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圓「冰島環島」之夢嗎? 精緻旅行團行程,賀禎禎親自帶你造訪冰島 - 點我看行程

01.jpg
圖01
      這張是 2014 年我去德國新天鵝堡所拍的旅行照片,採用的是 Canon 5D3 +24-105mm 鏡頭拍攝的照片,這三張分別是 RAW 原檔所轉出的 JPG 原圖,中間這張是稍微調整明、亮度,第三張是刻意修整色彩、對比與飽和度,三張照片就像是三台完全不同規格相機、三位技術不同作者,所拍出的照片,但實際上卻是同一台相機、同一個人所拍。

[影哲學12] 遊記照片,該不該修圖?
[影哲學12] 遊記照片,該不該修圖? [影哲學12] 遊記照片,該不該修圖?

 

02.jpg


圖02.
      很多人認為,只要相機好、基本技術夠,就可以克服各種困難拍出美麗的照片,這點,我在這一系列的文章 “為何拍照,我們要修圖” 裡面談了非常多,如果沒有時間看,這裡分享那系列文章結論:

「修圖,不是造假,有許多現實困難 (如你就必須要逆光拍攝) ,以及相機硬體限制 (動態範圍不夠高),所以透過各種修圖,來盡可能還原我們所見的現場」

【相機硬體的限制】

03.jpg
圖03.
      如上例所示,當你面對這場景,調整曝光值可以分別保留一張照片不同的細節,如 -1.5EV 可以讓亮部、天空細節保存下來 (相對就失去了樹林暗部細節),而 +1.0 是能讓樹林暗部細節提昇,但卻失去了亮部天空細節,而 0EV 是介於二者之間,保留中間亮部細節,但無論怎麼做,都無法二全其美,在於相機動態範圍表現,仍舊難讓人滿意。

04.jpg
圖04.
      透過影像處理軟體,可以分別為我們保留理想的細節,卻又不會影響過多畫質,更接近我們現場所見的美景,甚至更美。

[影哲學12] 遊記照片,該不該修圖?

【現實的困難】

05.jpg
圖05.
      面對這種逆光的場景,不考慮修圖一途,只好裝上漸層減光鏡,以及配合搖黑卡才有辦法做到最好。

06.jpg


圖06.
      遠到希臘去,還是有更熱血的玩家帶上齊全的設備,只為了將最美的風景保留下來,但經常時候,我們不是刻意的去拍照,而是旅行的過程遇上美景,希望留下美景照片來回憶。

07.jpg
圖07
      修圖也不是什麼都能解決,還是有限制。 如上圖都是在 “不得不” 的情況下,必須逆光拍攝,又沒有帶腳架,同時該場合也不允許你立好腳架一直拍,這時修圖,能盡可能還原眼下的風景,但如果能順光拍攝,搭配些修圖,照片色彩更加出色許多。


【作為旅行遊記,該不該修圖】

08.jpg
圖08.
      了解到拍照有二種困難的因素,讓我們難以還原旅行眼界下的感動,進而修圖加以再現,我覺得十分合情合理,甚至我十分支持後製修圖,讓照片更能呈現當時美景,讓人如臨現場感動,反之照片無法如實呈現,我倒覺得是一種 “失真”。

09.jpg
圖09.
      雖然我知道,可能的話盡量用最好的方法來拍照,架上腳架、裝上適當的濾鏡,與熟練的拍攝技巧,不透過後製修圖最理想,但畢竟是自助旅行,有許多因素要考慮,如行程規畫、身上的行李負重等,這些因素遠比 “拍照” 這件事來的更重要。

10.jpg
圖10.
      所以我認為,做為旅行、遊記等照片,修圖是再所難免,同時也是必要,若無法將當時所見美景給如實記錄下來,那將十分可惜,同時也可能是一種失真的結果 (後製過了頭、太鮮豔的照片、太具風格特色的遊記照片,也是另一種失真)

【如果遊記強調相機角色】

11.jpg
圖11.
      如果想要表達 “帶著 xx 相機去哪裡玩” 等遊記形式,我覺得就不應該修圖,因為每台相機的特色、規格、功能,會影響照片 “原檔” 的表現,如上圖照片是在較昏暗的教堂所拍攝,採用 FF 機種相機,感光度 ISO 使用 ISO 1600 表現依舊亮眼,無需後製修圖降低雜訊來提昇畫質,這就為何我們會盡可能帶規格越好的相機原因。


12.jpg
圖12. 上面六組照片,哪一組才是正確記錄現場色溫的呢?
      白平衡是否準確也是考驗相機的好壞標準,我認為較聰明的相機,在 AWB 自動白平衡的設定下,也能正確記錄色彩溫度,還原現場所見,不同相機表現也有優劣,為了強調 “帶著 XX 相機旅行” 的遊記照片,更不應該修圖,才能更加證明 XX 相機在旅行途中,是表現的如何。

13.jpg
圖13.較聰明的相機,測光因更加正確
      色溫是否正確記錄外,同時測光是否正確也很重要,雖然都是權衡測光,各家測光技術也不同,面對照片中的物件、圖案,有較多的黑色區域,都很容易影響測光最後的結果,更是不應該修圖調整亮、暗,才能看的出該台相機在不同情況的表現。

 

【結論】

14.jpg
圖14.
      若想呈現相機的效果,我認為不應該修圖,才能更看的出相機軟、硬體的表現,如果一修圖,其實當時帶哪台相機都沒有關系了。

15.jpg
圖15.
      這兩張照片,是用二台不同品牌、不同等級的相機拍的,皆採用 RAW 原始檔格式記錄,如此最能排除各種其它變數,表現一台相機軟硬體表現,同時透過 LR 5.6 版本輸出,二張照片曝光值不一樣,同時色溫表現在 AWB 自動白平衡下也略有不同,雖然構圖差不多,但還是能比較出些許差別。

16.jpg
圖16.
      如果是修圖後製處理過,這樣子看照片,意義就不大了,兩個不同品牌、等級相機,因為後製過,將他們的差別給抹除了。

17.jpg
圖17.
      但如果,你懂得用些方法,從繁枝未節處來比較的話,那二台不同等級相機,即使後製過的照片,還是有優劣之分,明顯看得出來左側相機所拍出的細節,遠比右側來得多且豐富。 (這種比較,在環境更惡劣場合,比較更是明顯)

18.jpg
圖18.
      我認為做為 「遊記」,就讓遊記單純一點,較無太多挶束,最後照片結果,還是以「還原現場所見」做為後製修圖的原則,當然修圖是靠感覺來修,也沒人敢說最後的結果,就 100% 符合當時所見,只能在後製過程中,盡量的憑藉著記憶來表現。

19.JPG
圖19.NX3000 機身設定色彩風格輸出.
      如果是想表達 “某台相機,在出門旅行的表現” ,我覺得這絕不能夠修圖,才能更加證實,該台相機在旅行過程,遇到無數種不同拍攝場景,有什麼優、缺的表現,倘若一修圖,根本失去該台相機的特色。

20.JPG
圖20. .NX3000 機身設定色彩風格輸出.
      主要還是呈現相機特色,可以在機身上頭設定各種數值,如套用特效、濾鏡、色調、色溫、飽和度…etc,這當然沒問題,至少可以告訴讀者 “若你當時在我旁邊,只要買相同相機,跟著我這麼操作,你也能拍出一樣的照片“,我覺得這台是最主要的重點。

      你總不希望看到別人遊記,裡頭照片看起來那麼美,結果跟著買同款相機回來,卻拍不出一樣的效果,覺得自己不會拍,還是天氣不好,最後你問他…,他才回答你說:

哦,我有進 LR 修點色溫、曝光與色調

      你聽了,難道不會生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