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繼前一篇介紹 Canon 單眼相機如何認識,這一篇聊攝影,則是來為大家簡單介紹 Sony 單眼相機如何認識、選購,看過這一篇,相信你也能依自己的需求,找出適合自己的相機。
(在看這篇前,建議先看這一篇 [聊攝影98] 2015 年 Canon 單眼相機心得介紹 ,你會對相機規格更有了解)
二、Sony 單眼相機大分類
圖02.
Sony 單眼相機最大分類,是先了解二種產品線,如上圖所示,一種是無反光鏡機種,適用鏡頭 “E接環”,好處是體積輕巧易於攜帶;另一種是具備反光鏡結構機種,適用鏡頭為 “A 接環”。
圖03.
相機有一好,沒二好,採用 A 接環具備反光鏡機種,如a99、A77II、A65、A58 等機種,採用 TTL 相位對焦系統,能擁有較快速的對焦性能,但缺點採用較大的體積與重量。
另一種則是採用 E 接環且移除反射鏡機種,如A7S、A7R、A7II、A6000、A5100等機種,帶來輕量化的機身與鏡頭,但缺點是採用 “相位自動感測 / 對比感測” 混合式對焦系統,對焦速度不如單純採用 TTL 相位對焦系統機種。
圖04.
知道 “反光鏡” 差別後,其次各系統又簡單區分 “Full-Frame” 全片幅系統,以及 APS-C 系統,區分如上圖 04,不難看的出來 Sony 單眼相機,在 E 接環系統上,投下的功夫比 A 接環來得用心
圖05.
感光元件規格差別,在畫質的影響上初學者可以明顯感受到的,就是在高感光度 ISO 照片細膩程度就能一覽無遺。 如手持拍夜景常使用高感光度,才能擁有足速快門移定畫面,同時照片也能夠明亮,當採用高感光度 ISO 3200 時,照片顆粒感、雜訊變多,如上圖所示,FF 機種相較於 APS-C 機種,細節較為清晰,這是初學朋友能馬上感受出來的差別。
[線上課程終生看] 10 堂課 940 分鐘攝影入門全解析 + 480 分鐘 LR 編修入門,限時特價 $6990 點我報名
另一個差別就是照片細節精緻程度,在相同畫素下,由於感光元件較大的 FF 機種,感光品質較 APS-C 來得優異許多,相同的拍攝技術下,能記錄更細精的細節,這點是初學朋友較不容易比較得出來,但也要加以考慮。
三、無反光鏡 E 接環介紹
圖07.
Sony 產品線較其他家有些不大一樣,特別是 FF 全片幅機種就有三種產品線設計,區分了三種不同拍攝需求使用者。
圖08.
強調高感光度表現最優質的 A7S,若你常拍各種活動、表演等主題,經常需要較高感光度,以求得更高速快門,A7S 高感光度表現是三台中最優質,但缺點則是畫素僅 1200 萬,不利於裁切使用。
圖09.
若你是喜歡拍風景、產品攝影等訴求使用者,可選擇擁有 3600 萬畫素的 A7R ,記錄最多細節,拍攝風景十分好用,同時擁有更高的裁切彈性,適合有大圖輸出使用者來選購。
圖10
A7II 則是 A7 產品線新一代產品,相較於 A7S / A7R 比較,擁有更高速的對焦系統,以及五軸機身防手震,能更有效降低快門速度增加進光量,並且同時穩定畫面,產品定位適用於絕大多數消費者日常生活拍照目的。
2019 年數位攝影入門,全文自由開放閱讀,建立起你的攝影基礎與架構 -> 點我看文章
APS-C 片幅則是較適合入門玩家選購,價格較為平價,A6000 強調的是保留了熱靴可外接閃光燈,同時擁有電子觀景窗,在大太陽下透過電子觀景窗較易拍攝作業,同時也較為省電。
圖12.
大太陽下,LCD 常會不易觀看,擁有電子觀窗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圖13.
A6000 強調操控性能,在機背部分的按鍵也比 A5100 較多,多了一組 Fn 自訂快速鍵外,也多了 AEL 自動曝光鎖的速控鍵,主打講究拍照速度使用者需求。
圖14.
A5100 強調擁有翻轉多角度觸碰螢幕,對於絕大多數消費者是十分方便的設計,擁有觸碰螢幕對焦十分簡單,拍碰即拍,而翻轉螢幕拍照構圖十分好用,喜歡自拍的朋友相信都了解其優點。
圖15.
若比較對焦性能,規格上 A6000 / A5100 可說是差不多的,皆擁有 179 點焦平面相位式偵測自動對焦點,以及對比式偵測對焦點 25 點,雖然不能確定性能是否一致,但相信都能滿足絕大多數拍攝主題需求。
四、半透射反光鏡 A 接環機種
圖16.
接著來介紹採用 A 接環,具備相位對焦系統機種,讓人感到可惜的一點是, Sony 對於此產品線,似乎已經呈現半放棄的狀態,機種已經顯少推出新款,除了 2014 年 08 月推出 A77 新機種A77II 外,不要說全片幅機種 A99 於 2012 年發表外,A65 更是 2011 年推出也不見後繼機種,而入門款 A58 規格更是用 “陽春” 來形容,真的讓人難以從中挑選。
在 A65 與 A58 價差不大情況下,似乎 A65 是最好的選擇,若預算更高些, A77II 會是你最好的選擇,當然全片幅機種僅餘 A99 ,也只有它可以選擇。
圖17.
A77II 擁有最多對焦點,對焦彈性大,各種極端拍攝主題也難不倒。
圖18.
A65 與 A58 擁有相同的對焦性能,雖然比不上 A77II 來得優異,對於絕大多數拍攝主是也能迎刃而解。
圖19.
A65 與 A58 機背設計幾乎無差(除了 LCD 翻轉螢幕設計稍有不同),A65 的 LCD 與電景觀景窗,與他牌相比也差不多規格水準,而 A58 自 A57 改版後,無論是電子觀景窗或是 LCD 螢幕都降級許多,真讓人感到可惜。
五、鏡頭規格解讀選購
圖20.
我們一起整理一下 Sony A/E 接環相機感光元件規格與機種對應,能清楚了解不同感光元件比例大小差別,感光元件面積不同,自然也要採用不同鏡頭才能正常使用。
圖21.
不同感光元件,受光面積不同,成像圈大小也自然不同,就要採用適當的鏡頭才能發揮最好的效果。
若是 A 接環機種,鏡頭標示 “DT” 則是僅給 A77II/A65/A58 使用,若無標示 “DT” 則是全系列機種都可使用。 E 接環比較簡單些,鏡頭標示 “FE” 則是給全片幅機種如 A7R/A7S/A7II,若標示 “E” 則是給 “A6000/A5100” 使用。
PS:Sony 系統最大特色,就是提供轉接環以便在不同規格、系統之間鏡頭互換使用的可能,這裡無法一次詳解太多,若有興趣不彷參考官方網站,有更多的介紹。
首頁>產品>α 鏡頭>鏡頭基本知識
http://www.sony.net/Products/di/zh-tw/products/lenses/basics/
六、結論
圖22.
在 NEX 系列發表之前,從沒想過能將相機設計如此輕巧便於攜帶,2010 年 05 月 Sony 發表了無反光鏡 APS-C 規格機種 NEX 3/5 後,當年真覺得這就是未來相機發展的趨勢,讓人為之一亮,果然將近五年後的今天更證實了當年的想法,似乎 A 接環機種已逐漸被 Sony 選擇性的捨棄, E 接環新機種一波接一波。
當時 NEX 不被看好的原因,莫過於鏡頭群太少、操作性太差等因素,而這二點也漸漸改進,鏡頭各焦段、訴求一一補足,同時操控性不足部分也漸漸加強,這點真的配服 Sony 設計相機的投入。
若是絕大多數朋友想購買輕巧好攜帶,且畫質功能不打折的品牌相機,Sony E 接環系列是我心中最推薦的機種,無論價格、技術與穩定性相比,Sony 確實是有其優勢,儘管對焦性能仍舊有待加強,就以一般生活拍照用途來說,已夠大多數人日常生活使用,這點給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