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01.
滑手機學攝影第 03 回開始了,前二回我們學會了什麼是光圈,以及光圈對於照片的第一層效果,現在我們來學第二層效果 – 景深表現,那麼我們就來直接開始。
= 攝影教學 導讀文章 =
影片
圖02.
像這種 “背景好模糊” “照片好夢幻” 的照片,就是所謂的 “淺景深” 的照片,只要使用像 F1.4 這麼大的光圈就能輕鬆拍出這樣的作品。
你不是學不會攝影,而是不會用相機,2 堂課 4 小時,帶著你了解攝影基礎,打通你所有攝影概念->點我報名
圖03.
只要 F1.4 這麼大的光圈,要拍出像雜誌風格一樣的糖水照,一點也不難。
圖04.
即使不用像 F1.4 這麼大的光圈,用 F2.8 光圈也算是大光圈,雖然遠處並沒有那麼模糊,但也能讓背景稍微的 “虛化”,突顯前面雕像。
圖05.
大光圈是會造成一張照片 “部分清楚、部分模糊” ,可以突然單一主角,如果整張照片要求全都清楚的話,那麼我們就要用小光圈來達成,像這張照片,希望照片每一吋角落都要清楚,使用 F11 小光圈就能達成。
拿著相機,不知道怎麼操作嗎? 光圈、快門、感光度這三者不知道如何搭配,這「攝影入門七堂課」,帶著你一步步從零開始慢慢建立起你的信心,終生線上觀看 -> 點我報名
圖06.
拍攝夜景,同樣也會希望整張照片四個角落、前前後後都清楚,這時採用 F16 小光圈來達成。
圖07.
其實呀,景深就是 “以照片主角為中心的前後範圍”,特別留意是 “前後範圍”。 以上圖 07 為例,採用 F2.0 景深範圍小,所以遠端的頭像,以及近端的頭像都十分模糊的。
圖08.
當把光圈縮小至 F11 ,就發現無論是遠端的頭像,還是近端的頭像,都比剛剛的 F2.0 拍的更加清楚許多,所以將光圈縮小,景深的前後範圍變大、變寬了。
圖09.
當我們把兩組照片擺在一起,比較更清楚,更容易理解景深這觀念,但主角永遠都是主角,他都是最清楚的一個,無論光圈大一點、小一些,永遠保持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