出版日期:2002年05月28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578183879
    # 裝訂:平裝

    簡介:

    布爾迪厄是近四十年來西方學術界中被人們引用最多的當代法國著名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和思想家。他從二十世紀六○年代起,就與同時代的一批傑出的思想家們一起,探索人文社會科學理論和方法論的新出路,並以「建構的結構主義」的獨風格開闢了理論研究的新視野。他的著作極其豐富而艱深。本書作者以深入淺出和流暢的文體,系統地說明和分析布爾迪厄理論思想的脈絡、基本概念及其對於當代社會基本問題的批判性探索成果,分別重點地說明其中最關鍵的「文化再生產」、「生存心態」、「場域」、「資本」及「語言象徵性權力」等部分,並就學校教育文化特權再生產、權力正當化、生活風格及品味等當代社會的中心問題,做了詳盡的分析,有助於推動我國人文社會科學各系學生、研究生及教師進一步深入研究布爾迪厄的社會理論。




     

    11.體物入微:物與身體感的研究 5/24 update

    image.php.jpg

    * 作者:李尚仁,林淑蓉,陳元朋,郭奇正,張珣,蔡璧名,鍾蔚文,顏學誠,Elisabeth Hsu
    * 編者:余舜德
    * 出版社:清華大學
    *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15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8401136
    * 裝訂:平裝
    簡介:

    身體的感受同時包含意涵與感覺、文化與本性,既非純粹的身體感受,亦非單純的認知,而是兩者的結合,因而研究人與物(或物質環境)的關係需要同時從認知及人與物密切的交會、互動的過程著手。本書企圖結合人類學近二十年來相當受到矚目的身體與物質文化研究兩項課題,本書的作者們認為,各文化的成員對這個世界有不同的認識,不只源自於過去強調之宇宙觀的差異,更與各自體物的方式有密切的關係。

      本書同時提出「身體感」的研究取向,強調過去感官人類學的研究多以單一感官作為研究的單位,並以修正西方社會文藝復興以來過於強調視覺的現象作為研究的主題,乃錯失重點。人們隨時都在使用不同的感官,並結合不同感官所接受的訊息,而形成舒適、潔淨、骯髒、熱鬧、冷清等經驗的主題、焦點或「身體感」的項目,從感官訊息之間如何結合成身體感的項目及身體與物之間密切的互動,本書作者以不同的主題,提出身體感研究的見解。




    10.異數 5/16 update

    image.php.jpg

    # 作者:麥爾坎.葛拉威爾
    # 原文作者:Malcolm Gladwell
    # 譯者:廖月娟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19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1349848
    # 裝訂:平裝

    簡介:

    成功和你想的 不一樣!

    美國最具影響力暢銷作家葛拉威爾,繼《引爆趨勢》、《決斷2秒間》,
    再創話題旋風,本書甫上市即攻占全美最重要媒體書榜第一名!

    成功和你想的不一樣!
    天賦、家世、學歷、努力還不夠,之所以超群成為「異數」,還牽涉周遭的人和環境。
    能不能成為運動明星,要看你幾月出生;數學好不好,要看祖先是不是種稻。
    作者引用大量統計科學辯證,大開我們的視野,重新發現「出身」的意義:
    誰能成功,多少人能成功,要看我們生活在什麼樣的社會。

    想想看,他們的成功背後隱藏了什麼秘密?
     
      .加拿大曲棍球代表隊的明星隊伍,40%的球員都是在1月到3月間出生。

      .披頭四成名前,從1960年到62年,共去了5趟德國漢堡,在一家脫衣舞夜總會,連續開唱270個晚上的搖滾流水席。

      .1968年,比爾?蓋茲13歲,他是當時全世界唯一能夠無限使用最先進電腦分時系統的孩子,此後,他連寫了7年的電腦程式。

      .紐約最頂尖的律師,他們有幾個共同點:早期歐洲移民後代、生於1930年代的猶太人、父母都是成衣工廠的工人。

      .根據國際測驗的比較研究,日韓港星與台灣學生的數學能力在全球名列前茅,亞洲人天生具有數學優勢,他們的祖先都種稻。

    你從未真正看清楚屬於你的成功!

    葛拉威爾說:
    不是最聰明的人就可以成功,正確的決定或努力不懈,也不能保證;
    要成功,除了必須有把握「機會」的智慧、善用特有的「文化」遺澤;
    必要時,還得脫離部分的身分,擺脫傳統的束縛。

    心得:

    成功,也許很多是我們一開始就有了許多偏見。

    我們有時會聽說 (應該常聽說) 現在的成功模式已經變了,不是像王永慶這種可以白手起家的年代。那種方式在數十年前是可能的,但又為何時至今日卻難上加難? 這本書給了很多思考,至少還不能完全算是答案,如果這位作者來研究台灣的一些成功人士,相信他會說,如果王永慶出生早個幾年,或是晚個幾個月,台灣就不會有今日的王永慶。

    當然,他不是完全空穴來風,而是有一些數據與背景的資料考察,而他考察的方式與角度往往是我們現在想不太到。《空中危機》這一章開頭說了一段小故事,一段飛機墜機前的小故事,爾後一轉告訴我們,這些空安意外最大的問題是「文化」。光是看他裡頭前面的說法也許會誤認,我們亞洲人比較好死,但實際上這是文化差異的問題,也許會問,跟文化有啥關係? 空天不就天災加人禍? 而作者就是從許多人看對到的角度來看許多飛安意外,而這些他提的資料與論述,竟然我們都能接受!?

    裡頭提的比爾蓋茲,披頭四,許多成功者背後都有一套運算公式,每人雖不近但亦不遠,如果要他分析王建民能有今日的成就,不用他說我們看完書都會知道,他一定背後練習了超過一萬小時的練習;要分析鈴木一郎也一樣,如果從他的出生到他現在的練習,其實這些公式差不多,只是我們看不到。

    想到老師提到的,我們總是僅能看到事物最後結果的表徵,卻很難看出裡頭的學問在哪,作研究就是去看這些背後的故事。

    這本書不大厚也不太大,你會想拿來看一看嗎?




    9.現象學十四講 5/13 update

    image.php

    # 作者:羅伯.索科羅斯基/著
    # 原文作者:Robert Sokolowski
    # 譯者:李維倫/譯
    # 出版社:心靈工坊
    # 出版日期:2004年03月15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867574079
    # 裝訂:平裝


    簡介:

    索科羅斯基(Robert Sokolowski),這位老牌的美國現象學家,自1964年出版《胡塞爾形構觀念的形成》以來,就一直是現象學界中的頂尖人物。1996年春天,由於與一位數學教授的一場談話,激發他寫作這本認識現象學的入門書,引領讀者認識這門「既是簡單明瞭,又是錯綜複雜」的學問。

      什麼是現象學?索科羅斯基指出,現象學是一個重要的哲學運動,也是二十世紀主要的哲學發展方向。它發端於二十世紀的初始,在步入二十一世紀初的今天,我們剛好能夠看到這一百年來現象學的發展。一般而言,二十世紀的西方哲學可分為英美的分析哲學,與歐洲的歐陸哲學,現象學即是二十世紀歐陸哲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現象學是對人類經驗的探索,是對事物在經驗中向我們顯現之方式的探索。現象學不只影響重要的學術潮流,如詮釋學、結構主義、文學形式主義、解構主義等,並已落實在生活世界之中,成為各種理論建構的基石,在藝術、心理學、護理學、人類學等應用學科中都銳不可擋。本書由大師出馬,以清晰與生動的例子,將現象學的基本要素、語彙做詳盡的解釋,也以日常生活為例,讓讀者從以往的習以為常,進入從現象學角度思考的哲學生活。

      本書的優點有兩個方面,第一,基本概念清楚、不囉唆,也不引用原典術語,只要沈潛細讀,大學部的學生大抵都可以領會;第二是廣度夠,涵蓋現象學的存有層面、意義詮釋層面、乃至世界之建構面。想要了解什麼是現象學,本書絕對是第一流的入門必讀好書。


    8.愛因斯坦 他的人生 他的宇宙 4/27 update   Now Reading

    image.php.jpg

    作者:華特.艾薩克森
    原文作者:Walter Isaacson
    譯者:郭兆林、周念縈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09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1350134
    裝訂:平裝

    簡介:

    愛因斯坦傳記權威定本

    二○○八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傳播貢獻獎
    二○○七年鵝毛筆最佳傳記類獎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丹佛郵報等銷售第一
    一個追求真善美的科學家
    二○○六年私人檔案公開後
    一部最正典的愛因斯坦傳記

      沒什麼人懂他的相對論,但他卻是二十世紀知名度最高的科學家,也是牛頓之後最偉大的科學家。他的理論,變成流行商品貼在百貨公司門口,他的亂髮,成為天才的正字標記,他的臉孔,成為二十世紀的封面人物。這位十六歲就想像乘著光束飛行的少年,以單槍匹馬的騎士精神,在人間跌跌撞撞,他曾經語言遲緩、學業中輟、失業、未婚生子,然而他始終保持樂觀自信,相信自己的判斷與良心,拋棄國籍與宗教信仰,決定當一個世界公民,沒有任何主義束縛,因此發現了宇宙至美,一九○五年他寫出科學史上最著名的方程式E=mc2,被稱為奇蹟之年。

      到底愛因斯坦是獨立思考的象徵,是天才、生活白癡、人格障礙還是武器製造者?本書為二○○六年愛因斯坦私人檔案首度公開後,第一本研究成果,也是至今最權威、最能全面瞭解愛因斯坦成長、家庭、婚姻、政治與科學發現之謎的一本書。愛因斯坦的一生,讓我們明白,原來人類如此精彩,也體認到科學的獨立精神是公民社會的重要一環。此書獻給所有懷念愛因斯坦的科學家與讀者。

    光束騎士愛因斯坦,在地球停留七十六年。

    本書解開愛因斯坦一生七大謎團:
      *從小數學差勁
      *曾有個私生女,生死不明
      *奇蹟之年如何誕生
      *第二任妻子的女兒才是他心儀對象
      *諾貝爾獎獎金被當成離婚贍養費
      *原子彈幕後黑手
      *到以色列選總統




    7.你的心情不好,我知道 4/22 update

    image.php.jpg

    * 作者:尤阿希姆.鮑爾
    * 原文作者:Joachim Bauer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10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472497
    * 裝訂:平裝

    簡介:

      為什麼大笑和打哈欠會傳染?為什麼和他相處總是讓人如沐春風?為什麼有些人常常都能恰如其分的回應他人、有些人卻顯得很白目?為什麼有時候我們心有靈犀,有時候卻大嘆其實你不懂我的心?所有人要逗弄小嬰兒的時候,都會使用相近的音調、語氣和重複單音,餵食小孩的大人也全都張開自己的嘴巴;朋友間愈是契合、就愈容易在同一時間開口說話、眼睛看向相同方向。這是怎麼回事呢?

      鏡像神經元就是這些現象的答案,它是近來研究的一項新發現。它讓我們在情感上與他人產生共鳴,心有戚戚焉;它讓我們藉由本能的感知,洞悉周遭人的意圖;它使我們對於他人的歡喜悲傷,也能感同身受。鏡像神經元就是「同理心」、「情緒智商」的基礎,是「愛」的能力。但是,它必須打從呱呱墜地開始接受「訓練」,才能在生活的各個面向,發揮無遠弗屆的能量……。




     


    6.寫作的零度 4/03 update

    image.php.jpg

    * 作者:羅蘭‧巴爾特
    * 原文作者:Roland Barthes
    * 譯者:李幼蒸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1991年02月05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571302309
    * 裝訂:平裝

    簡介:

     羅蘭.巴爾特不僅是法國當代結構主義運動的代表人物,同時也是著名的文學理論家、批評家與散文作家。他的散文素以借助符號學概念來分析文學、社會與文化的意義著稱。本書包含了巴爾特各種不同的著作,其中《寫作的零度》和《符號學原理》均為其重要代表作,讀者可由此窺見其思想之全貌,以及獨具的魅力。


    「文學有如燐光,在它將要熄滅之際,才能閃耀最亮麗的光芒,」

    ──引自《寫作的零度》

    寫作的零度,零度式的寫作。巴爾特(R.Barthes)總是可以掙脫語言的自然枷鎖,操弄文本(text),嬉玩於遊戲之間。

       他是一個宣讀「作者已死」訃文的作者,一位教師、文學家、文化哲學家、文藝理論批評者…,是承續蒙田以來的散文繼承人。多采多姿的文學生涯,他,是法國文學新趨勢的一個縮影。《寫作的零度》,這個以語言學術語「零度」為篇名的著作,是巴爾特的第一本書,算是他形式主義文學觀的一份綱領宣言。

       當時,所流行的存在主義文學,巴爾特的形式主義文學,與之相互對立。他認為,前者只提出了「外部」的回答,而他卻是要深入文學的內核裡去。

       作為一個名作家,他極偏愛簡短形式,例如:日本的俳句或語錄體。而且正像一切真正的作家一樣,使他入迷的,正是「細節」──經驗的簡短形式。甚或,做為一名散文家,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他也僅寫簡短形式的作品,他所寫的書籍,往往是短文的集合,而不是「真正」的書,是一個個問題的記敘而不是統一論證。

       晚期的他,寫作屬於他在形式進行最大膽嘗試之列:一切主要作品都以連載的而非線性的形式組織而成。純粹的文章寫作,保留給了文學的懿行或新聞式的即興之作。

       然而,這些晚期的寫作中,表現力甚強的形式,只是揭示他一切作品中隱含的慾望:「渴望對斷言性表達具有一種優先性的關係,就是藝術具有的那份快樂性」。因此,他不斷把教授比喻作表演、把閱讀比作色情的感受、把寫作比作勾引。他的聲音也越來越富個人色彩,越來越充滿「個人氣質」。他的思想越來越明顯成為一種表演,正如其它偉大的反系統論述的哲學一樣。只不過是,巴爾特總以彬彬有禮的溫和姿態來表演。

       本書是屬於早期作品集,付梓前夕,巴爾特回憶當時,他漫步於巴黎街頭的緊張心情,那時他已意識到,這本小書,將會對法國文學研究,帶來深遠影響。經由這本書,一方面,我們可以了解巴爾特如何透過寫作形式的分析,來解剖資產階級文學生命的內在危機,另一方面,也提供了文學內容與形式相關的語言以及符號學分析。(文/Delezue)




     


    5.未來在等待的人材 4/01update

    image.php.jpg

    作者:Daniel H. Pink
    譯者:查修傑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06年08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86705931X
    裝訂:平裝

    簡介:

         這個世界原本屬於一群高喊知識就是力量、重視理性分析的特定族群──會寫程式的電腦工程師,專搞訴狀的律師,和玩弄數字的MBA。如今,世界將屬於具有高感性能力的另一族群──有創造力、具同理心、能觀察趨勢,以及為事物賦予意義的人。

         我們正從一個講求邏輯、循序性與計算機效能的資訊時代,轉化為一個重視創新、同理心,與整合力的感性時代。如果你是對現有工作和生活不滿足的職場人士、或是急於了解下一波潮流的創業家與企業領導人、乃至於關心自己下一代未來的父母,或是兼具敏銳情感和靈活創意,?

         在資訊時代備受忽略與貶抑的族群……本書將提供六種攸關最近的未來有無前途的關鍵性能力,它們分別是:一、不只有功能,還重設計。二、不只有論點,還說故事。三、 不只談專業,還須整合。四、不只講邏輯,還給關懷。五、不只能正經,還會玩樂。六、不只顧賺錢,還重意義。藝術家、發明家、設計師、說故事高手、看護者、諮商員、及宏觀人士,將成為下一波職場新貴,入主社會高報酬階級,坐享快意人生。

    這六種關鍵能力來自兩種感知:高感性(High Concept)與高體會(High Touch)

    高感性,指的是觀察趨勢和機會,以創造優美或感動人心的作品,編織引人入勝的故事,以及結合看似不相干的概念,轉化為新事物的能力。

    高體會,則是體察他人情感,熟悉人與人微妙互動,懂得為自己與他人尋找喜樂,以及在繁瑣俗務間發掘意義與目的的能力。

    在高感性時代,我們必須在左向推理之外,補強六種關鍵右向能力。這六項高感性和高體會能力可以協助我們開發新時代不可或缺的全腦新思維。

    一、不只有功能,還重設計。光是提供堪用的產品、服務、體驗或生活型態,已經不夠了。如今無論為賺錢或為成就感,都必須創作出好看、獨特,或令人感動的東西。

    二、不只有論點,還說故事。現代人面對過量資訊,一昧據理力爭是不夠的。總有人會找到相反例證來反駁你的說法。想要說服別人、灌輸資訊,甚至說服自己,都必須具備編織故事的能力。

    三、不只談專業,還須整合。工業時代和資訊時代需要專業和專才,但隨著白領工作或被外包出去,或被軟體取代,與專業相反的才能也開始受到重視:也就是化零為整的整合能力。今日社會最需要的不是分析而是綜合──綜觀大趨勢、跨越藩籬、結合獨立元素成為新好產品的能力。

    四、不只講邏輯,還給關懷。邏輯思考是人類專屬能力之一。不過在一個資訊爆炸、分析工具日新月異的世界裡,光靠邏輯是不行的。想在未來繼續生存,必須了解他人的喜好需求、建立關係,並展現同理心。

    五、不只能正經,還會玩樂。太多證據顯示多笑、保持愉悅心情、玩遊戲和幽默感,對健康與工作都有極大好處。當然該嚴肅的時候要嚴肅,不過太過正經對事業不見得有益,對健康更有害。在感性時代,無論工作還是居家,都需要玩樂。

    六、不只顧賺錢,還重意義。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極為充裕的世界。無數人因此掙脫了營生桎梏,得以追求更深層的渴望:生命目的、出世意義,以及性靈滿足。

    作者簡介:

    品克(Daniel H. Pink)

      知名趨勢寫手,曾於《哈佛商業評論》大膽提出「藝術碩士是新的商業學位」觀點。係暢銷書《自由工作者國度》(Free Agent Nation)作者、《連線》雜誌(Wired)特約編輯,前白宮講演撰稿員。《自由工作者國度》是《華盛頓郵報》非小說與商業類暢銷書。《出版人週報》讚譽該書「已成為人力管理關係的基石」。《未來在等待的人才》已翻成十二國語言版本,strategy +business, The Miami Herald, Fast Company等媒體推薦為二○○五年最佳企管書。




     


    4.不用讀完一本書 3/19update

    image.php.jpg

    * 作者:皮耶.巴亞德
    * 原文作者:PIERRE BAYARD
    * 譯者:郭寶蓮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06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472190
    * 裝訂:平裝

    簡介:

    你曾經因為沒讀過某本書而覺得不好意思?
    沒讀過書不能討論書?沒讀完書不能算讀書?
    書,不必都讀過,不必讀到完,一樣能懂,更能侃侃而談!
    引爆英美法社會話題,打破讀書的社會禁忌

      本書作者皮耶?巴亞德身為文學教授,他常常面臨要談論或評價一本他沒有讀過的書的情況。但他總是能侃侃而談,難道他不會臉紅嗎?

      巴亞德教授透表示,在一個無限出版的年代中,一個真正有教養與涵養的人,並不需要讀完每本書,只要能了解這些書在我們文化中的地位。

      巴亞德教授舉知名小說家安伯托?艾可、蒙田(他甚至不記得自己寫過什麼書)、王爾德等人為例,說明許多「沒讀過」的情況——也許是讀過但忘記,也許是你聽都沒聽過的的書,也許是其他人在討論的書,也許是你粗略讀過但說不出所以然的書。

      這本書會改變任何曾經因為沒讀過哪本書、不知道哪本書的意義、沒有吸收書中精華而覺得有罪惡感的讀者。書中並討論到,為什麼我們要花這麼多時間在談論一本我們沒讀過或讀過的書,以及如何談論。

    作者簡介:

    皮耶.巴亞德(PIERRE BAYARD)

      巴黎第五大學的法國文學教授兼心理分析學者。曾出版過許多書籍,《福爾摩斯錯了!》(Sherlock Holmes Was Wrong: Reopening the Case of 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誰殺了艾克洛德?》(Who Killed Roger Ackroyd?:The Mystery Behind the Agatha Christie Mystery)。他也擔任過電視評論節目主持人。




     

    3.設計良品:超越時代與國界的極致設計 3/15update

    image.php.jpg


    * 作者:三原昌平/編著
    *
    譯者:賴惠鈴
    *
    出版社:積木
    *
    出版日期:20090227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595165
    *
    裝訂:平裝


    簡介:

      二00二年,一項名為「PD的思想」的設計展於東京Ozone展出,本書即為同名展覽型錄的擴充版,蒐錄了從1958年保羅漢寧生的「PH 燈」,到2002年石井尚美「會發光的柺杖」近半世紀、25位知名設計師的27件當代傑出產品設計。每一項作品或透過設計大師本人的現身說法,或親朋故舊、日本重量級評論家、記者的執筆與訪談,揭露每項作品的創作動機、遭逢的困難、產品特色與卓越獨特之處,以及如何在商業與設計創意之間求取平衡……等等,賦予這二十七件魅力產品從發想到上市,全面性的設計開過程。

      透過近70位作者的共同執筆,我們從中看到了這25位不同性情、風格互異的設計師或企業,如何從生活周遭汲取靈感,或是發揮科學精神,展現幾何之美(PH5燈、柳宗里膠台),或是展現前衛的現代感(活動式補給裝置、麥金塔、 HANNANG椅)、簡明俐落的義式風格(DANESE),或是結合傳統日本工藝之美(TAKO、WAGAMI 、Crinkle陶瓷器、YMD金屬雕刻)、自由奔放的挑戰精神(月苑、意匠二次元半、空想生活)、個人興趣的延伸(Archistrial相機、 C&F釣魚用具),或是身體殘疾的人道關懷(CARNA輪椅、會發光的柺杖)……不等,從燈具、相機、電腦、飾品家具、廚房用具、陶瓷器、釣具、輪椅、拐杖、定時器到電話機,不見虛有其表、賣弄創意的大設計,盡是普通生活裡的日常用品,充分展現了這群傑出設計師對人的關注與體貼。也唯有如此,才能設計出超越時空限制的作品,在流行喧嘩過後,依然挺立不墜,廣受不同世代消費者的喜愛,成為後起設計新秀追求的標竿,繼續接棒開發出新一代的創新魅力產品。

    本書特色:

    1. 縱觀1958~2002年近半世紀,25位著名當代歐美日設計師計27件作品。
    2. 邀集近70位作者,或設計師本人、或重量級評論家執筆,談論設計緣起與設計卓越獨特之處。
    3. 探討設計種類以日常生活用品為主,從燈具、相機、電腦、飾品家具、廚房用具、陶瓷器、釣具、輪椅、拐杖、定時器到電話機不等,展現設計的創意來自細微的生活觀察、對使用者的關注與體貼。
    4. 隨文附上代表性設計作品黑白照片。







    2.每天早上只要30分鐘

    image.php.jpg


    只要少少30分鐘
    卻可以獲得百分百的自信!
    一天有48個30分鐘!等於一天有48個成功率.
    一個月有1440個30分鐘!等於一年有17520個成功率!
    少了每天30分鐘,等於放棄一輩子的成功率!
    一早就開始30分鐘,等於一生都活在信心中.

    這是一本可以自動引導你,目標達成落實希望的書!
    有了每天關鍵的30分鐘,你就可以拋棄其他的學習法了!

     為什麼要養成早上學習的習慣?
    因為你可以從不堪使用的人,變成一流的人。

    為什麼要限定早上30分鐘?
    因為在限定的時間裡,你的注意力才會集中。

    為什麼不選擇晚上的30分鐘學習?
    因為晚上的30分鐘,你會以為有的是時間,而原地打轉……

    為什麼一定要每天?不能一三五或二四六嗎?
    因為最棒的運動選手都是每天練習的!
     
    每天持續學習30分鐘,
    就算再平凡的人都可以獲得成功!!!
    讓你邁向勝利之路的速度倍增   達到完全效果的早上學習法

    • 看過《每天只要30分鐘》的人會問,這本書和前一本書差別在哪裡?
    • 古市幸雄第一本作品《每天只要30分鐘》,教你從不堪使用的人晉升成可以使用的人。
    • 第二本進階版《每天早上只要30分鐘》,教你從可以使用的人晉升成一流的人!!
    • 早上提早短短的30分鐘起床學習,就可以拉開平凡的我們和他人之間的差距。
    • 只要每天早上短短的30分鐘就夠了。
    • 人的基本能力大致上並沒有多大的差異。
    • 每天持續做理所當然的事情的人擁有勝算較高的人生。
    • 如果能夠持續每天早上學習的習慣,就形同獲得你在自己所屬的業界名列前10%的保証。




     

     

     

     

    1.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

    large.jpg



    資料來源:博客來

       本書著者費爾迪南‧德‧索緒爾是本世紀最著名、影響最深遠的語言學家之一。他在1857年出生于瑞士日內瓦的一個法國人家里。中學畢業後,于1875至 1876年在日內瓦大學讀了一年,其後轉學到德國,在來比錫大學學習語言學。那時正是新語法學派諸語言學家和他們的老師古爾替烏斯(Gurtius)對語言學問題辯論得最激烈的時候。他起初完全站在新語法學派一邊,在奧斯脫霍夫(H.Osthoff)和雷斯琴(A.Leskien)的指導下從事歷史比較語言學研究工作,于1878年寫出他那篇杰出的《論印歐系語言元音的原始系統》,使老一輩的語言學家大為驚奇。接著轉學柏林大學,1880年回來比錫大學考博士學位,1881年到法國巴黎,在高等研究學院教授梵語,同時兼任巴黎語言學學會秘書,在整整十年間培養了梅耶(A.Meillet),格拉蒙(M.Grammont)等語言學家,建成法蘭西學派。1891年離法回國,在日內瓦大學講授梵語和印歐系語言歷史比較研究。1906—1907年開始講授普通語言學,1908—1909和1910—1911年繼續講授,但是並沒有把它編寫成書。1913年德‧索緒爾去世後,他的學生巴利和薛施藹等根據同學們的筆記和德‧索緒爾的一些手稿及其它材料編輯整理成《普通語言學教程》一書,于1916年在法國巴黎出第一版,1922年出第二版,1949再出第三版,各國語言學家先後把它譯成德、西、俄、英、日等國文字,使它的影響遍及全世界。

       這本書從前沒有漢譯本,但是德‧索緒爾的名字在我國並不陌生。許多語言學家在他們的著作或論文中都曾援引過他的某些論點,並加上批判或肯定的意見,但是一般讀者因為沒有看到全書,總覺得不能滿足,至于要研究他的語言學說更是無從著手。這本書的翻譯和出版,就是要滿足同志們的這種要求。但是我們必須提醒讀者,德‧索緒爾在書中提出的各種見解和主張,不能看作語言學中的定論,——看來他本人也從來沒有這種想法——他的有些辦法,例如廢棄近代語法的內容,而代之以句段關系和聯想關系等等,就連他的嫡系的門徒,如法國的許多語言學家也是沒有接受的。我們必須采取科學的態度,以實事求是的精神加以分析批判,從實際出發取其精華作為借鑒,才能對我們起一些啟發和指示的作用,推動我國語言學向前發展。


    image.jpg 

    作者:布斯汀/著
    譯者:劉喬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期:2005年05月30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867415477
    裝訂:平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