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潮家 - 電子防潮箱,春季團購,價格下殺,加䁬 LED 感應燈 - 點我來填單

2012-11-10 15-00-28  
 本篇為 [賀禎禎攝影 2012 年版綜合概論] ,分作 (上) (下) 二篇

[賀禎禎攝影 2012 年版綜合概論 (上)] V1
[賀禎禎攝影 2012 年版綜合概論 (下)] V1

 

 

 


 

 

 

 

四、「三大曝光模式」
1. S / Tv 快門優先模式
25
圖25. 搭配不同速度快門,照片感覺就不同,一切決定在你。

 「自由調整快門速度,以補捉事物動、靜之間的形貌」

 曝光模式總共有三種,第一種是我認為最重要、也最常用的快門優先模式,十次拍照機會下,中約有6~7次的比例,我都採快門優先為主,由此可見得快門優先拍照模式之重要。

 而快門優先的操作方式,只要依情況調整快門速度,以達到你目的即可,一般來說,若講求拍出「凍結那一刻」,將快門速度調快即可,反之若想拍出主角運動中的韻律感,就不需要太高速快門來拍攝。

 

26
圖26. 若想拍出凍結的一刻,只要提高快門速度即可

 

27  
圖27.或是快門速度調慢一些,創造出不同的視覺效果
      從以上的例子中,相信你對於「快門優先」運用場合有了初步的了解,「我們只要調整快門速度來進行創作,其他的交給相機就好」,這就是快門優先的運作原理,而「實際上該如何運用」,以及「相機該如何操作」,我們就得看些文章來進一步學習,底下的文章提供你學習的參考。

button 去背

2. A / Av 光圈優先模式
28
圖28. 透過光圈變化,來創作我們的主題
      光圈優先與快門優先,我稱之為「半自動模式」,只要我們控制其中一個因素,其餘的交由相機就好了,在光圈優先中,我們將注意力放在光圈的選擇就好,不用太擔心其他的因素。

     除了擅用大光圈來突顯我們主角外,我們也能適時的將光圈縮小來精緻我們照片的細節,特別是拍團體照時,若想要讓裡頭每個人都十分清晰外,反而使用小光圈能幫助我們達到這一點。

 

29


圖29. 拍團體照片,適時的縮小光圈,加大景深範圍,也同時精緻照片細節

 

30  
圖30. 
     光圈運用並非僅是極大、極小,而是透過逐步微調拍出照片的故事,如上圖30例子中,若僅採用F2拍攝,看不出歌手李蘋果背後的聽眾,原來有位最忠實的聽眾在裡頭,如果我們能微調光圈大小,讓背景中的聽眾慢慢浮現,這時才發現,原來那位忠實的聽眾,就是最支持她的媽媽。

     以下,大家整理相關教學文章,深入淺出的學習「光圈優先」的運用、背後運作的原理,以及更多有趣的創作。

button 去背

 [賀禎禎攝影 2012 年版綜合概論 (下) ] V1

3. M 全手動模式
31
圖31.
      全手動M模式,不同於前面提及半自動的「光圈 / 快門優先模式」,指的是「光圈」「快門」「感光度」三個都由自己一手掌握,不借助相機的幫忙的拍攝模式,活用度最高,同時最能微調畫面光影變化的拍照模式。

 

32

 
圖32
     拍風景中最不容易控制的就是光影細微的調整,若在光圈、快門優先下,背後有著測光公式的介入,想要自由控制光圈、快門、感光度不同組合,以呈現明、暗之間的交錯表現,還是需要 M 模式最直接方便。

 [賀禎禎攝影 2012 年版綜合概論 (下) ] V1

33
圖33.
     M 模式對於許多複雜的拍攝環境有絕佳的控制表現,上頭平溪放天燈的場合,測光公式容易誤判,錯失許多拍攝機會,越來複雜場合下,M模式的表現就越方便,當然得先熟練才能操作自如。

 

34
圖34. 拍煙火一定要有效運用 M 模式來調整拍照各項參數,以達到最好的效果,不然煙火拍成失火就不漂亮。
     另外 M 模式對我來說,還是用在特別的主題拍攝才是最實用的,如拍攝煙火、車流、星軌等,這種主題在各種變數上控制較為微妙,且有些還要其他攝影配件才能拍的好。

 

35

圖35. 另類的拍攝主題,也要透過 M 模式來幫助我們達成

 

36
圖36. 拍攝夜景當然也要使用 M 模式來幫我們達成。

     M 模式的運用十分多元,在這裡簡單分享幾個實用的例子,底下幫大家整理有關於 M 模式的各種運用以及教學的文章。 

button 去背 

 

五、「相機黑盒子」 – 對焦 

37
圖37.

      相機黑盒子第一個就是要學「對焦」這功夫,所謂的「對焦」其實很簡單,就是把想拍的主角給拍清楚,而不要變成主角模糊成配角,上圖37我稱之為「生日蛋糕悲劇」即是明明想拍壽星期待的眼神,卻反而把蛋糕拍的比誰還清楚,使得應是主角的壽星成了照片的配角。

      如何自由運用相機裡頭的「對焦系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於相機有許多「對焦點」來輔助我們抓取照片主角,有時相機並不是十分聰明,對於相機來說,他分不清楚圖37中,到底蛋糕是主角還是小朋友才是 (如果你是蛋糕師父,想必認為蛋糕才是主角),由於相機分辨不出來,只能由一些相機晶片去「猜」誰是可能的主角。

 

 

 

38
圖38.
      如上圖38則是一個常發生的實例,若你想拍前面的二位朋友,而相機卻以為你想拍遠處的路人,這時就會拍出「主客不分」的錯誤對焦的結果,當然,你也可以期待拍出右側的照片,但是透過相機來幫你判斷,很可能不是件好事。

39
圖39. 對於我們來說,我們才知道我們要拍的主角是林書豪而不是別人,但相機不會曉得。

      也就是說,我們要先學會如何由自的操作相機對焦系統,才能把我們的主角給拍的清楚、精準,這是學會相機對焦第一門入門功哦,底下幫大家整理相關文章供大家學習。

button 去背 

 

六、「相機黑盒子」 – 測光
1. 了解「半自動模式」的背後原理

      在進入介紹測光公式之前,請先思考下面兩個例子中所提的問題:

37
圖40 在光圈優先下,ISO3200/光圈F2,快門為何是1/60S呢?

 

38
圖41. 在快門優先下,ISO1600/快門1/400s,光圈為何是 F5.6 呢?
     前文提到,我認為「光圈 / 快門優先」,是種半自動模式,我們只要決定其中一組數值,其餘的交由相機幫我們計算就好,而「測光公式」,就是幫助我們計算出其他數值,是一種幫助我們拍照更快、更順利的工具,簡單說他們之間的關系如下圖所示:

 

39
圖42.
     
我們只要專心在光門/光圈的選擇,以達到我們創作目的,其餘的變數,交由相機幫我們計算出來就好,這也解釋圖40、41二張圖中,另外的數值是經過測光公式幫我們計算出來的。

 

2. 了解測光公式的用途與差別
40
圖43. 斯斯有三種,測光模式 (主要) 也有三種,你必須對症下藥吃對斯斯病才會好,同樣的測光公式也是如此,根據不同場合,挑選適合的測光公式十分重要。
     測光公式,顧名思義,是測光現場光線的公式,必須要依不同情境下,採用不同的測光公式,才會拍出理想的照片,前文提及當我們輸入一組數值,其餘的數值經由測光公式計算後得到 (如輸入光圈,經過測光公式得到一組快門、感光度),但如果使用不當,就會得到不適當的數值,拍出不如想像主題的照片。

41
圖44. 如果整張照片直覺上都是想拍攝的主題,建議採用權衡測光。
     權衡測光適用的主題十分廣泛,凡指各種活動場合,採用權衡測光皆是不錯的選擇,同時也是相機出廠預設值,可見得權衡測光是最普遍、也最安全的拍照測光模式

 

42
圖45. 想平均計算整張照片各個角落的進光量,選擇用權衡測光,比較不易偏重某一區域,拍出亮度均衡的照片。

 

43
圖46. 當主角僅佔畫面部分時,採用中央重點測光是最好的選擇
     中央重點測光,會把照片主角加重測光比重,就不會整張照片平均計算,如上圖,任誰都會把林書豪視為照片的主角,在一張照片中主角僅佔畫面部分區域時,採用中央重點測光會拍出讓人滿意的照片。

 

44
圖47. 當意識到照片主角僅在照片的部分區域,選用中央重點比較適合。

 

45
圖48. 點測光運用場合,十分適用亮、暗反差極大的場合
     最後介紹的是點測光。 一般來說我不大建議初學者馬上就練習點測光,在於點測光在明暗落差很大的場合,使用是最方便,拍出來的效果也最好,如上圖就是一個十分好的例子,把「測光點」放在中間主唱身上,拍出來的效果不錯,但若「測光點」不小心對到其他位置,就很可能拍出來的照片落差很大。

 

46
圖49. 當照片有逆向的光源,不論是路燈、太陽,用點測光比較能避開逆光干擾。
      測光公式其實是相機黑盒子二大功能中最難學習與運用的工具,但若熟練會發現並非你想像中的那麼難,底下整理出相關教文章供你參考與學習。

button 去背 

 

 

 

七、「檔案管理」
1. 先了解RAW格式與JPG格式差別
47
圖50.該選用什麼照片格式來存,其實與學習攝影同樣重要。
     前文圖24提到,如果能擅用RAW檔,運用修圖軟體,那麼我們拍照時就有較多彈性與空間,拍照更能放心的按下快門,這時若僅使用JPG存檔,後製修圖的空間就不大,拍照的當下就更要準確,以避免不可彌補的錯誤,以上圖37可以發現,RAW檔是最原始的相機資訊,透過修圖軟體可以將照片調整成我們理想的狀態,倘若僅是JPG,一樣的修圖步驟,處理的結果讓人失望,主要也因JPG格式是種「破壞性」壓縮格式,修圖空間小,好處是檔案較小且方便使用,是唯一優點。

     除了修圖使用外,RAW檔是目前唯一保存一張照片所有資訊的最好格式,裡頭記錄了每項拍攝資訊外,這些資訊可供我們未來在不同的使用用途上,能有最好的支援 (如色彩空間的支援、調整),同時RAW檔資料量大,對於有大圖輸出的需要也十分有利,撇開修圖用途外,若你在意照片的保存價值,還是建議相機記錄上,除了使用JPG存檔外,大多數新款單眼相機都提供 RAW&JPG 一起儲入的功能。

 

2. 記錄畫素的重要性
     畫素僅是數位照片尺吋的單位,畫素越高,數位照片尺吋也越大張。畫素計算公式為: 長x寬=總畫素,以1000萬畫素照片為例:

 

48
圖51 .
     所謂的1000萬畫素,只是照片面積大小的計算單位,也即是 3648 x 2736 = 998萬畫素,也稱為1000萬畫素,畫素越高,數位照片原始檔也越大張,我們只要知道這點就好。

 

49
圖52. 以24吋電腦來說,1920×1080則是 Full-HD,約為200萬畫素,也僅能顯示一張1000萬素約四分之一左右面積而已。

 

50
圖53.
     許多人認為,既然200萬畫素就能將24吋電腦螢幕整張填滿,這種照片大小已夠用,就不值得用更高畫素來記錄照片,我個人比較有些不同的想法,如圖為「賽德克.巴萊」電影片廠,現今已經拆除,若想透過照片來回味電影場景裡頭細緻的佈置,就該透過局部分大才能看到照片裡頭的細節,倘若畫素不夠高的話,放大看會產生馬賽克而失去一張照片可能的更多意義在裡頭。

 

51
圖54. 對於照片,我始終用最高素來記錄,照片用來回憶每一個可能細節,若僅用低畫素來記錄,放大看細節不佳,會讓我覺得有些可惜。

 

3. 後製修圖的重要性
     一談到修圖,就會有許多有趣的討論,但爭執也不少,對我來說修圖除了前面提及的用途,進去細分,還有三個不同程度的用途,分別是「微調」「補救」以及「創作」三種不同層次。

 

52
圖55. 可以留意一下,調整部分僅是曝光、銳利度做微調,照片差別不大。
     第一個層次即是我說的微調,是將照片中稍微不滿意的部分,做小部分的調整,如上圖留意修圖後照片稍亮,同時銳利度也稍作提昇,修圖前後差異不大看,蔥油餅看起來更好吃了。

 

53
圖56 補救,是做很大程度的調整。
     第二次層就是「補救」,如上圖,原圖其實是曝光嚴重不足,很可能當時相機設定、操作不佳的情況下所拍出來的照片,這時透過RAW檔格式配合軟體來修圖,能做很大程度的還原,但倘若僅用JPG記錄的話,這張照片十分可能補救不回來了。

 

54
圖57. 白平衡調整,某程度上我也認為是補救
     有時不見得我們相機與攝影十分熟練的情況下,就不會拍失敗,上圖57是我參加高中同學終生大事,當轉頭拍同學時,在我按下快門那一刻,場燈一暗切換成不同色溫的光線,這張照片色溫當然就不對了,這時還好透過RAW檔記錄,回到家再調整回來就可以了。 (記住,JPG是無法調整白平衡的)

 

55  
圖58.
      如果是修圖前後,呈現完全不同色溫、曝光,甚至色彩也調整許多,我就認為是一種「創作」了。如上圖,除了曝光調低了些,加強了對比以及暗部色調外,同時色濃度也加重,形成視覺效果十分強烈的照片,我認為修圖前、後已是二張完全不同的照片,就算是創作。

 

56  
圖59.
     這張照片也是同樣的意思,這張照片是為了強調相機科技感,將照片刻意的降低曝光、色彩飽和度調低,同時色溫也調整成冷色調,目的是為了強調科技產品冷冽感覺,修圖前、後是完全不同感覺的照片,就不能用「微調」「修補」的定義,來看待創作的照片。

     基本上我是「微調」與「修補」區分的方式,以修圖過程中所採取的步驟多少、強弱來區分,但經常時侯這兩者區分比較沒有道理,在這裡只是跟大家說明一下,網路上看似許多漂亮、精緻的照片,其實很大一部分仍需修圖來做些修整,能幫助我們將當時的「感動」給還原回來。

     至於「創作」這層次,我覺得比較要獨立出來討論,在這層次上,「原始圖」似乎只是「素材」,最後的成品才是結果,原始照片目的只是為了事後創作的材料而已,修圖後製所有的步驟,只是為了滿足我的「創作目的」而已,基於此,我認為把「攝影」創作,也並無不可,只是許多人會誤以為那些「創作」是透過「按下快門的結果」,誤以為這些創作的作品如此動人,是因為「拍的好」,我覺得到底修圖前、後是二張完全不同、獨至的作品,實在不應拉作一起討論。

 

     以下,同樣幫大家整理出相關文章供你參考,希望能讓妳更了解檔案管理,其實是數位單眼攝影中很重要的一環。

button 去背 

 

七、總結
57
圖60. 拍照跟唱歌,同樣是讓自己開心,也期望感動別人。

     2012年11月09日,洋洋灑灑的寫下一萬餘字,目的為了想解釋我認為數位單眼攝影,心中要建立的藍圖,這藍圖分作三大塊「曝光模式」「相機黑盒子」以及「檔案管理」,同時也說明為何要這麼區分,而三大領域彼此之間也有許多串連的地方。

     這三大域領還可以細分幾個小主題,每一領域我也試著描寫了裡頭應該要學習的重點,如在「曝光模式」我介紹了三種曝光模式 (Av / Tv / M),而相機黑盒子區分了「對焦」「測光」,而單就「測光」又細分了三種不同測光公式運用,且測光公式也與前面曝光曝式息息相關。

     第三大領域則是檔案管理,檔案管理簡單介紹了 JPG&RAW 的差別,也說明了「畫素」在實用上的重要性,最後談到「後製修圖」,我把後製區分了三種不同目的 (微調、修補以及創作),而後製也牽涉到我們拍照的當下,一些拍照技術的取捨,如我寧可快門稍快些補捉動作但曝光稍不足 (這點透過修圖可以還原大部分),也不願為了講究曝光充足,快門不夠快,或是ISO提昇太多而犧牲畫質,但這一修圖動作又不得不先講 JPG&RAW 差別,所以才把檔案格式介紹放在檔案管理最前面的原因也在這裡,至此,目信讀者可以感覺出來,這三大領域其實是前後環環相扣,密不可分。

 

58  
圖61.
     相信看上圖,前文已經出現過,在這裡再提一下,前文說到學習這三大領域是前後應,不斷循環的過程,相信認真看到裡的讀者,也懂我這圖的用意在哪裡,也感謝你能有耐心的看到這裡。

     但本篇最初目的,並不是想搞混我的讀者,不希望你們又覺得好像學數位單眼攝影是十分困難的事情,本篇最重要的,還是希望替你歸納出學習的藍圖,同時把各藍圖裡頭相關的每一篇我寫的教學幫你統整進來,當你在看「相機黑盒子」這領域時,能把相關的文章一起納進來參考,這才是這篇最重要的功能,但這篇還沒寫完,各領域的文章會不斷的增加,也許日後這篇又會重新的調整,讓文章更簡單、清楚一些,也還請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