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潮家 - 電子防潮箱,春季團購,價格下殺,加䁬 LED 感應燈 - 點我來填單

01圖01.

一、前言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個重要的攝影技巧 (觀念) ,如果你是使用單眼相機,且又喜歡用大光圈鏡頭來拍人像,那今天的聊攝影就對你十分重要了。

     上圖 01 都是相同構圖,請想一下你拍照的習慣,你是先以中間點對焦後 (此時喬巴在畫面正中心) 聽到合焦聲 (或相機出現綠框提示),再平移畫面構圖,還是第二種先構好圖,再移動對焦框移至喬巴上再對焦、拍照? 往下看之前先想一下你是哪一種拍照習慣? 想好後我們再往下看。

     如果你是前者,先以中心點對焦後,再平移畫面構圖,最後按下快門,如果你是這種拍照習慣,我必須跟你說,這樣子的拍照習慣要試著改變,因為這樣子「對焦會有問題的」,這種問題,數學上稱之為「餘弦差」,就是因為產生了餘弦差,所以你會發現,明明是對焦在眼睛上,怎麼鼻頭更清楚,會以為相機、鏡頭移焦,其實是拍照觀念有誤,需要改進一下。

     底下,我們先介紹什麼是餘弦差,了解後透過實拍,我們來動手拍,看看這層差別,在拍照有無明顯的差別。

 

二、 什麼是餘弦差
02圖02.
     上圖是每當我們半按快門後產生對焦的狀態,我們可以看到相機感光元件,與圖中紫色的圓球之間這段距離,我們稱之為「Z」,而上緣有一粗黑線則是對焦後產生的對焦平面,在這對焦平面上的物體都是清楚的。

[教攝影36] 對焦後平移構圖,這樣拍照有問題嗎?

03圖03.
     當我們半按快門,相機進行對焦後則就「鎖定」距離Z,無論如何移動相機都不會再進行對焦,也因為如此,當我們對焦後平移相機後 (即是上圖紅色箭頭) ,這段「距離Z」依舊維持同樣的長度,則會產生新的對焦平面 (即上圖紅色虛線),這時我們目標物紫色的圓點依舊在原地沒變。

 

04圖04.
     也就是說,當我們的距離Z維持不變,但感光元件與紫色圓點之間的距離已經有些許改變,這距離自 Z 改變成 Z2 ,而長度 Z2 > Z,所以產生了上緣藍色區域的部分,因為平移,使得對焦距離有些許偏移,就照片看起來是「移焦」了,且前移焦 (因為整個對焦平面往前了)

     所以很多人拍人像攝影,都會發現怎麼明明對焦點是對眼睛,但卻鼻子比眼更加清楚,也正因為整個焦平面前移的關係,就會有人認為是鏡頭移焦,而沒想到這層問題。 以上的假設是建立在你的相機與鏡頭搭配是準焦的情況,同時對焦模式是單次對焦,如果是連續對焦或是不準焦的情況,情況就更加複雜了。

     既然我們知道餘弦差所產生的問題後,接著我們再來透過實拍的方式來比較,這層差別在拍照上有無明顯的差別。

 

三、實拍
05圖05.
     我們透過幾組實拍圖,比較二種不同拍照習慣所產生的差異,左側為先用中心點對焦後平移畫面構圖,最後按下快門,這也是大多數人拍照習慣,而右邊照片都是構好圖後再對焦、拍照,我們來放大照片來比較差別。

 

06

圖06.
     比較一下喬巴的帽子「X」邊緣,以及帽緣,就不難看的出來左邊稍微模糊了一點。
07圖07.
     我們再試第二組,同樣的左側為「先對焦,再平移構圖」,右側為先構圖再對焦。

 

08圖08.
     比較納美的眼神、手臂上的剌青圖案,觀察的方式可以留意邊緣、輪廓,都不難比較出來右側較為清楚。

 

09圖09.
     這時我們換顆鏡頭,並且使用 105mm/F4 來拍攝 (前二例都是 50mm/F1.8) ,我們再來比較不同焦段與光圈,二種不同拍攝方式所產生的照片結果。

 

10圖10.
     這組實驗就更明顯了,當焦段變長,景深更淺、薄,使得先對焦再構圖所拍出來的照片更加模糊,比前二例還要更加明顯著差別。

 
四、結論

      透過實拍,我們知道「先對焦再構圖」拍照習慣其實並不正確,應該是「先構圖再對焦」才是正確的方式,現在許多剛進入攝影的新手朋友,不大了解過去用機械式底片相機拍照的動作、習慣,都是先構好圖,再手轉對鏡頭上的對焦環,也即是「先構圖再對焦」,所以在過去並不會有這種現象發生,但反而會有另一種問題,就是對焦屏、觀景窗並不明亮、清楚,使得肉眼判斷有些落差。

     那又為何「先對焦再構圖」這不正確的習慣過去沒有,只有數位單眼時代才有這問題呢? 那是因為單眼相機「自動對焦點」並不平均佈滿在畫面中,大多情況我們想要瞄準的位置 (如人的眼睛) ,對焦點無法覆蓋到,所以我們就得先透過其他對焦點對焦後,再平移構圖,又也因為單眼相機中心點對焦都是精準度最高,我們也習慣用中心點來對焦的習慣也因而產生。

 

11

圖11. 在實務上也是如此,正因為經常時侯,對焦點無法在構圖完後,覆蓋在我想要對準的對像上,所以我們也常使用中心點對焦後,再平移構圖。

     但相信很多人會說,我拍了那麼多年,怎麼都不覺得有這現像? 都很準呀? 似乎是我做的實拍例子太過極端,對,是很有可能的,我一開始學攝影也不曾注意這問題,但並不代表這問題並不存在,但事實上這問題很可能大多情況下「並不明顯」,若不是放大來檢視是看不出差別的,就以前面幾組例子,只看 “縮圖” ,你看的出來有差別嗎? 任誰是看不出來的。

     但看到這裡,我們也願意相信,先對焦再移動構圖,放大來看的確會有些差別,我們又知道很難克服如圖11 這現實的困難,這該怎麼辦? 其實很簡單,加大景深範圍就可以了。

 

12圖12.
     其實我們只要確保景深夠大,能足以包含因為平移構圖後對焦平面移動的距離偏移 (上圖12藍色區域),這時只要縮小光圈,拉大景深範圍,讓黃色區域覆蓋住因為偏移所產生的藍色區域,不論怎麼偏移,都在景深範圍內,這問題就解決了。

     另外,若你是用所謂的「類單眼」「傻瓜相機」,以上問題你無需擔心,因為感光元件越小,景深也越大,這種程度的偏移,都還在景深範圍內,所以相機說明書也會教你對焦後平移構圖是不會有問題的 (嚴格說起來…,在這台機器上操作是沒有問題)
    若你是用APS-C 機種單眼相機,其實差別也不大,本範例是用 FF 機種 5D3 ,前三個例子是 50mm/f1.8 鏡頭拍攝而成,最後的例子是用 24-105mm 採用 105mm/f4 所拍出來的例子,在景深較淺且又大光圈的拍攝條件,放大看才有差別,若你並非使用 FF 機種,同時也不會放大檢視,基本上我個人認為沒有差別。

     但是,若你是用長焦段拍攝,如100mm、200mm,且又用大光圈 f4 或以上,相信這偏移的差別,即使在 APS-C 上不用放大看依舊感受的出差別,雖然你不見得會用到這些相機、鏡頭,至少看完這篇你已經有了正確的拍照動作與習慣,就不會動不動就說鏡頭移焦之類的問題。

     本篇教攝影到這裡告一個段落,希望有助於修正你目前拍照習慣與動作