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01.
我們對於「手工藝」有著神秘的喜好,這種喜好來自於對「物」本身有著仰慕的精神在裡頭,透過作品,在手上把玩,精緻手工品上佈滿著紋路、質地,透過雙手這媒介加以傳達至腦中,在心中發酵,讓我們對眼前的東西感到滿意。
圖02. 包膜師傅熟練將整隻手機包膜
現在智慧型手機十分的精美,不再以功能邏輯面來設計一隻手機,而是講究強調美感出發,再去思考功能如何設計在手機裡頭,而如此具備設計美感的科技藝品,現在流行透過「包膜」的技藝,將整隻手機用一層精緻質感的膜料加以覆蓋,以保存手機原本質感,又或是增添新的風格在上頭。
圖03.
手機四角不再是切平的菱角,而是圓潤的弧邊,此時機器無用武之力介入,機器無法像我們血肉之軀般的自由,透過雙手指腹,自手機四角順著弧線往下壓平。
圖04
工法程序看似簡單,精緻的功夫取決於施力的強弱,這展現於巧妙地透過雙手,將手機外部的質路與膜料本身的黏貼材質做有效的媒合,讓膜料能完整的浮貼在手機之上,可是一門旁人用眼是觀察不到的功夫。
圖05. 當膜料整隻包覆好後,接著是將多餘的膜料透過筆刀給割除。
身為使用者的我們只管手機外觀亮不亮麗,手感順不順手,並且用直覺的言語表達我們馬馬虎虎的感覺「爽、順眼、手感好」來形容。 每隻手機外觀看似相同,但在包膜師傅手中有著天壤之別,每每遇到初次見面的新手機,他們也有著像我們一樣,對於新奇事物那種新鮮感。
但隨即要加以收歛起這份新奇感,戴起他們如同顯微鏡般的觀察力眼鏡,細細看的同時,手中不斷的翻轉手機,思考著該如何「上工」,他們是透過「帶著專業知識與技法的雙手」來 “翻看” “認識” 眼下這隻手機,與身為使用者的我們是完全不同的心態、方法。
圖06.
膜料有厚的、薄的、素材的、花面的,黏性稍強稍弱的,各種不同屬性交織成上百種不同的組合可供使用者選擇。 手機外殼也有著數種不同的質地呈現,金屬的、霧面的、磨砂的、粗紋的,拋光的…etc,當這兩種的結合產生多元的碰撞可能,膜料與手機之間的關係,好比是我們如何選擇毛料質感來決定哪件衣服是我們的喜愛是一樣的道理,有些先天是水火不容,有的則是一拍即成,這時使用者得臣服在這物理表面的妥協,我們喜好意志在這裡一點也得不到優勢。
對於包膜師傅關注的並不在此,當使用者要求「我要這厚的、花式的膜料」,包膜師傅除了對各種膜料熟悉,透過精緻的手工把膜料覆蓋在手機上,當膜料平整浮貼後,如何「下刀」可不是那麼看起來理所當然,厚的膜料要使勁一些,薄的膜料要輕取一點,又要考慮著手機表面的質地,當下的取捨,並非旁人所能感受得到。
[線上課程終生看] 10 堂課 940 分鐘攝影入門全解析 + 480 分鐘 LR 編修入門,限時特價 $6990 點我報名
圖07.
師傅與學徒、熟練與不熟練、專家又或是生手,全在「這一刀」就能看的出門道,試著拿起手邊的筆畫上直線,相信任何人都能大方的來回畫上數回,但要畫出 “弧線” 卻不是恣意而為,就能在紙上畫出並不突兀的且讓人順眼的弧線。
這裡就是如此。 在手機上透過筆刀使巧勁地的割下膜料,需要十足的膽大、心細仍不足以勝任,那些條件只能在直線般的邊緣能夠表現的稱職,想在這不熟悉的圓角處,順著鋁邊及塑料背蓋交界處不斷的調整手勁握緊筆刀割下膜料,還需要多年熟練的技法,以及細微專注的眼神投入。
圖08.
「厚的膜料力道要勁些,薄的輕點放」 這些人人都知道,但在不平順流線手機上,當下如何的力道是勁或是輕, “取與捨” 才是這門不易學成的功夫,也是 “刀工” 的精髓。 功夫不到家的往往力道下的大了些,畫破了膜料,傷了手機,這筆交易就失敗了。 功夫未夠熟練照樣能掛起招牌做起生意,花了數倍的時間在這裡琢磨著,在成本與收入下也不怎麼划算,這筆生意也就賠了。
熟練的老手能考量各種現實因素下,既能滿足對於手工藝的高度標準,又能符合經濟條件下做出平衡,此時我們稱為「刀工」的技法,成為包膜師傅一較高下的功力,他們的戰場就在這不到一姆指大面積的地方,而非是他們店面有多大,更非他們身處精華地段或是客人有多少。
圖09.
當多餘的膜料割除後,包膜師傅會用雙眼先審視不平整的地方,再用指尖、指腹來推平、確認細節,若有不完美的角落再進行修整,反覆數次這樣子的檢查作品是否趨於完美。
圖10.
有些客人會加選貼些亮麗的鑽石在背蓋來裝飾,包膜師傅先是在手機背蓋上設計好擺飾的花樣後,再將鑽石一顆顆黏貼在上頭。 手機背蓋放置在發泡棉上,並且用左手扶住背蓋避免晃動,右手透過聶子細細的夾取鑽石來黏貼上去。
圖11.
最後完成作品,交由客人來欣賞、檢視,此時包膜師傅就像是剛完成鉅作般的畫家,將其作品展示在他人面前加以審視,滿意於眼前的作品,有信心自客人眼中得到欣喜的目光,毫不遲疑地。 這信心的來源,於自於累積多年的經驗,數千隻作品的磨鍊,匯聚於一身的巧手,展現在刀工呈現。
2019 年數位攝影入門,全文自由開放閱讀,建立起你的攝影基礎與架構 -> 點我看文章
圖12. 包膜師傅與客人之間的信任關係,建立在共同對於「成品」的鑑賞之上。
「這是一筆交易,好的工藝品是花錢買來的」
對於一位包膜師傅的手工技法表現,在交易市場上如何計算? 絕非秤斤論兩來計算,我們心中也認同好的技衡值得我們花錢來換得,但身為使用者、消費者的我們又看不出其中的門路,那麼最簡單的方法,即是好的手工品建立在精熟的刀工表現,那麼作品就該讓人滿意。
圖13.
基於這前提下,眼下的作品就是雙方共同鑑賞的標準,這「手工品」提供了一種機緣,提供一種「對話的可能」,讓雙方的言語交談有著聚焦的機會,使得手中的計算機按下任何一顆數字都言之有理。
而付費的客人並且僅是「付錢的消費者」,他們更是這手工藝品的擁有者、朝夕相處的使用者,透過自身對該手工藝品的關愛,對其表態,他們滿意的神情不言而喻,掏出了鈔票買下了它,而這層行為,不但是對手工藝品致上敬意,同時也是對於「專業的手工」給予一種所謂社會價值的認同,並且透過這種認同,來達到內心對於該藝品的敬愛。
包膜師傅對於作品的付出,並不只是滿足於使用者、客人的需求,也非單純靠勞力技術來換得實質報酬,我認為背後有看不見的價值為 「對於工作的熱愛」,少了這層熱愛,將少了追求細節的衝動,難以在細微處花心思琢磨,更無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下,維持既有的生存條件,又在如此現實環境下,追求著手工品的精緻表現的渴望,這就對工作的熱愛具體的表現,而展現在手工藝品,在陌生他人中建立起溝通的焦點,從這具體的互動表現中,我們可以看得到、感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