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潮家 - 電子防潮箱,春季團購,價格下殺,加䁬 LED 感應燈 - 點我來填單

比攝影59
圖01.

精選文章文章說明
2018 Canon 相機推薦最新的Canon 相機採買推薦
Canon 77D 使用手冊Canon 77D 的使用教學
Canon 760D 教學手冊Canon 760D 的使用教學
Canon 通用教學手冊Canon 相機通用教學

一、 前言
      Canon 760D 將會有一系列文章分別來介紹其優點與特色,本系列文章從 “感光元件與畫質表現” 這部分來開始介紹。

      底下會分別介紹幾項特色 “2400 萬影像魅力” “高感光度 ISO 表現” 這兩大主題,雖然是特別介紹 760D ,但兄弟機 750D 攝影規格與 760D 可說完全一樣,當在閱讀同時若沒特別將 760D/750D 分開來談,一律都以 Canon 760D 為主,同時也請與 750D 視為 760D 有著相同的表現。

 

本篇為 Canon EOS 760D 完全解析寫作計畫,其他文章會不斷更新在這裡
01. [比攝影58] Canon EOS 760D 開箱介紹以及 700D 750D 比較心得 
02. [比攝影59] Canon 760D/750D 畫質高感光度畫質比較評測介紹 
03. [教攝影69] 一次讀懂相機對焦點與對焦模式選擇,以 Canon 760D 對焦系統為說明 

[比攝影59] Canon 760D/750D 畫質高感光度畫質比較評測介紹
[比攝影59] Canon 760D/750D 畫質高感光度畫質比較評測介紹 [比攝影59] Canon 760D/750D 畫質高感光度畫質比較評測介紹

 

二、2400 萬畫素魅力

02.jpg


圖02.
      首先要先了解,什麼是 “2400 萬” 畫素? 畫素(Pixel) 是照片最小組成單位,2400 萬畫素代表著長邊為 6000 個 Pixel ,短邊為 4000 個 Pixels ,最後這張照片總面積大小為 6000×4000 = 24000000 = 2400 萬畫素。

03.jpg
圖03.
      總畫素越高,所記錄的細節也越多,放大檢視細節也越精緻,這就是高畫素在數位用途上靈活與實用目的。


PS:有關畫素的更多實用性,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聊攝影84] 何謂畫素,數位相機畫素進階運用。 


PS:更高畫素的用途,除了放大檢視外,縮圖能擁有更好的品質,可以參考這一篇文章:
[比攝影57] Canon EOS 5Ds 與 5D3 畫質比較測試心得 

04.jpg
圖04.
      如果有輸出成照片的用途,以目前數位輸出常用的解晰度 300DPI 來計算,約可以沖洗成 20×13 吋如此大張的照片,換算下來約是 50.8cm X 33cm 這樣大張的照片,可說是非常好用。

PS:有關畫素與照片沖洗的計算,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聊攝影39] 照片畫素、沖洗與照片縮圖使用概論 

三、高感光度表現

05.jpg
圖05.

      Canon 760D 自萬年不變的 1800 萬畫素 CMOS 一口氣上昇至 2400 萬畫素,在光線充足、低感光度用途下確實有著更有利的畫質表現,但在相同的感光元件規格下,當畫素增加,每一畫素的尺吋也隨之越小。

      以 650D 1800 萬有效畫素,其畫素尺吋為 4.3um,而760D 的 2400 萬畫素,其畫素尺吋縮小為 3.71um,理論上隨著感光元件縮小,進光品質也越嚴苛,在高感光度使用下畫質將會更加劣化,但這只是理論上如此,今天我們要進一步來確認。

06.jpg
圖06.
      手邊並無前代 700D ,只好以手上現有的 650D 一同比較,但讀者朋友要注意,650D 與 760D 採用不同的晶片規格(760D 為 DIGIC 6,而 650D 為 DIGIC 5),同時推出年代也不同,充滿許多變數,所以比較出來的實拍照片僅做參考,並無法完全證明像素尺吋大小,直接影響畫質表現。

07.jpg


圖07.
      拍攝數據方法如下,皆採用 RAW 檔記錄後由 LR CC 直接轉存為 JPG,如此就能以機身最原始的資料輸出,皆採用相同的曝光值,以 ISO100 & F3.5 & 0.5秒為第一張基準往後遞增 ISO 值 (換句話說,ISO 200 則是 & F3.5 & 1/4s),由於是比較高感光度表現,我們直接從 ISO 800 開始比較。


08.jpg
圖08.

      我們裁切一張照片三個不同明、暗亮度的區塊,先比較裁切區塊 1 ,比較兩台 ISO800 ~ ISO 25600 的差別,再依序比較 2、3 兩個區塊,來比較 760D 與 650D 在高感光度表現的差別。

09.jpg
圖09.
      在較明亮的區塊表現上,ISO 1600 仍算表現穩定的品質, ISO 3200 明顯燥點出現,但仍算不錯,而 ISO 6400 兩台表現皆不穩定,欄杆開始出現破損的狀況,更不用說 ISO 12800、ISO 25600 都品質十分的差,而高畫素確實在細節保留上較為有利,在 ISO 12800、ISO 25600 欄杆的形體仍算結實。

10.jpg
圖10.
      接下來是較暗的區域,兩台同樣 ISO 800 是維持不錯的畫質,ISO 1600 鐵柱仍算細條明顯,但在 ISO 3200 就已經細節破壞不少,到了 ISO 6400 兩台皆已經不堪使用,而高畫素的 760D 確實細節仍能表現的比 650D 來得稍好一些,至少 “倒V” 的鐵欄桿仍算清楚可見。

11.jpg
圖11.
      不同畫素高感光度表現,確實比較基礎不一,但如果我們將兩張裁切片調調成相同尺吋,或許是一個較好的比較方法,在 “[比攝影57] Canon EOS 5Ds 與 5D3 畫質比較測試心得 ” 中我們證明,將畫素縮小確實畫質細節更美,倘若我們將 760D 縮小至與 650D 相同尺吋,對 760D 表現反而加分,反之若將 650D 放大照片與 760D 相比,對 650D 反而扣分,怎麼比較都不公平,既然這篇文章以 760D 為主,我選擇將 650D 照片裁切放大與 760D 裁切切片一樣大做比較。

      因此,越高畫素越能記錄更多細節, 760D 表現確實也比 650D 來得更出色,從上圖 11 裁切就能看的出來 750D 在感光度 ISO 6400 表現比 650D 來得優異。



12.jpg
圖12

      最後一組裁切比較,則選了有深沉黑色天空的部分,最容易看出噪點的產生,稍微意外的是 ISO 1600 下 650D 噪點稍多了些,其它的表現也與前面二組比較結果一至,在 ISO 12800 下,650D 大樓窗格已經邊緣完全喪失,760D 還能分辨得出來。

13.jpg
圖13.
      在 ISO 12800 如此極端下,760D 勉強看得出大樓窗格邊緣,而 650D 更模糊了些,高畫素確實在這裡表現的較有利一些。

      從三組不同明、暗區域的裁切比較,我們可以證明一點,高畫素記錄細節較多,儘管兩台 ISO 表現看似差不多,但較高畫素的 760D 確實表現的比 650D 來得好一些,比較基礎雖然不一致,對兩台都不是公平的事,但若以高畫素來當標準 (畢竟將來都是 2K、4K 螢幕為趨勢),760D不但畫素更高外,同時高感光度也能維持與 650D 的 1800 萬畫素相同,整體上來說 760D 這方面表現算是進步。

      所以,我們也可以暫時拋開 “相同感光元件下,像素尺吋越大,畫質表現也越好” 這陳舊的觀念。


四、 NR 雜訊抑止功能

14.jpg
圖14.
      接著我們測試另一測試,來測試 Canon 760D NR 雜訊抑止功能「關、低、標準、強」,在高感光度的表現比較,為了測試較明顯,直接從 ISO 3200 開始測試直到 ISO 25600 為止,來看看處理的效果是否讓人滿意。


15.jpg
圖15.

      在 ISO 3200 下,關閉與低差別不大,當設定在標準,天空中的噪點已經消失,而在 ISO 6400 這一組當 NR設為標準,約略是可以降為 ISO 3200 的表現水準。

      當在 ISO 12800 設定下,NR 設為最高,天空的雜訊仍在,而表現約略為 ISO 6400 NR 設為標準的品質,最後在 ISO 25600,若 NR 不設定,畫質簡直無法辨識細節,當設為最高,差不多是 ISO 12800 NR 設為低的表現。

      總和來說,建議 NR 雜訊抑止功能設為 “標準” 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 ISO 3200 設為 NR 標準,表現約略是 ISO 1600 的水準,而 ISO 6400 設為標準下,差不多是 ISO 3200 的畫質,當 NR 設為標準,差不多能讓畫質提昇一個等級 (即是 ISO 3200 NR 設為標準,表現差不多是 ISO 1600 下 NR 關閉的準水)

 

五、 結論


16.jpg  
圖16.
      Canon 760D 自 1800 萬畫素提昇至 2400 萬畫素,其實是不少批評聲音,批評聲音不外乎認為畫素提昇下,高感光度表現勢必下滑,這樣子的觀點是停留在 “像素密度” 理論,即是相同面積感光元件塞了越多畫素,每一個畫素尺吋相對更小,受光品質將會受影響,表現在高感光度表現噪訊會越明顯

      這樣子的觀點我是反對的,在寫這篇之前,我一直不認同這觀點,拿像素密度觀點邏輯推到電腦零組件領域,就會認為 CPU 效能越好應會越耗電才對,事實上不然,現在的 CPU 效能是十年前的數倍,耗電反而更低,原因也很簡單,因為製程技術進步。

      既然製程技術進步能改善 CPU 效能與耗電的問題,為何不能拿這邏輯明用在相機 CMOS 元件製作技術上呢? 這點很有趣,似乎這邏輯在攝影領域受到不少人排擠與反對,難道 CMOS 製程技術不會進步嗎? 當然會的,那麼像素密度理論還要堅持下去嗎?


17.jpg
圖17.

      於是為了證明這一點,我才特別比較了 760D 與 650D ,就資料來看 760D 像素密度遠高於 650D ,所以 760D 的像素尺吋較小,若按照像素密度理論預期 760D 在高感光度表現勢必比 650D 來得差,本實測證明兩者表現伯仲之間,760D 並未表現不如 650D ,反而我認為是一樣好,甚至還更進步 (像素尺吋變得更小,高感光度表現差不多,可說是一種進步)

      反而 760D 的 2400 萬畫素更有利於細節的保留與呈現,與650D 相比更是優秀了一些,雖然不同畫素比較基礎有些不公平 (理由上面提過) ,但本篇以 760D 為主要介紹,這麼看來 760D 無論是白天、夜間拍攝,都比前代 650D 表現更好,這一點算是不錯的進步。

      本篇比攝影到這裡暫告一個段落,給各位做一些購買上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